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棉花生产面临****的困难,农业部、中科院预测全国棉花面积将下滑到5000万亩左右,为新世纪以来*低,棉花生产跌入底谷。我省棉花生产更是履步为艰,形势令人堪忧。
1、政策变了,种棉亏本,棉花面积崩塌式滑坡
据4月中旬摸底调查,今年全省棉花播种面积为212万亩,比2014年的282.2万亩,减少了80.2万亩。据6月中旬调查,由于今年5~6月持续多雨、暴雨、寡照,棉花出苗、成苗率不高,部分农民放弃培管抛荒或改种的达20万亩左右,全省棉花面积实际仅存152 0173 3840万亩左右,同比降幅达到35.8%,列全国之首。
分析我省棉花崩塌式滑坡的原因主要是“三座大山”。
一是政策变了,收购价格暴跌。由于2014年国家取消了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我省
二是收购渠道不畅,农家仍有存棉。国家不收储,棉花收购加工企业,担心收了棉花,销路不好,无利可图;加之贷款难,不愿收购。到新棉播种季节,主产棉区还10%以上的籽棉存在农民家中。
三是灾害严重,单产低,种棉亏本。去年4~7月多雨寡照,棉花黄萎病暴发,加之取消棉花收储后,农民不愿投入,放松棉田培管,导致棉花严重减产。2014年全省亩平籽棉仅189公斤,比正常年份减产60公斤,减幅超过三成;亩平产值仅1020元,比常年亩平2000元收入,减少了50%。种棉亏本,“三座大山”压垮了地方政府抓棉花,和农民种棉花的积*性。直接导致主产棉区过去常见的万亩棉海消失了,千亩棉田没有了,百亩成片也难找了,插花种植的现象随处可见。
2、前期多雨寡照,棉花长势不好,生育偏迟
据7月10日调查,全省主产棉区除衡阳外,主产棉区多地5月10日到7月10日,持续多雨、暴雨、寡照,高温“迟到”,棉田渍水严重,导致棉花出苗率、成苗率大幅降低,有的补栽了2次;尤其直播棉出苗、成苗更差,有的补播了3次。前期的多雨高湿甚至渍水,使棉田杂草丛生,蜗牛横行,缺株断垄,棉苗长势不旺,生育期推迟。到7月10日,全省仅有20%的棉花进入花期,60%左右的棉花才进蕾期,20%的还在苗蕾期,较正常年份生育期推迟了10~15天,今年棉花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二、加强棉花中期培管
针对我省当前棉花生长实际情况,务必抓好蕾花期管理,尽早搭建丰产架子、塑造理想株型、促进棉花营养与生殖生长协调、提高现蕾与成铃强度,夯实全年丰收基础十分重要,要一着不让地抓紧、抓实棉花中期田间培管。
1、把准时间、掌握用量,施足施好花铃肥。各地要根据不同田块棉苗素质指导农民合理施肥,关键是因苗制宜,准确把握施肥时间、肥料用量,保证施肥质量。一是及时追施苗肥。对基肥施用不足的田快,视苗情早施轻施发棵肥。肥料选择上以长效和速效结合、氮肥与磷钾肥结合、化肥和有机肥结合为佳。二是重施花铃肥。7月上旬见花即施**次花铃肥,亩施尿素15公斤、钾肥10~15公斤、粪肥15~20担,或45%复混肥25公斤。对缺硼、锌等微量元素的棉田,亩施用油满丰1袋、锌肥1公斤。第二次花铃肥宜在7月下旬施用,亩施尿素25公斤。三是注重盖顶肥施用。一般于8月10日~15日亩用尿素7~8公斤,增强生长后劲,增铃增重。施肥方法上坚持离根开塘深施,杜绝撒施,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果。
2、合理化调、适时打顶,塑造好理想株型。在化调方面,要做到因苗制宜,灵活调控。一般在施**次花铃肥、第二次花铃肥和打顶后5-7天,分别用缩节胺纯品2克、3克和4克左右。针对发育早、搭架好,有水发旺长或旺长趋势的棉田,重点化控;针对发育晚、架子小,生长量不足的棉田,化调宜以促为主;合理化控,塑造理想株型,控制上部果枝过度拉长,改善中下部受光条件,减少烂铃,提高品质。在打顶方面,要根据不同田块棉苗生长发育情况和封行情况区别对待,把握“时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时”原则,灵活掌握打顶时间,长势差的早打顶,长势好的适当推迟,一般不迟于8月15日。结合打顶去除棉花无效果枝、中下部老叶、赘芽等,改善中下部通风透光条件,减少无效消耗,充分利用*佳结铃期,多结优质桃。
3、加强测报,科学用药,防治好病虫为害。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做好花铃期枯黄萎病、棉铃虫、盲蝽蟓、烟粉虱等病虫害防治工作,选准药剂,适期防治。枯黄萎病主要是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抗病能力,发病较重田块,可采用药剂灌根、拔除病株等措施,控制病害发生蔓延。棉铃虫可采用菊酯类、有机磷混合类等农药防治,盲蝽象防治可采用35%硫丹或48%毒死蜱适时喷防,烟粉虱可采用吡虫啉、阿维菌素(虫螨克)、扑虱灵等药剂防治。
4、关注天气,制定预案,落实好抗灾措施。要抓住晴好天气,松土除草,破除土壤板结,提高土壤透气性能,促进棉株根系发育,加快棉花生长,结合松土除草,在棉花开花前搞好培土壅根,形成高质量的棉田条高垄,增强棉花防风抗倒能力。要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提早制定防灾减灾预案,切实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提高棉花对台风暴雨等灾害的防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