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从近期中国棉花信息网推出的两个“十五年” 特别策划中(中国棉花政策十五年、中国棉花信息网十五年)可以看出,这十五年可谓中国棉花腾挪翩翻的十五年,用一种审视评判的目光分析这十五年,中国棉花 其实没有片刻消停,它在走向市化场与国家调控之下,艰难地向前迈进。终于,在2014年的春天,国家下了将其真正意义上回归市场的定义。其实这仍旧只是个 计划,因为至少有几大问题横亘于产业进退之间且不易破解。比如巨大的收储如何减持与广袤的内陆产区如何一下子推向市场而无视因传统发展而形成的企业、农 民、资源等等的过渡性扶持?主产区空间布局调整将产生的新问题新矛盾如何面对化解等等,这便是改革的成本与代价,更是顶层设计上是要充分虑及并早有决策的 东西。 我们并不难以理解农户的选择,他们的选择充满唯利是图的成分,当然也不难看到表现在一些老农言行上的无奈。
事实上,由于农业这样一个露天产业所体现的特殊性,尽管中央发了这么多的“一号文件”, 尽管政策花在其上的黄金白银*其浩荡,但农业依然摆脱不了弱质低位的本质命运,在乡野、在农村,农业依旧要靠老天帮忙,农业发展依然受制多多,农民则更多 地表表露着无助、无援、无奈甚至可怜。尽管这样,但我们的农民依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表现出坚韧与伟大的奉献情怀,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以源源不断 的粮油棉菜,使天下庶民告别了食不裹腹、衣不摭体的历史。其它不说,还说棉花,我国内陆三大棉花主产区域从无到有,历经沧桑,形成今天的庞大的温暖民生的 产业,是中国农业一个伟大的功绩。而现在国家对中国棉花产业布局作出战略性调整,长江黄河流域的植棉面积在日益缩减,规模尽失,因西北内陆地区植棉进入国 家鼓励扶持的优惠阵营,东缩西伸逐渐明朗。说不清这是妙着高招还是无可奈何,举目三大棉区的日益凋零,总有一个产业在无比成熟的状态下再慢慢死于人为的那 种可怜、可惜、可悲而挥之不去之感!那些泱泱如潮的传统种棉农民、那些出产过高过喜玛拉雅山脉般棉山花峦的几代人垦荒改良的宜棉土地、那些摸索了几代人的 棉花流通体系、那些维系一方经济和千千万万家庭生存希望的纺织产业……一切都将消失于历史的长河, 多么巨大的浪费, 从物质的到人为的, 从现实的到潜在的, 无法考量! 有人把棉花作为经济作物纳入生产类别统计的范畴, 这是对的, 殊不知,棉花更是重要的国计民生物资, 因为其一度的多少而以刀面向肯定是不对的。从人生要素“衣食住行” 上看,棉花位列**。至于军工国防,据说棉花有“天大” 的作用。
无独有偶,全国上世纪未人均产棉**的江苏大丰市,152 0173 3840年当地解放一战据说就是靠几床棉絮的特殊作用才得以击溃敌人,拿下主城区。据当地史 料记载,裕华(大丰城区东大门)激战中,智慧勇敢的战士为阻击欲从东门攻入主城的敌人,用厚厚的棉絮吸足了水后包在方桌上,然后以方桌为盾,冲向敌阵,敌 人的子弹打在棉絮上,形成阻力反弹,保护了桌后战士安全,从而完成先头部队在前,攻击力量在后,在棉絮方桌的开路下,强攻连直插敌阵,*终打胜大丰解放战 争。而如今,这个曾经获得诸多棉花生产殊荣的传统产棉区已仅剩下十几、二十余万亩棉花,昔日苏北大平原上的棉花奇葩,为战备、建设提供了难以计数的棉花资 源的**传统产棉区己暗然失色,而今年则自然气侯不济和棉农信心缺失,当地棉花生产走入近三年的底谷。
中国棉市在变,任何一位业内人士和与棉花有着深厚情结的人无不希望她变得越来越好。同时,我们更希望国家在产业布局调整中,充分考虑中国农业尤 其是中国棉花、中国棉农充满弱质的现实面,不能将中国棉业中国棉农与美国棉花美国棉农比,不要因为那1160万吨的国储棉如何走出大仓而一下子把中国棉花 推向市场。1160万吨棉花在库是国家决策的产物,形成的负担不应由农民生产的产品进入流通时来消化驮背,中国农业的市场化发展若把搞“驴子吃苦驴子驮” 是*端错误的。而因为1160万吨这么个巨大库存的“去化”而忽略产业的持续发展,应视为远见缺失之举。这“1160”只是个数子,终有被消化掉的**。 搁下产业的科学持续发展而致力这个数字的消融,到了仓库渐空时再重新慰藉垂死的棉花生产当是为时已晚,更非英明决策者的行为之相。我们不去评价棉花实行市 场化的决策和棉花生产布局的东缩西移策略的正确与否,但必须肯定的是,一个泱泱大国的棉花全部由新疆产供是否就是**之计?把内陆三大传统棉花主产区百年 历史人为淡化隐退,倒实在是件值得商榷的大事。以上是基于传统主产区棉农种棉信心缺失的大背景之下,一个棉花人的深沉思考,纯属个人观点,旨在对坐在楼宇 里的决策者及专家学者说些来自基层的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