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连在河南科技学院
“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这是对于棉花的至高赞誉。一簇簇洁白的棉团,关系到国人的温暖,更凝聚了科研工作者无尽的心血。
如何才能种出世界上*好的棉花?为了破解这一课题,国内知名的棉花育种专家、河南科技学院教授王清连进行了长达40年的不懈努力。由他主持培育的“百棉”系列棉花品种,目前在全国累计种植5000万亩以上,增产效益超过70亿元。
“现在,国内99%以上的主栽棉花品种都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创育的,我们已经牢牢掌握了中国棉花的话语权。”11月15日,王清连自豪地告诉记者。
这一切源于一个朴实而坚定的心愿。王清连刚开始研究棉花的时候,国家正处于物资匮乏时期。“群众穿衣靠棉花、花钱靠棉花,但是当时全国棉花种植面积有9000万亩,单产却不足50公斤。”王清连说,“棉花多增产,百姓就能多赚钱,少挨冻。”
从此,王清连几乎把全部时间都用在了品种培育上,一干就是近20年。他常常告诉助手和学生,“培育棉花种子就像养孩子一样,你对它认真一点,它就会感恩你一点”。2001年,王清连成功培育出了“百棉1号”,实现增产15.8%,因其高产、稳产、广适抗病虫害能力强等特性,迅速推广成为国内*主要的棉花种植品种之一。
随后几年间,王清连带领团队连续培育出百棉2号、3号、5号、9号、15号,百棉985,百棉长6等10多个重要的棉花新品种,为捍卫我国棉花科研自主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并在黄河流域棉区及
现在,利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我国棉花亩均单产可达100公斤,较152 0173 3840年翻了一倍。他培育的“百棉长6”品种可纺330支高档纱,由这种长绒棉织成的衬衣一件只有100克,可以一把抓在手心里,中国的科研工作者终于种出了世界*好的棉花。
除了育种,王清连还积*为中国棉业发展开拓更广阔的天地。2004年,他带领育种团队走出**,在吉尔吉斯斯坦建设了3000亩产业示范园,推广的棉花品种比当地品种增产40%以上,很快打响了中国棉花的品牌。目前,“百棉”系列已在中亚五国得到了推广种植,成为“一带一路”沿线一道亮丽的风景。
他善于把握*新科技前沿,注重创新。近年来,河南科技学院联合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美国东卡罗莱纳大学、美国农业部等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机构进行种质资源创新和分子设计育种,收集了国内外千余份种质资源开展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虽然成果累累,王清连却从未停止脚步。“这两年,国内棉花种植业进入了低谷。由于成本高、比较效益低,百姓不愿意种棉,种植总面积已经降到6000万亩。”因此,以科研育种推动棉花产业供给侧改革成为他当前*重要的课题,针对限制棉花产业化种植的瓶颈,王清连开始主攻研究培育高弹纤维棉、特优长绒棉等市场稀缺品种,以及株型紧凑更适合机械化收割的棉花品种。
“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就是科研人员前进的号角。”王清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