2021年阿克苏地区棉花产量构成要素及产量趋势中期调查分析报告

百检网 2021-12-14

2021年是阿克苏地区进一步调整优化棉花品种结构,全面推行“一主一辅”用种模式,加大机采棉种植模式普及力度,加快植棉实用新技术示范推广,推进“十四五”棉花生产高质量发展的起步之年和关键之年。受今年特殊气候、气象灾害、水情、品种变化和农资价格上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我区棉花生产遭遇了历史上少有的困难风险与挑战,棉花生长发育进程长期处于滞后状况,棉田生长整齐度差异明显,主要病虫害不同程度交替发生,无形中增加了棉花田管措施落实的难度和产量构成因素变化的不确定性。

目前,棉花生产已进入产量形成要素趋于定型的生长发育中期,蕾、花、铃总数和“三桃比例”框架基本形成,棉花生产大势已处于可预测阶段。为此,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7月27日至31日,统一设计方案、调查内容、调查方法和相关要求,与各植棉县市农技站同步开展了本年度地区棉花生长中期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科学汇总分析。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棉花中期调查开展情况

受去年7月疫情影响,当年地区棉花生长中期调查被迫中断,导致了2020年中期调查历史资料的缺失。为确保今年棉花中期调查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时效性,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及时专题研究、具体安排,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开展2021年棉花产量构成要素及产量趋势调查分析的工作提醒》,明确了调查方法、参照标准、调查步骤和具体要求;各县(市)农技部门高度重视、积*参与,于7月27日至31日,按照统一规定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和时限,如期完成了田间调查、数据汇总分析及总结上报工作;与此同时,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抽调专门技术力量组成技术指导组,前往6个主要植棉县(市)现场指导中期调查,并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器官形成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与县(市)农技人员、植棉大户、基本农户就今年的棉花生长发育特点、生产形势进行了面对面深入探讨交流,为准确把握当下地区棉花生长发育状况,客观分析预测今年的棉花产量形成变化趋势提拱参考。

本次棉花生长中期调查,各植棉县(市)共调查100亩以上集中连片条田410个,其中陆地棉378个、长绒棉22个,合计调查面积8.55万亩;地区技术指导服务组抽样调查覆盖库车、沙雅、新和、阿克苏、阿瓦提、温宿共6个主要植棉县(市)18个乡镇(镇)的54个村;调查范围涉及滴灌与沟灌棉田,机采种植模式与常规种植模式棉田,单作棉田与果棉间作棉田,种植大户棉田、合作社棉田、企业棉田与基本农户棉田,人工打顶棉田与化学封顶棉田,适期播种棉田与灾后重播补种棉田,覆盖了地区各县市种植的主要棉花品种。调查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二、当前棉花生长、产量构成指标分析

据地区农业农村局统计,2021年地区棉花种植总面积714.7万亩,其中:陆地棉649.3万亩、长绒棉65.4万亩。分县市为:阿克苏市89.44万亩、库车市152 0173 3840.4万亩、沙雅县189.17万亩、新和县78.31万亩、拜城县0.05万亩、温宿县47.74万亩、阿瓦提县137.57万亩、柯坪县11.02万亩。

(一)调查指标与对比分析依据

根据现阶段棉花生长发育状态及产量器官形成情况,本年度中期调查主要涉及棉花株高、单株果枝数、大铃数(直径≥2cm)、小铃数(直径≤2cm)、花数、蕾数和亩收获株数等相关技术指标;在调查并依据收获株数,折算每亩总大铃数、小铃数、花数、蕾数及蕾花铃总数;通过对各植棉县(市)上报中期调查结果统计汇总,与历年同期调查相关统计数据对比(2015~2019年平均值、下同),科学分析握当前棉花生长及产量形成主要结构指标与往年同期对比变化情况。

(二)调查统计结果与对比分析

1.陆地棉

一是平均株高较历年同比偏高。陆地棉平均株高为77.58cm,比历年同期增加5.20cm;二是平均单株果枝台数较历年同比略增。平均单株果枝数8.87台,较历年同期略增0.06台;三是平均单株大铃数较历年同比略减。平均单株大铃数4.19个,比历年同期略减0.16个;四是平均单株小铃数较历年同比略减。平均单株小铃数3.41个,较历年同期减少0.02个;五是平均单株花数较历年同比略增。平均单株花数0.95朵,比历年同期增加0.11朵;六是平均单株蕾数较历年同比有所减少。平均单株蕾数4.57个,较历年同期减少0.58个;七是平均亩收获株数较历年同比略增。抽样调查平均亩收获株数为1.24万株,较历年同期增加0.09万株。

