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内地棉花定额补贴幅度不大,难以调动棉农种棉积*性。我市各棉区棉农每亩*高补贴额度152 0173 3840元上下,分摊到每斤
二是种棉比较效益下降,造成一些棉农改种水稻、玉米、大豆等其它作物。按过去的经验粮棉比价保持在1:8较合理。据调查农户,大豆成本为 490元/亩,单产480斤/亩,平均单价2.38元/斤,总收入1142元/亩,纯收入在652元/亩。种棉成本为1760元/亩。籽棉单产500斤、 平均价格3.00元/斤,总收入1500元,加上内地棉花价格定额补贴,种棉花是亏本的。种棉花费时、费工,农药、化肥、人工成本高,种大豆从播种后到收 割前基本不用管理,播种、收割都是机械操作,刚收割后的大豆在地头就被商贩买走了,省时、省工,两者比较种棉花效益不及种大豆。
三是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低,导致不少棉田流向便于机械化耕作的水稻种植,棉花播种、管理、收摘,而水稻生产90%以上是手工操作,而水稻生产基本上是机械化操作。
内地棉花面积锐减,长期发展下去将影响全省乃至国棉花产业安全,在国际上将失去话语权。一是造成我省长江流域棉区加工企业设备闲置与资产的大量沉淀,二是一大批在棉企务工农民工需要再就业,三是增加当地纺织厂用棉的生产成本。
为此笔者提出建议:一、考虑拓展目标价格政策的实施范围,平衡内地与新疆的补贴力度,提高内地棉农植棉积*性;二是在布局上要稳定洲区优 质高产棉区、调减丘陵低产区,以适应未来的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作业;三是加大技术投入,通过望江等优质棉区进行试验,培育适合机械采摘的栽培品种和轻简化 栽培技术、减少用工、降低强度,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全程机械化的转变;四是要改变目前棉花流通企业多、乱、杂局面,国家在长江流域棉花主产省,集中力量培 育1-2个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重点龙头企业,在财政、信贷、税收等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促进骨干企业优胜劣汰、形成稳定市场、提高质量、购销通畅的 流通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