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事实: 随着印巴棉纱出口“高歌猛进”、全力抢占全球市场,中国棉纱出口不断萎缩,中国棉纺织品出口竞争力大幅下滑似乎已到了不可遏制的地步。
今年7月份我国棉纱出口仅约3.11万吨,同比减少11.27%,出口量仅占巴基斯坦、印度出口量的52.1%、26.6%,与印巴纱大量出口形成鲜明对比,7月份巴基斯坦出口棉纱5.97万吨,同比增加8.34%,环比增加18.45%,7月印度出口棉纱11.68万吨(含棉量在85%以上),同比增长35.3%,其中59%出口至中国(去年同期为37%),2014年8月至2015月7印度累计出口棉纱131.61万吨,其中63.77万吨出口至中国,占印度棉纱出口量的48.5%,中国支撑印度棉纱出口的“半壁江山”。
由此说明中国贸易商、布厂、面料、服装厂对印度纱的依赖度不断上升。
据广州、青岛、上海等地的棉纱进口商反映,今年国庆终于给自己放了一次“大假”, 10月7-8日棉纱寻货、报价和出货才陆续恢复。
一方面是9月25日以后江浙、广东、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中小织布厂陆续提前放假进入“休眠”状态,询价、采购基本停止;
另一方面10月1-7日ICE期货各合约实现“五连阳”,12月合约先后上破60美分/磅、61美分/磅、62美分/磅等整数关口,一些国外纱厂、出口商纷纷调整棉纱、百检报价,国内布厂、中间商下单愈发谨慎,观望情绪浓重。
一是:考虑到2016年棉花进口配额或仅限于89.4万吨(1%关税),且国营比例约33%,因此大部分棉花进口商、中间商都将成为配额的“看客”,而国家有关部门仍无意对进口棉纱、进口棉布设限或提高门槛,因此棉花、棉纱及棉布上下游一起操作成为棉花进口企业的主要选择;
二是:外纱FOB、CIF报价随ICE、印度国内棉价的下跌而整体下滑500-800元/吨,但国内纱价则因 “双28”“双29”等高品级新疆棉供应紧张而低幅下探,内外棉纱差价进一步扩大至1000元/吨以上(C32S及以下),棉纱进口量“井喷”;
三是:C32、C21及以下支数棉纱阵地已被印巴等东南亚、中亚(主要是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等)、南美等国的纱厂完全占领,并且印度、越南、印尼、台湾等产地C40、C50S高支纱的询价、关注度也有明显提高,国内中小纱厂可谓“节节败退”。
山东、河北等地的棉纺织厂表示,10月上旬C40S、JC40S、BJC40S纱的报价下调幅度较大:
一方面是高支纱、精梳纱订单触顶回落,市场需求下滑,织布厂、服装厂放“大假”成为规避风险的重要方式;
另一方面国内新疆棉成交价格持续下滑,10月7-8日疆内毛重提货3128级已整体跌至13000元/吨下方,港口已清关美棉、澳棉、巴西棉的人民币报价也普降300-400元/吨;
再加上外纱的保税量稳定在9.5万吨以上,纱价下跌“水到渠成”。 10月7-8日青岛港KD32S、KD21S纱的报价分别为19500元/吨、17400元,较9月下旬再次下调100-200元/吨,因对10、11月份国内棉花、棉纱市场继续看空,快签单、快出货是大部分棉纱贸易商的想法。
10月中下旬的进口棉纱走势,贸易商普遍认为尚未见底
一方面ICE短线反弹主要受美国、中国主产棉区天气及印度MSP、收储政策即将展开等利好的推动,上行高度有限,如果无法突破并站稳63美分/磅或将回落至61美分/磅、60美分/磅下方;
另一方面对中国经济增速下滑、中国棉花、棉纱消费能力下滑的担忧并没有减弱,织布厂、印染厂、服装厂的关停、倒闭只是“泰山一角”;
再者,美元加息一直是悬在大宗商品、棉花等头上的一把利剑,随时有掉落的可能,加上不排除人民币大幅贬值以应对美元加息,棉纱止跌企稳的路仍很长。
值得关注的是近日一些棉花经营公司、大型棉花贸易在外棉报价的基础上纷纷增加了印巴、印尼、越南、泰国等产地C21S、C32S、C21/2、C32/2等品种棉纱的报价,棉花企业向下游棉纱、百检乃至服装延伸已不可避免,也是贸易公司试图扩大贸易额、规避单一品种经营风险的必然。
按照惯例,11月份以后国内外订单将逐渐进入淡季,中低支纱的需求环境开始恶化,在内忧外困的前提下,棉纱价格探底之路仍未结束。
更多内容请关注
中国百检网(www.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