按照抽样调查亩均收获株数折算,现有亩总大铃数为5.19万个,比历年同期增加0.21万个;亩总小铃数4.17万个,比历年同期增加0.27万个;亩总花数1.17万朵,较历年同期增加0.22万朵;亩总蕾数5.63万个,较历年同期减少0.23万个;每亩蕾、花、铃总数为16.16万个,比历年同期增加0.47万个(详见表1)。

 

2.长绒棉

一是平均株高较历年略偏高。调查平均株高82.04cm,比历年同期高2.82cm;二是平均单株果枝数较历年偏少。平均单株果枝数11.25台,较历年同期减少0.84台;三是平均单株大铃数与历年同比变化不大。平均单株大铃数6.32个,比历年同期多0.05个;四是平均单株小铃数与历年同比略增。平均单株小铃数2.76个,较历年同期增加0.2个;五是平均单株花数较历年同比略增。平均单株花数0.64朵,较历年同期略增0.18朵;六是平均单株蕾数较历年同比略减。平均单株蕾数3.46个,比历年同期减少0.38个;七是调查棉田亩保苗株数较历年同比略增。调查棉田亩保苗株数1.37万株,较历年增加0.13万株。

按照抽样调查亩均收获株数折算,平均亩总大铃数8.60万个,较历年同期增加0.83万个;平均亩总小铃数3.81万个,比历年同期增加0.66万个;平均亩总花数0.87万朵,较历年同期增加0.3万朵;平均亩总蕾数4.73万个,比历年同期略增0.02万个;每亩花、蕾、铃总数今年为18.01万个,较历年同期增加1.81万个。平均亩总大铃数、小铃数、花数、蕾数分别较历年增加10.68%、20.95%、52.63%、0.4%,平均亩蕾、花、铃总数较历年增加10.7%。

三、后期棉花产量形成趋势分析

(一)中期调查结果与后期产量形成的相关性

进入7月下旬,单位面积收获株数、大铃数、小铃数、花数、蕾数以及“三桃结构”比例与棉花后期产量形成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产量形势已趋于明朗。因此,依据调查对比分析数据,分析判断今年调查棉田平均蕾花铃总数与历年、去年同比增减情况,以“大铃总数的85%、小铃总数的70%、花总数的50%、蕾总数的30%,可以*终转化为有效收获铃数”作为参数,大致预测今年棉花产量较历年、去年同比增减变化趋势。

(二)产量趋势预测

1.陆地棉:调查反映,当前陆地棉亩大铃数、小铃数、花数比历年同期略增,亩总蕾数略有减少,铃增、花多、蕾少的结构有利于*终成铃率。在中后期不出现*端灾害性天气影响,水肥管理基本到位的前提下,预测今年地区陆地棉单产与历年均值相比将呈持平略增状况。

2.长绒棉:调查反映,当前长绒棉亩蕾花铃总数比历年同期明显增加,其中亩总大铃数、总小铃数增幅较大,亩总花数小幅增加,亩总蕾数持平略增,反映出棉花产量构成要素的蕾花铃组成中,大铃、小铃和花的占比大幅偏高,而蕾的比例基本持平,这样的结构有利于*终成铃率。预测今年地区长绒棉单产较历年均值呈小幅增产趋势

四、气象因素对棉花生产影响分析

一是3月下旬气温偏高回暖快,棉花始播期偏早

3月下旬,地区主要植棉县(市)气温较历年偏高1.0℃,其中库车市、沙雅县和新和县偏高0.2~0.5℃,阿克苏市、阿瓦提县、温宿县和柯坪县偏高1.1~1.6℃。鉴于气温回升,今年少量棉田*早3月24日播种,多数县(市)3月29日开始播种,始播期较去年早3~4天。

