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份低得吓人,品质变化明显,白僵瓣比例过大,收购价格被皮棉报价牵着步步下滑,收亦难不收亦难,在手棉如何才能不亏或少亏……”这就是眼前
昨日,江苏大丰某棉业公司老总对笔者大倒苦经。据这位老总介绍,今年棉花中后期生长因为适时得利,
提到品质问题,这位老总更是感叹良多。**是含水率超标,几乎没人再晾晒棉花了,边拾边卖屡见不鲜。收购企业已不再区分什么等级,通常以期别评级给价,统棉是一大主流色。至于上市成交,习惯于硬与弱两种提法或是什么不三不四之称,一应俱全的棉花质量评判标准成了摆设。这位老总随手抄起一把籽棉,里面是朵花、白僵、灰黄棉无所不有。再看加工现场,除了进料口有工人挑异纤,大概区分籽棉外,清僵排杂口也是一包接一包地清出杂色僵瓣棉,以待再松僵整理后轧皮。如此折腾下来,加工企业用工增加,工艺改进,这生产成本岂能少了?
至于那过山车似的价格更是让人摸不着跟不上,农民不理解,棉企纺企更是无所适从,手上存货多的企业主是愁得寝食难安。”这棉花没法收。信息传输快,利益透明度高,有人帮你算赚了多少,没人顾及你亏了乍活?棉花是全年生产,季节性收购加工的农产品,存在一定周转期,这样的资源质量,这样无常多变的价格,谁敢与怪市打赌? 棉花好难收哟……在棉区,说这话的棉企老总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