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与外来企业合作经营,引入市场竞争,提高服务质量,让职工有更多选择
■以质定价,引导职工在提高棉花质量方面下功夫,使棉花产业良性发展
■职工增收,企业增效,合作共赢,改革红利大家共同分享
7月,八师石河子市约380万亩棉花进入打顶期,新疆西部银力棉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银力集团”)所属的各棉花加工厂也进入了紧张的设备检修阶段。
7月9日,中棉集团新疆棉花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晓犟专程来到地处八师一四三团的石河子市银鹏棉业有限公司实地考察。在距离银鹏棉业有限公司不远的条田里,一四三团十九连棉花种植户王成正在田里忙碌着。
王晓犟和王成在2018年合作过。2018年,中棉集团新疆棉花有限公司租用了银鹏棉业有限公司的生产线自主经营。植棉户王成也首次将自家的棉花交售给了外来的企业。
在深化团场综合配套改革过程中,八师石河子市将13个植棉团场所属的32个棉花加工厂收归棉花龙头企业银力集团,并拿出三分之二以上的生产线与外来企业合作经营,引入市场竞争,采用“插花式”布局,打破棉花收购企业一家独大的局面,实现了职工利益*大化。
公平竞争 良性竞争 谁的价格高,谁的服务好,棉花就卖给谁
2018年,八师石总场职工范玉军家的58吨
或交给银力集团自主经营的加工厂,或交给外来企业承包的加工厂。从2018年秋收开始,像范玉军一样,八师石河子市所有团场的植棉户在交售棉花的时候都有了选择。
2018年,全面取消“五统一”后,兵团彻底废除团场棉花集中收购制,充分发挥职工的自主性,产品卖给谁,全都由职工自己做主。同时,八师为彻底剥离团场“企”的属性,推进团场综合配套改革,银力集团按照兵团和八师的统筹规划,出面接收了八师各团场32个加工厂77条生产线的资产,并整合成立了16个子公司从事经营管理。
虽然取消了“五统一”,解决了国有加工厂吃大锅饭、与民争利等问题,但放开后的市场对职工来说依然不是一个好市场——放眼望去棉花交售只有一家企业可以选择,一家独大。
改革还需要再向前一步。2018年8月,银力集团从33个加工厂78条生产线中拿出29个加工厂54条生产线,与中棉集团、兵团棉麻、国投南京等6家涉棉国企开展合作经营。
6家涉棉企业通过租赁银力集团的棉花加工厂、生产线,自行收购棉花,自行加工销售。同时,为保证区域棉花收购稳定,形成区域竞争环境,银力集团采取“插花式”布局方式,确保每个团场区域内有2家以上棉花收购主体。
2018年,八师石总场泉水地棉花加工厂在收归银力集团后,重新注册成立了石河子市银北棉业有限公司,加工厂原有的4条生产线中的3条租赁给了合作企业,一条由石河子市银北棉业有限公司保留经营。
改革前张宏斌在泉水地棉花加工厂担任厂长,改革分流后,他又被聘为石河子市银北棉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担任厂长和担任总经理,工作内容几乎一样,**不同的是开始有了竞争。
“区域内的棉花总量固定,我们当然希望多加工一些,多产生一些利润。”为了让职工把棉花交到自己经营的生产线,张宏斌科学调配车辆,保证四分之一的车辆在装车、四分之一的车辆在路上、四分之一的车辆在排队、四分之一的车辆在卸车。下雨天,张宏斌还专门组织工作人员买了火腿肠、方便面、面包等食品,送给正在排队交棉花的职工。
“在棉花收购过程中,各合作主体公平竞争、良性竞争,打破了一家独大的局面,形成了目前谁的价格高,谁的服务好,棉花就卖给谁,惠及辖区所有植棉职工的格局。”银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豫川说。
在新格局下,2018年,银力集团和6家合作主体共完成籽棉收购152 0173 3840.6万吨,较上年增加4万吨;加工皮棉48万吨,较上年增加2.4万吨。收购量、加工量、公检质量均创历史新高。
公平公正 质优价优 保证了植棉职工收入,同时形成质量优先的导向,有利于棉花产业的良性持续发展
在八师所有的棉花加工厂,*醒目的地方往往都被几块大的公示牌所占据。公示牌中展示的是棉花收购管理办法,包括棉花的收购标准、加工标准、付款流程、安全生产实施细则、服务及监督电话等。
棉花收购管理办法是银力集团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八师石河子市棉花产业实际制定的,也是各合作主体收购加工的标尺,各合作主体也必须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参照执行。
公开往往意味着公平与公正。所有企业在籽棉收购中,均采取“一车一验、一试五定”双盲密码检验。八师石河子市纪委、安监局、质检所、各团场都派出工作人员现场监督,植棉职工和连队“两委”参与收购全过程,植棉职工有异议,可以当场举报解决,有效杜绝了“人情棉”“关系棉”。
