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经贸司 张金光
刚才方司长就农村改革和农业政策问题进行了精彩的发言,根据大会组委会的安排,下面由我来对近年
关于棉花市场调控政策的回顾,相信大家对此都比较熟悉了,我想简要的说几句。应该说,近年来我国的涉棉政策总体上是沿着一条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主线来开展的。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相关涉棉政策有了一些较大的变化。从2001年起,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开展了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工作,确定了“一放,二分,三加强,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的原则,也就是放开棉花收购,实行社企分开、储备和经营分开,并加强市场的管理、质量监督和宏观调控。随着经济的发展需要,2003年起经国务院批准后又开展了推进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棉花加工检验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可以说现代化的棉花加工检验体系已经基本建成。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由于国内外棉花市场出现了大幅的波动,为了防止市场大的波动和带来的生产大上大下等不利影响,从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后出台了棉花临时收储政策,这个政策在连续实行三年后于今年三月底正式退出。从2014年开始,将在新疆地区开展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这就是这些年来,涉棉政策的主要变化情况。
实行目标价格制度以后,国内棉花市场的政策环境必将发生非常大的变化,我想相应的调控手段是不是也应该有所调整?个人判断,今后的调控工作,应该区分一下近期和远期的不同。
从近期来看,主要应考虑临时收储政策和目标价格制度的衔接。在这一段时间内,应该按照中央确定的市场化的方向,更多的交给市场调节,国家调控应更多关注比如市场失灵等市场机制不能完全发挥作用的方面。这段时间内主要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个是储备库存的数量过高,需要尽快的消化。另一个就是新旧政策衔接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市场主体作用不能及时转换角色,导致在局部地区的棉花收购中会出现卖棉难的问题。当然也有可能出现棉花价格走高的情况,毕竟市场是不确定的,只是说价格走低的情况下可能更需要必要的调整,需要国家的介入。我想,应该对这两个问题有针对性的做一些准备。对于库存问题,近期内国内纺织用棉可能需要以消化国家储备棉为主,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把握好去库存化的力度和节奏,并将去库存与进口调控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对于卖棉难问题,国家需要建立一定的机制,在出现特殊情况和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的介入,必要的时候要及时采取引导有一定加工、仓储和资金实力的市场主体参与进来,共同解决棉花难卖的问题。
从长期来看,我想应该有一个总体的判断,就是今后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棉花作为新疆地区农民的主要种植品种和农产品收入的地位不会改变,而棉花作为纺织工业的基础性原料的地位也不会改变,同时纺织工业在一定时期内作为我们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应该也不会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国家要保有一定的棉花自给率来保证我们的纺织产业安全。下一步,应该结合棉花目标价格补贴制度政策,并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等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进一步健全棉花调控制度。考虑到未来市场发展变化的不确定性,我个人想是不是有几个原则应该坚持:**个是市场化原则,中央一系列的文件中已明确了今后的农产品要坚持市场定价的原则,探索推进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所以在调控中要坚持市场化的方向,切实做到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第二是综合性的原则。近些年我们已经建立起了多种手段密切配合的调控体系,未来可能更要注重综合发挥这些手段的作用。过去,有些政策承载了过多的目标和任务,导致执行效果和效率都打了折扣。将来,市场调控除了运用好储备吞吐和进口两个基本的调控手段外,还可以与时俱进地探索一些新手段,比如考虑运用资本市场上的一些工具为调控服务,逐渐建立起多层次的市场调控体系,并使得调控细化和更有针对性,*终达到提高调控效果和效率的目的。还有一点,我想在未来的调控中可能会更加注重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临时收储政策实行三年以来,国家直接定价和敞开收储的方式带来了一些问题,所以国家直接干预市场的手段可能会逐渐淡化甚至退出。未来应该更多的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把地方政府和各层次的企业主体纳入到国家调控体系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性和独特作用,更好的为市场调控服务。
以上就是我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思考。我想,棉花市场调控归根到底是要服务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大局,棉花产业不仅关系到千千万万棉农的利益,而且也都直接关系到纺织业的健康发展,其健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而言之,今后应该按照中央确定的调控原则,并结合市场的新发展和新变化,综合运用更多的调控工具、更科学合理的调控手段,逐步健全棉花市场调控体系,提升调控水平。衷心希望希望在座的有关方面的专家和棉花行业的从业者。在两天的会议中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提出有建设性和切实可行的思路和建议,与我们一起共同维护棉花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谢谢大家!
2014’中国棉业发展高峰论坛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