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的价格是由供需来决定,政策的影响只能一时而并不能简单凭一个政策能改变.在目前棉花大量上市之机全球的棉花却创出历史的高点,光是以简单的投机操作的结论无疑是苍白的。
作为企业因为市场发生了新的变化,不深入研究如何去适应新形势,而一味希望政策的保护,并不是好的方法.试问在过去几年棉农的低收益又谁去保护呢?
因此,笔者相信政策的干预只是短期对市场的价格有影响而不会改变棉花价格本身的运行趋势。
那么10、11月份国家可能出台的调控措施有哪些呢?现简单分析如下:
一、农发行对棉花收购贷款进行严格控制。内地农发行贷款占收购资金的比例已非常低,很多主产棉省、市连20%都不到,再加上今年各轧花厂、棉花流通企业现金流相对充裕,对农发行贷款依赖度较低。但严控农发行贷款对
二、提前下发并增发棉花进口配额。笔者分析,提前下发或增发棉花进口配额短期内对国内棉价的冲击并不大,但或将对明年3月份以后的市场形成一定的打压作用。截至10月上旬,美棉的签约量已达到152 0173 3840多万吨,无论国际棉商还是国内贸易商销售的都是2010年1月、3月份船期的棉花,近月已没有棉花可以销售;印度刚刚放开出口10天左右,棉花登记出口量就达到了93.5万吨的上限,印度不得不再次叫停新棉签约出口,政府只批准装运27.2万吨棉花,另66.3万吨仍等待审核;而中亚、西非和澳大利亚可供出口的棉花有限,全球棉花供需形势凸显紧张,因此增发进口配额看来也是“远水难解近渴”。
三、央行定向上调六家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年内加息预期逐渐淡出。虽然加息是解决棉花行业资金流动量过剩的关键,但从近日日本、美国政府分别高调宣布执行贷款“零利率”、增大资金救市力度来看,全球货币战争的硝烟味已愈发浓烈,中国在如此关键时期主动加息的可能性很小,况且在上调了六家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后,年内加息预期已逐渐淡出市场,央行或将继续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农产品市场投机资金充裕的状况不会有多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