无论是制定并严格执行棉花收购管理办法,还是保证公平杜绝“关系棉”,银力集团都以保证“银力”品牌质量、保证垦区棉花产业良性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银力集团塑造了“银力”这个
改革砍掉了“行政的手”,同时放大了“市场的手”。2018年,通过对市场价格走势、运行方式、销售方式、成本控制等的分析预判,银力集团及各收购主体对植棉职工共同承诺,收购价格随行就市,保证不低于地方收购价格。
2018年自开秤之日起至收购结束,八师石河子市棉花平均收购价格一直稳定在每公斤6.53元至6.66元(不含补贴),较周边地方收购价格每公斤高出0.3元至0.5元。
高出部分一方面是改革的红利 ,一方面是市场的红利。作为承租生产线自行经营的企业负责人,王晓犟坦言,略高于周边地方的收购价格,有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兵团改革增加植棉职工收益的因素,但更多的是看市场。
“八师‘银力’牌皮棉在市场上竞争优势较大,市场认可,我们就认可。”王晓犟说。
无论是王晓犟说的大市场,还是八师石河子市职工交售棉花的小市场,通过改革,“市场的手”正在起作用。2018年,一四三团十九连王成种植的棉花,在交售过程中,绝大多数的籽棉都卖到了每公斤6.66元的高价,*后几车也卖到了每公斤6.53元。
“优质优价,童叟无欺,看来还是要多花精力把棉花管好,把残膜收拾干净,争取2019年棉花全部卖出*高价。”20多万元的收入,让王成喜不自胜。
质量越好价格越高,价值规律的*基本体现,也是改革以来王成**接触市场*深的感受。这在杨豫川看来,公平公正、优质优价,保证了植棉职工收入,同时形成的导向也让职工更加注重质量管理,有利于棉花产业的良性持续发展。
改革推进中职工永远是“赢家” 棉花加工厂对外合作经营的模式,合作方的优势互补,也带来了多个赢家
2018年,石河子市银北棉业有限公司乍一收花,就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平均11.47%的扣水扣杂率,彻底终结了过去团场棉花加工厂与民争利的行为,让职工交口称赞,交棉花的队伍一度排了10多公里。据统计,2018年,八师籽棉平均水杂为12.2%,较2017年的14.5%降低2.3个百分点。
曾经,扣水扣杂对职工来说是一笔糊涂账,更糊涂的还有种一年棉花到底能挣多少钱。石总场职工杨红告诉记者,以前只能在收获后将棉花交给指定的加工厂,等到棉花卖出去以后才知道棉花价格是多少,才能知道自己一年能有多少收入。
2018年杨红的交棉花过程得到了彻底翻转,她陆续交售了100多吨籽棉,总计60多万元的棉花款均在3天之内打入了她的银行卡。“比以前提前两个月,贷款利息给我节约了2000元。”杨红说。
充分释放改革红利,确保职工利益“*大化”,是兵团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是取消“五统一”,给予职工充分的生产经营自由,还是更进一步的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形成区域竞争环境,改革推进中职工群众永远是“赢家”。
改革中赢家不止一个。杨豫川告诉记者,合作经营的方式也促使银力集团推进管理创新、健全内控机制,提高了银力集团国有资本运营水平。
据统计,2018年银力集团棉花生产加工成本由上年的每吨1100元降至每吨750元;皮棉综合成本由上年的每吨1.6万元降至每吨1.5万元;设备检修材料费用下降40%,用工费用下降20%,保险费下降70%。同时,通过与6家主体合作经营,收取合作经营费用,实现了资产的保值增值。
截至2019年4月,银力集团与6家经营主体通力配合,根据市场预判,采取现货期货相结合的销售方式,皮棉全部实现顺价销售。
新的收花期即将来临,2019年7月12日,新疆西部银力棉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拍卖公司发出公告,对银力集团下属的棉花加工厂合作经营权进行招商,合作期3年。
2018年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银力集团手中租赁了10余条棉花加工生产线,合作一年获益良多。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棉花部总经理王志刚表示:“2018年,通过合理的价格、有序的竞争,双方均取得了突出的业绩。在新一轮的竞标中,我们也有进一步扩大合作规模的计划,希望通过优势互补,实现职工增收、银力集团增值、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得效益的多赢局面。”
多赢的局面让合作经营模式进入了新局面。杨豫川表示,银力集团、合作经营主体、植棉职工共赢的预期目标,实现了职工增收、企业增效的改革成果,初步达到了兵团党委提出的“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形成区域竞争环境、充分释放改革红利、确保职工利益‘*大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