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周边农产品纷纷走强,
一、ICE期棉突破2年来阻力关口在即
1、新年度美棉出口签约活跃
USDA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7月29日,2010/11年度提前签约量活跃,出口签约量已累计达到82万,而上年同期不足30万吨;在新年度到来之前,美棉已经有20%产量签约出口(产量按照400吨计算)。但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美棉10、11月份加工能力,能否在短时间里准备如此多的资源,另一方面,美国东部、西部的几个主要港口装运能力,再者,中国2010年滑准税配额谨防过期问题。上述问题一旦出现,可能对阶段性行情造成制约。
其它国际基本面,巴基斯坦今年遇到历史性的洪涝灾害,不可避免威胁
2、基金逐渐从减持多单中恢复过来
ICE交易所公布的期棉投机持仓显示,在54年来投机持仓首次转为净空头率之后,截至7月30日当周,基金大幅增持多单,净多头率增加6.3个百分点至3.6%,基金对后市态度发生很大的转变。
另外从*新CFTC公布的基金投机持仓来看,截至8月3日,总持仓大幅增加近9%至152 0173 3840,080手,投机净多头率大增5.35个百分点至13.14%。
3、金融及宏观环境进一步有利
从整体市场面临的环境来看:农产品2010年遭遇*端灾害天气,产量供应堪忧,且小麦已经凸现,全球经济持续恢复且中国有望政策松绑,引发高风险资产投资情绪升温,而美元在 经历近两个月持续走低后,一旦79.6位置跌破,将引发新一轮贬值,全球货币政策退出遭遇困境,通胀预期不减。因此在上述几个方面的共同制约下,一定程度上对农产品后市走向形成良性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相信未来一段时间,在整个市场氛围总体向好等的支撑下,外棉突破80美分技术阻力位概率大增,并打开上涨空间。
二、抛储尘埃落定,有望指引新花收购初期价格
自7月初以来国内现货持续振荡,成交清淡,但价格维持相对坚挺。在棉花长势相对正常情况下,国内棉花市场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抛储方面。
8月9日国家正式发布抛储消息,从几个关键点来看:数量60万吨,抛储底价16500元(标准级、净重),8月10日开始,对竞买企业进行了诸多限制,竞卖并且以打“捆”方式销售,每捆原则上在100吨至200吨之间。
综合分析来看,**,在距离新棉10月初上市,大概还有8周工作日时间里,每天平均1.5万吨,正好是60万吨,顺利接轨新棉,打消新旧年度间资源紧张的市场恐慌性心理;其次,由于实行捆绑销售,对一些中小纺企而言,无疑资金等各方面压力,令其参与兴趣大大缩减,看似是肉很难到口,*终仍是便宜了大的企业。
*重要的,我们认为是此次确定的价格方面。之前我们多次论述,综合今年的种植面积,棉花长势,周边农作物价格,棉农以及中间商和纺企各方预期可接受心理价格预期等,预测新年度收购成本价不低于16000元。而此次,国家抛储限定底价在16500元/吨,距现货价格差达1500元/吨左右的水平,平抑价格的意图明显,但从保护棉农、保护棉花种植角度,又要使新花收购价格维持在较具有竞争力的水平,推算来看,16500元/吨
三、结论方面
之前我们在对新年度行情看法中提出的问题“买期货还是买现货”,目前来看,1101合约已经带来良好的投资收益。而当前1101合约价格经过反弹后保持在16700-16800元左右,和抛储底价16500元对比,期棉优势依旧相对明显,从操作角度来看,市场对于抛储*大的担心终于落下,逢低买入仍不失为未来安全的策略,对于谨慎的投资者,可以在关注抛储前几日的表现过后,再行采取策略也许是*稳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