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上午9时许,记者赶到棉田时,拾花工们已经开工两个小时了,手快的刘红英采的
经过宋粉娥简单指导后,记者把装花的麻袋绑在腰上,走入田间,准备开始摘花。她立刻喊停了记者说:“花袋子要松松地绑在髋上,绑腰上一会儿装上花往前拖的时候会觉得很勒。”说完帮记者重新绑好了花袋子。
上午11时,记者和宋粉娥并排开始拾花。因为棉花的株高只有60厘米左右,拾花要一直保持弯腰的姿势。如果要摘开在*底部的棉花,则需要把腰弯得更低。起初宋粉娥还一边摘一边和记者聊天,半小时后就听不见她说话的声音了,一直弯着腰的记者抬头一看,已经和宋粉娥拉开了20米的距离。
这时正是太阳*毒的时候,记者的汗水顺着额头往下流,背上的衣服已经湿透了。髋上拖的棉花袋也越来越沉,往前移动也没先前方便了。*痛苦的算是腰了,一直弯腰半个小时后腰就开始有酸困的感觉,接下来每隔10分钟就要站起来直下腰。远处的宋粉娥看见记者捶腰,笑着喊:“疼完了就不疼了。”
12点整,送饭的车开到了地头,棉田主李春喊大家吃饭。午饭是宋粉娥的丈夫李刚做的。午饭是花卷、西瓜和开水,李刚拿着自己蒸的大花卷往记者手里塞:“尝尝,看看是不是咱陕西的味儿。”
李春拿起记者的花袋掂了掂,他说:“你这不超过4公斤,我看也就是3公斤多一点。”一旁站着的李刚说:“他天天称花,手头准着呢。”随后的称重确实验证了李刚的说法,记者1小时采了3公斤,算了一下应该能挣5.1元。
一个小时的体验,记者收获颇丰。打小就听老人们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今天才真正地有了切身的感受。得知家乡的记者来采访,拾花工们*为热情:“老家来人了,多给我们照几张相,好让家人看看我们打工的地方好不好。”那种一家人的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