二是4月份降温降水多发频发,密集播种期后移、播期跨度拉长,棉花出苗缓慢、苗后生长发育受到抑制

4月上中旬,地区主要植棉县(市)遭遇降雨、降温天气过程,4月1日~3日、4月7日~9日、4月12日~14日有小到暴雨,其中4月1日新和县大雨(14.3mm)破4月份*大日降水量*值,柯坪县大雨(12.2mm)居4月份历史第三位。据地区气象局数据显示,4月上旬、中旬平均降水量较历年分别偏多708%、25%,下旬偏少79%。伴随降雨,气温下降3~5℃,其中上旬、下旬平均气温分别较历年偏低3.1℃、1.2℃,中旬偏高0.4℃。受4月上旬不利天气影响,对早播棉花出苗造成较大影响。降雨后,种穴表土中的盐分溶解,被淋溶至种子或棉苗根系周围,盐浓度增高,引起僵苗、死苗;土壤湿度增加,地温随之降低,棉花发芽、出苗受到抑制的同时,低温高湿土壤条件下引发烂芽、烂根,部分早播棉田重播。同时,多数植棉县(市)密集播种期延迟至4月中旬,较上年推迟5~7天。截至4月20日地区棉花播种过半,4月底播种工作全面完成。

三是5月份气温总体偏低,导致棉花苗情长势差于历年

5月份,地区平均气温19.4℃,较历年偏低0.3℃。上旬平均气温20.5℃,较历年偏高1.7℃;中旬平均气温16.5℃,较历年偏低2.8℃;下旬平均气温21.6℃,较历年偏高0.8℃。受气温偏低影响,陆地棉各项生育指标明显不及去年和历年同期,尤其是株高和主茎真叶数与去年和历年同期均值相比大幅减少,长绒棉生长发育略显滞后,总体上棉花生育进程偏慢,苗情差于历年同期。

四是5月11~12日大风天气影响范围广,受灾重种补种面积大,棉花生长发育总体滞后

5月份,地区风沙天气主要出现在1~2日、8~9日、11~12日、17~18日、29~30日,*强风沙出现在11~12日,其中新和县10级(23.6~25.0m/s),沙雅县、库车市、温宿县、阿瓦提县、阿克苏市8~9级(19.0~21.4m/s),柯坪县6~7级(13.4~16.2m/s)。受风灾影响,棉花叶片被沙尘击打失水干枯,生长点不同程度损伤,棉花重播和补种面积大,据统计地区范围内棉花受灾面积159.51万亩,占棉花播种总面积的22.3%,其中补种119.87万亩、重播34.39万亩、改种5.17万亩,棉花受灾面积之大、受灾程度之重近10年实属罕见。受灾棉花于5月20日左右补种重播,棉花生育进程大幅推迟,生长发育明显减慢。据7月底调查,重播、补种棉田单株果枝数8.3台、大铃数0.7个、小铃数2.7个、花数0.6朵、蕾数9.6个,反映出重播、补种棉田大铃数较正常棉田大幅减少。

五是6月份气温略偏高、降水偏少、局部棉田遭受雹灾,陆地棉营养生长略快,生殖生长相对迟缓

6月份,地区平均气温23.1℃,较历年偏高0.1℃。其中上旬平均气温24.6℃,较历年偏高2.4℃;中旬平均气温21.3℃,较历年偏低1.3℃;下旬平均气温23.4℃,较历年偏低0.6℃;地区平均降水量8.5mm,较历年偏少47%,其中中旬为主要降水时段,较历年偏多8%,上旬、下旬以局地分散性降水为主,分别偏少78%、84%。受气温略高、降水偏少的影响,陆地棉呈现出营养生长略快、但生殖生长相对滞后的特点。6月13~14日,温宿县和阿瓦提县共15个乡(镇)出现冰雹、中到大雨天气过程,并伴有8~9级偏北阵风。据统计,棉花受灾面积5.19万亩,其中温宿县2.76万亩、阿瓦提县2.43万亩(绝收面积1.33万亩)。

六是7月份气温偏高,间隔性高温、降雨偏多,棉花生长发育明显加快

7月份,地区平均气温25.5℃,较历年偏高1.3℃。其中上旬、下旬平均气温分别为27.0、25.8℃,较历年分别偏高3.0℃、1.4℃;中旬平均气温21.5℃,较历年偏低0.7℃。7月份,地区平均降水量28.3mm,较历年偏多69%。其中中旬为主要降水时段,除沙雅偏少35%,其余县市偏多163~338%;地区上旬、下旬以局地分散性降水为主,上旬较历年偏少70%,下旬较历年偏多11%。受气温升高、降雨偏多影响,棉花生长发育有所加快,各项生育指标已接近去年和历年同期,营养生长较去年和历年同期不同程度增加,但生殖生长较去年同期略减或基本持平。

