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棉花市场经过了大跌的风暴后,利空的阴云仍未消散,牢牢掌控着内外棉市向下的姿态,市场不断验证着”熊市不言底“的说法,也考验着市场的自信心和耐受力。 国际棉花市场聚焦的热点仍是美棉生长良好,增产预期提高,而消费萎缩、销售困难的担忧被棉花供需报告再次证实,加上中国棉价走低、库存超量、进口紧缩等利空呼应,使得国际棉花市场正遭受着*度严寒。ICE洲际交易所棉花期货仍未摆脱下跌趋势,在跌跌不休中寻求新的支撑,主力12月份受冲击较大,经过连续下跌后,本周跌破70美分/磅强支撑位,重新打开下跌通道,继续破位下行,*低以68美分/磅报收;近月7月份本周跌势趋缓,*终以74美分/磅完结。 现货市场在期货大跌之下难以招架,本周继续小幅下滑,Cotlook A指数收低至84美分/磅之下。价格的下跌吸引了部分买家询盘,即期现货交易增加,但市场价格的进一步走低。美棉出口签约有所好转,但无法抹去市场对未来销售的忧虑,且面临着棉花大幅增产预期以及库存继续上调和中国消费递减的现实。中国进口棉市场清淡依旧,降价促销现象普遍存在,进口棉价格指数向下报收低于85美分/磅,存货较大的印度棉成交价多在152 0173 3840元/吨上下,澳棉1~5/32成交均价约18600元/吨,棉商多数急于减亏或回笼资金而促销甩卖,但市场观望情绪较重,国内企业购买欲望较低,市场总体冷冷清清。 国内棉花市场依然寒气逼人,国际市场的大跌带动国内期货市场的“地震”不断,市场在对政策的期盼中信心已滑落到谷底,需求的低迷和畸高的库存迫使市场一片看空,难以承受悲观情绪所带来的巨大压力。郑棉期货市场已经脱离了基本面的现实,试图“一空到底”。主力新年度1月合约显然是争夺的主战场,空头的扑面而来,让多头无力招架,在连续跌至14800元/吨附近后,有过瞬间停留又再次杀跌,并不断创出新低,周末以14230元/吨报收。整个盘面各月跌幅相当,1月成为价格洼地,市场成交量和持仓量大幅飙升,资金的博弈更加明显。电子撮合市场同样受到期货大跌的连累,各月都有不小的下跌,但盘面的活跃度却提高了不少,激发了企业参与兴趣,成交和订货量大幅增加,以新年度9月份为界限,近月均价保持在16000元/吨~16400元/吨之间,远月维持在14300元/吨之下,受政策影响,远近合约经纬分明,在抛储继续、政策不明的当下,顺势作为的意图更多一些。 现货市场相比期货市场还算平静,约1/4的棉商仍有存货,80%以上的企业处于亏损或持平的经营状态,降价销售仍是大势所趋,现货棉花价格指数继续下行,周末报收17273元/吨,远高于电子盘市场和外棉市场。储备棉投放成交量和成交比例续跌,成交价格保持平稳,截至本周总计计划投放储备棉921万吨,实际成交216万吨,成交比例23%,旧国标下资源均价折328级在17200元/吨之上,新国标下成交均价在16900元/吨左右,进口棉成交3188吨,均价16550元/吨。 储备棉成交不佳的情况折射出纺织企业用棉情况的持续低落,下游纺织市场棉纱、百检销售行情疲软,原料价格的不断下跌形成产品价格向下的预期,纯棉纱价格指数继续小幅下滑,市场即期成交居多,观望情绪浓厚。外销和内需情况未见好转,对后市较为悲观,企业订单短小价低,企业开机率低下,回笼资金困难,原料购入谨慎,成品库存居高不下,停产、转产企业增加,生产经营情况不断恶化。外棉价格的再度下跌扩大了与国产棉价的差距,进一步削弱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进口棉纱凭借成本优势冲击国内市场,特别是低支纱,进一步挤占国内纺织市场。同时化纤、粘胶为原料的替代生产被更多企业所认可,纺织用棉不断萎缩,纺织企业正经受着****的市场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