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棉区削减面积看产业结构调整

百检网 2021-12-15
  江苏省如东县大豫镇12万亩土质酸碱性非常适宜棉花的生长,加之当地农民有种植棉花的传统,所以大豫镇历来是如东产棉重点镇,90年代初,全镇种植面积曾达10万亩。近年来。大豫镇大力实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棉花进行削减,取而代之的是种植成本投入少、经济效益好的特色农作物,农业种植比例中,棉花不再一枝独秀。强民村29组棉农黄善章是镇里有名的种棉大户,科技示范户,他发明的棉花穴盘基质育苗技术,被国家农业部认定,在全国推广。前几年,他不光在自家5亩责任田全部种植棉花,而且还要流转邻居7亩田,种棉花。这几天他正在忙着种植西兰花菜。与往年不同的是,种了多年棉花的他,今年一棵棉花也没有种植。他告诉记者,现在种植棉花太不划算了。
    和黄善章一样,自国家2014年开始实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后,越来越多的棉农开始算细账,对自家的种植结构进行调整。一门闸村村民周忠和记者算了一笔帐:“前年种棉花一亩地能落个7、8百块钱,除掉300块钱农药、种籽、人工的话,就是个4、5百块钱,今年调了一下产业结构,不种植棉花了,今年种植西兰花菜的收益率比棉花优越的多,平均每亩千把块钱,千把块钱不存在人工,而且培育时间也短,三个月就有收入”。
    镇农技站站长丁建平告诉记者,自2014年开始,国家拿出每吨皮棉2000元,补贴每年只种一季棉花的农户,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户植棉的积*性,然而这在丁建平看来,靠补贴植棉的日子无以为继。而且,棉花生产成本高,与其机械化程度低不无关系。由于棉花是一种生产技术性较强的作物,生产管理和采摘等环节费工费时,如果没有较高收益驱使,农棉的积*性不高。此外,棉花是个“药罐子”,一生病虫害多发,需要频繁使用农药。而落后的生产方式直接损害着棉农的身体健康,也造成农民植棉意愿下降。自2015年开始,随着棉农植棉收益的下降,2016年大豫镇棉花套种面积为152 0173 3840.8亩,实播面积一万亩不到。明年大豫棉农植棉意向更加减少,全镇植棉面积不会超过三千亩。
    由于人工拾花成本的居高不下和棉花销售困难两大因素影响,早从2011年起,大豫镇就加大了产棉区内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在鼓励农民种植各类经济作物的同时。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推广实行基地农业、订单农业,使全镇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目前建成了十万亩四青作物基地。全镇“四青”作物产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显著特色,远超于棉花产业。从2011年产业结构调整开始,该镇就针对“四青”作物产业高产高效栽培要求,组织了布局播式、肥水运筹等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形成了“豫密玉米”、“豫密西瓜”等多个品种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四青”作物高效立体种植模式达30多个。全镇一万亩西瓜、1600公顷青蚕豆、黑皮冬瓜、667公顷玉米、5500亩番茄、被省农林厅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全镇四青作物畅销大江南北,上海、南京、广东等省市大中城市的农产品市场已该镇农副产品营销协会建立了长年要货的合同,农民不出家门就能销售四青作物,农民从种植四季四青作物上尝到了甜头。今年秋播一开始。镇农技站动员全镇农民开展四季四青作物的栽培、布局,镇政府出台相关奖励政策,应用激励机制,推动十万亩基地建设。全镇建立了5000亩钢架大棚育苗基地,形成全镇统一供苗措施,镇农业技术人员负责引进培育四青作物的新品种,研究其配套栽培技术,同时全面推行四青作物标准化生产管理和可追溯质量控制管理,实施严格的产地准出制度,确保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落实到每个田块。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