七是7月份出现*端高温天气但持续不长,局部棉田出现干蕾干铃及蕾铃脱落现象,棉蚜偏轻、棉铃虫偏重发生

7月1~12日地区东部、南部县市出现高温天气;7月25~29日地区大部县市出现高温天气,月*高气温35.7~39.9℃。受高温天气不利影响,局部受旱棉田叶片萎蔫下垂,中上部果枝出现干蕾干铃的现象,蕾铃脱落较为严重,红茎比较高。据7月下旬调查,棉花单株果枝数8.3台、空果枝数1台;单株大铃数4个、小铃数2个、花数0.18朵、蕾数1.6个;单株脱落数3个,占棉花生殖器官的占比为38.6%。同时,受高温天气影响,棉蚜整体偏轻发生,棉叶螨中度发生,棉黄萎病增多,突出的是棉铃虫发生明显加重。

五、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示范应用情况

(一)棉花干播湿出技术

受农业用水日益紧缺的限制,棉花播种时春灌水难以保障,播种期被迫推迟;播种期间,灾害性天气过程频发,常规的冬灌或春灌后须抢墒播种,播后棉花出苗易受不利天气的影响;5月上中旬,已播棉花因风灾、雹灾需抢时重播。为此,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积*探索棉花干播湿出技术,即不冬灌、不春灌,棉花播种后滴水补墒,助棉苗出土。目前,棉花干播湿出技术不断完善、趋于成熟,以侧封土播种、适量滴出苗水、随出苗水滴盐碱改良剂、适时封土为核心的配套技术得到应用,助力节水、节本、避灾、救灾。其优势:一是亩节约农业用水150~180m3,节水率达到30%以上,亩节约水电成本85~100元,有效缓解了春季用水高峰期农业用水紧张的矛盾,保障了更大面积农作物农业用水需求;二是可根据天气预报,灵活把握播种时间,主动规避灾害性天气过程,*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三是通过侧封土播种,即使下雨棉花也可正常出苗,有效应对播后因土壤板结造成的“出苗难”问题;四是对5月上中旬受灾重播棉田,可抢时播种,规避了灌水、犁地、整地环节,节省农时7~10天,避免因有效生育期不足不能正常吐絮而影响产量。据统计,2021年地区应用棉花干播湿出技术12.6万亩,其中阿瓦提县6万亩、沙雅县1.1万亩、库车市2.5万亩、新和县1万亩、阿克苏市1万亩、温宿县1万亩。

(二)棉花双膜覆盖技术

棉花播种期间,降雨天气过程时有发生,单膜覆盖下种孔土壤遇雨会出现返碱死苗的现象,同时易土壤板结,形成“碱壳”,造成“卡苗”、“闷苗”,需要人工“破壳”解放棉苗助苗出土,而人工“破壳”费工费时。据了解,人工“破壳”日工效1~1.5亩,亩人工成本80~100元。棉花双膜覆盖技术即播种机在下层膜上完成覆膜、打穴、下种、覆土、开沟、压膜工序时,同步铺设只透光不透水的全封闭上层膜,待棉花完成出苗后再适时揭去上层膜。双膜覆盖可起到抗雨、增温、提墒的作用,棉花不仅出苗快,而且破解了遇雨返碱死苗和人工“破壳”难题,亩节省成本20~35元。据统计,2021年地区应用棉花双膜覆盖技术30.95万亩,其中沙雅县23万亩、库车市4.05万亩、新和县1万亩、阿克苏市2万亩、温宿县0.9万亩。

