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北京西直门外,共有世纪天乐、金开德利等九个服装、小商品批发市场,因为紧邻北京动物园,人们喜欢把这里称为“动批”。今年,酝酿多年的“动批”搬迁开始启动,天浩城市场已经贴出退市通知,新址初步选定河北。但商户仍然希望留在北京:“我们针对的大多数客户是零售的,你觉得有人可能去河北买东西吗?有一部分搞批发的会搬去,但是大多数零售的是不会去的。”
从上世纪80年代的路边摊,到目前我国北方*大的服装批发市场,动批基本延续现金、现货、现场交易的模式。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仓储物流等新业态在这里难觅踪影。动批每年为北京带来6000万税费,但政府在环境管理、治理拥堵的投入超过1亿元。动批结构调整已经成为北京产业升级的一部分。北京西城区副区长孙硕表示:动批不是一刀切的搬离,它的调整升级将为服装零售留下空间:“调整是指现有服装批发零售业态调整为服装零售、展览展示、现代电子商务等业态。升级是指在现有业态的基础上,注入服装设计、科技金融等业态,提升该区域服装品牌的原创力。”
北京市政协委员、曾参与动批搬迁论证的经济学者马光远透露,动批的去留,经历了多次的考量与权衡,“转移、调整、升级、撤并”的升级主旨是兼顾各方利益后的选择:“一方面符合产业升级的要求,也要方便人民群众,也要考虑到从业人员的基本需求。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对企业做一些引导,做一些产业规划和布局,这个整体京津冀一体化也是吻合的。”
按照中央部署,北京的定位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非核心功能将予以疏解。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表示,北京、河北、天津(楼盘)三地的规划部门已经建立协同机制,在一体化的空间布局上,稳妥推进:“北京和天津、河北建立了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中关村和天津建立了产业园,北京的北汽第三工厂也在选址,初步确定在河北的沧州(楼盘)。北京的医疗和河北的燕郊也要建立合作机制。”
经济学者马光远认为,北京作为京津冀地区的“龙头”,在一体化过程中的作用不仅仅是疏解自身低端业态,与河北、天津等地合作应该是深层次、多领域的,辐射带动区域发展,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合作不仅仅是产业承接的问题,肯定有些互补,比如北京的金融、高新技术产业,包括文化创意产业等等,都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可以和河北协作,可以和河北那边进行一些生产、研发的分包,千万不能理解为把低端的转移到河北去,不是这样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