(三)棉花化学封顶技术

目前人工打顶仍然是本地普遍采用的棉花打顶方式,人工掐除“一叶一心”消除棉花顶端优势,效率很低、成本较高,据了解人工打顶日工效3~5亩,亩成本30~50元。人工打顶是棉花生产耕、种、管、收各环节中**人工作业的一环,已成为阻碍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7月上中旬,正值棉花打顶高峰期,打顶工作时效强、任务重、时间紧,棉农尤其是植棉大户雇佣打顶工难的问题十分突出。打顶工作滞后会造成营养徒耗,影响棉花产量。化学封顶技术是一项通过喷施含植物生长调节剂成分的化学封顶剂,抑制细胞分裂、伸长,延缓、控制生长点生长,彻底消除顶端优势的新型简化植棉技术,可达到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目的,促进养分向蕾、花、铃转移,已成为控制棉花顶端优势的新途径。化学封顶效率高,通过无人机、大型喷雾机械喷施化学封顶剂的日工效分别为1000亩、1200亩,是人工打顶的400~500倍,打顶时间大幅缩短。同时,化学封顶剂和无人机作业成本20~30元,较人工打顶亩节省成本10~20元。此外,化学封顶实现了打顶工作机械化,对打通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后“一公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以化学封顶、整枝塑型、化学调控、水肥运筹为一体的棉花化学封顶技术得到大面积应用,据统计2021年地区运用棉花化学封顶技术92.62万亩,其中阿克苏市31.6万亩、阿瓦提县3.44万亩、沙雅县1.1万亩、库车市32.98万亩、新和县12.9万亩、温宿县10.6万亩。

(四)陆地棉4.4m超宽膜种植模式

超宽膜种植模式,即一幅膜4.4m,种植12行,行距配置模式为(10+66+10+66+10+66+10+66+10+66+10)cm+66cm,6根滴灌带分别铺设在宽行中距离次边行、中行10cm,地膜厚0.015mm,以增强地膜的韧性。超宽膜种植模式增大了地膜的覆盖度和采光面,更有利于增温、保墒和抑制杂草。同时,与2.05m宽膜种植模式下中行(2行)和边行、次边行(4行)之比为1:2相比,4.4m超宽膜种植模式下中行(8行)和边行、次边行(4行)之比为2:1,中行占比更高,棉花生长势更强,“大小苗”的现象弱化,更有助于棉花高产、稳产。目前这种新模式在地区仅有少量试种,稳产、增产效果明显,明年还要积*推广扩大种植面积。

(五)示范适合机采的长绒棉新品种

适合机采的长绒棉品种是长绒棉机械采收配套技术的关键环节。去年新疆农科院培育出适合机采的长绒棉品种“新78”,果枝始节高度在18cm以上,满足了采棉机摘锭对棉花果枝始节高度的要求,避免了长绒棉下部18cm以下、1~3果节吐絮铃漏采的弊端,纤维长度41mm,断裂比强度45.3cn/tex,马克隆值4.0(A级),称得上填补了国内无机采长绒棉品种的空白。今年地区专门组织了示范和扩繁,其中在阿瓦提县扩繁“新78”良种2300亩,7月下旬阿瓦提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抽样3个条田、500亩调查,“新78”品种果枝始节5.13苔,始果枝高度20.18cm,株高129.13cm,单株果枝数15.76个,单株大铃数3.31个,单株小铃数4.73个,单株花数0.6朵,单株蕾数8.88个,亩收获株数1.25万株,其适合机采性状、产量潜力及纤维品质等方面的表现十分乐观。但从目前掌握情况看,该品种今年扩繁仅4500~5000亩,制种面积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到明年机采长绒棉的种植规模。

 

六、地区棉花中后期管理措施建议

(一)加强中后期水肥管理、力促多结桃

8月份,视棉花长势,适量滴水滴肥,保持棉花不旺长不早衰。对正常生长的棉花,随水滴肥2~3次,每次每亩滴水20~25m3,滴施尿素4~5kg、磷酸二氢钾2~3kg;对出现早衰迹象的棉田,随水滴肥3~4次,每次每亩滴水25~30m3,滴施尿素5~6kg、磷酸二氢钾3~4kg,以延长棉花根、叶功能期,提高中上部成铃率,增加铃重;对生长过旺的棉田,随水滴肥1~2次,每次每亩滴水15~20 m3,滴施尿素3~4 kg、磷酸二氢钾2~3 kg,以控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防止因棉田过于郁闭不通风不透光,从而加剧蕾铃脱落。9月上旬,对土壤墒情不足、早衰迹象明显的棉田,可酌情滴水1次,每亩滴水10~15m3,以促进吐絮、增加铃重。

(二)落实促早熟措施、提高霜前花率

一是要防止秋季快速降温造成棉花不能及时吐絮,对于密度较大、长势较旺的棉田,应及时进行推株并拢;二是对漏打顶的棉花,及时补打顶,确保顶部棉桃正常吐絮;三是对棉株下部的无效果枝进行清除,以利通风透光,促进吐絮;四是今年4月中下旬降水较多,导致重播棉田比例偏大,棉花生育进程滞后,预计相当数量棉田需进行人工催熟,建议提前做好乙稀利等催熟药剂的准备,严格掌握用药时间和用药量。一般可从9月20日开始,对贪青晚熟的棉田,使用适量乙稀利进行催熟,促进棉花及早吐絮。

(三)加强病虫害防治、严防扩散蔓延

8月份,重点对棉叶螨、棉铃虫、黄萎病、棉蓟马和棉盲蝽进行防治,严防病虫害扩散蔓延。就棉叶螨而言,点片发生时,点片挑治;有螨株率达到10%以上或出现连片红叶时及时进行普防。用药时务必注意杀成螨、若螨、幼螨的专性杀螨药剂和杀卵药剂要配合使用。专性杀螨剂:阿维菌素、哒螨灵、炔螨特、乙唑螨腈;杀卵剂:四螨嗪、噻螨酮、乙螨唑、螺螨酯。要交替用药,坚决将棉叶螨控制在点片发生阶段。就棉铃虫而言,要抓好放置性诱剂、频振灯诱蛾、杨枝把诱杀成虫工作;当棉田百株有虫5~8头、卵20~30粒时,用药剂挑治,其中对天敌数量多、处于棉铃虫卵孵化期或幼虫3龄前的棉田,用BT和NPV等生物农药防治;对天敌数量少、3龄以上幼虫比例大的棉田,用功夫、敌杀死和氯氰菊酯等轮换用药、及时挑治。就黄萎病而言,零星发生时,拔除病株后对周围土壤用氯化苦等消毒,或选用棉枯净或黄腐酸盐喷雾防控。点片发生时,可喷施或滴灌黄腐酸盐、枯草芽孢杆菌,同时叶面喷施绿凤95、氨基酸调节剂予以防治;对长期连作、黄萎病发病严重的棉田,次年可实行作物轮换倒茬,彻底消灭土壤中的病菌,从源头上改善黄萎病的发生。就棉蓟马而言,用5.7%甲维盐3000~4000倍液搭配40%啶虫脒6000~7000倍液茎叶喷雾防治。就棉盲蝽而言,结合棉盲蝽成虫怕光,喜早晚活动的习性,选择内吸性、熏蒸性、触杀性的药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10%吡虫啉乳油2500倍液和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于清晨或傍晚防治,做到轮换用药,以防止产生抗药性。

(四)抓好脱叶机采关键措施、力促提质增效

1.脱叶催熟:一是要适时脱叶催熟。当日平均气温≥18℃、夜间*低气温>12℃,顶部棉铃的龄期在45天以上、40%的棉花吐絮时,即可喷施脱叶剂和乙烯利。综合考虑天气状况、生育进程,阿克苏地区喷施脱叶剂和乙烯利的适宜时间为9月15日~25日;二是要适量脱叶催熟。对长势正常的棉花,可采用一次脱叶催熟技术,每亩喷施瑞脱龙20 ml搭配乙烯利100 ml,或脱吐隆15 ml搭配乙烯利100 ml;对因密植旺长、贪青晚熟导致一次脱叶催熟效果不理想的棉田,可采用二次脱叶催熟技术,每亩喷施瑞脱龙15ml搭配乙烯利80 ml,或脱吐隆10 ml搭配乙烯利80 ml,7~10天后,每亩再喷施瑞脱龙10 ml搭配乙烯利40 ml,或脱吐隆5 ml搭配乙烯利40 ml;三是要严把喷药质量。正常棉田药量适当偏少,旺长棉田药量适当偏多;早期用药药量适当偏少、晚期用药药量适当偏多。采用高架喷雾机或无人机施药时,要求上中下部叶片都能均匀着药,提高脱叶率、吐絮率。

2.机械采收:一是做好采收前准备。及时清除田内飘移的残膜、滴灌带及杂草、杂物。采收前组织人工采摘出15米转向带,对不规则的地边、地角进行人工采摘,并将棉杆彻底砍除拉出田外。平整好采棉机进出地行走路线,并查看条田内有无障碍物影响通行,若有需及时处理;二是适时机械采收。脱叶20天后,当脱叶率达到90%以上、吐絮率达到95%以上时即可实施机采,作业时间为10:00~21:00;三是提高机采质量。机采总损失率力争控制在5%以内,含杂率和含水率分别控制在12%以下。机械采收完毕后,要进行复采或人工清田,以减少损失浪费。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