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短纤维混纺纱强力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纤维本身的性能,如长度、细度、强伸性能(见图1)、断裂强力、表面摩擦性能;二是纱线结构的因素,如捻度、细度、加工工艺、纤维排列几何形态,混纺比例等。
1 关于双组分纤维混合
Hamburger是预测混纺纱理论强力的开拓者。当不同拉伸性质纤维A和B混纺时,由于两者断裂伸长不同,断裂伸长较小的纤维先断裂,断裂前纱线中的两种成分的纤维共同承担外力,其中一种断裂后,另一种继续承担负荷,这时混纺纱的拉伸曲线就会出现两个峰值,*高的峰值表示为混纺纱的断裂强力。混纺纱的断裂强力与混纺比密切相关,两个峰值的表达式为:
图2中的折线ACB即为双组分纤维的混纺纱随混纺比变化的理论强力曲线。而C点为双组分纤维混纺时,混纺纱强力达到*小时的临界点,其对应的混纺比为临界混纺比。此时,有:
从上述可知,两种成分纤维混纺时存在临界混纺比,而且强力的大小跟两种纤维的比例有关。
1.1 不同比例的大麻和绢丝混纺
纤维性能指标如表1所示。
不同比例的大麻和绢丝混纺制成不同号数的纱线,强力测试的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数据可知,随着麻纤维含量的增高,纱线的强力在逐渐下降。这完全符合上述混纺纱的拉伸曲线。在纺制17.9tex纱线时,当纱线混纺麻/绢丝比例从55/45到80/20递增时,纱线强力在 65/35和70/30之间存在临界点。
1.2 亚麻落麻与涤纶混纺
亚麻落麻与涤纶混纺时同样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涤纶纤维的断裂强力为2.8 cN/dtex,亚麻麻纤维的断裂强力为3.3 cN/dtex。两者断裂强力相差不多,但亚麻落麻纤维的断裂伸长率为10%左右,而涤纶纤维的断裂伸长率高达37%。纯涤纶纱在受到拉伸时,由于涤纶纤维间的抱合力和摩擦力较大,表现为纱线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较高。随着涤纶含量的减少,亚麻落麻含量增加,纱线受到拉伸时,较短的亚麻落麻纤维**滑脱或断裂,只有较少的涤纶纤维承受外力的作用,所以,随着涤纶含量的逐渐减少,纱线的强力逐渐减小(见图3)。
当亚麻落麻纤维的含量增至60% 时,纱线的断裂强力又呈增大的趋势,主要是由于有较多的亚麻落麻纤维承受外力,同时,由于亚麻落麻纤维长度较短,且纤维间的抱合力和摩擦力较小,有部分纤维发生滑脱,因此,纱线强力虽呈增加趋势,但比涤纶纤维为主要成分时低,此时,因少量涤纶纤维的存在,对纱线的强力起到增强的作用,随着涤纶纤维的逐渐减少,这种增强作用逐渐减小,所以,纱线的断裂强力又呈现减小的趋势。另外,随着涤纶含量的增加,纱线表面缠绕纤维的数量增多,这种缠绕纤维的存在,增加了纱线中纤维间的抱合力,抱合力的增加对纱线的强力起增强作用。
2 关于三组分纤维混纺
2.1 三组分混纺纱的有关测试
有人使用三种典型纤维棉、涤纶和粘胶进行实验,所得结果预示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有人认为混纺纱的低强主要是由于组成纤维的断裂伸长差异所致。还有人认为混纺纱中所有高强纤维不是同时断裂的,且在它们断裂后仍继续承担部分负荷,因为断裂与非断裂两部分纤维彼此问存在着摩擦抱合。因此实际的拉伸图显示出一条有斜率变化的光滑曲线。
实验所用原料包括棉、涤纶和粘胶纤维,其性能如表3所示。
为了研究纱线拉伸性能,所有试样捻度相同。试样规格如表4所示。
三组分混纺纱通过下述方法延伸同一模型进行预测:①分别测出100%棉纱、100%涤纶纱和 100%粘胶纱的强力;②按相同比例绘制强力一伸长曲线;③描绘二组分混纺曲线,作为标准;④对于三组分混纺纱,**考虑棉和粘胶的二组分混纺,因为它们与涤纶相比具有低伸长;⑤在三组分混纺纱中,先考虑棉和粘胶的比例,然后将该比例转换成三组分混纺中的二组分混纺纱比例;⑥ 转换的二组分混纺纱强力由棉/粘(C/V)混纺曲线给出;⑦利用这些转换值与涤纶强力值,绘制出涤/粘/棉(P/V/C)强力曲线。
纯纺纱的应力一应变曲线如图4所示。二组分混纺纱和三组分混纺纱强力预测曲线分别如图5 和图6所示。
2.2 力学性质讨论
所有纱线的力学性能如表5所示。从表5中可以看到s 2强力*大、s3 强力*小,亦即纯涤纶纱强力*高,纯粘胶纱强力*低。从表5中还可以看出,二组分混纺纱中S5 的强力是S4 ~S6 中*小的。尽管有50%的粘胶存在,但涤/粘(P/V)混纺呈现出较好的强力。这可能是由于相同的纤维长度和伸长使纤维混和较好所致。s5 的低强是由棉纤维较低的强力所致,也可能是南于纤维伸长值的差异所致。
对三组分混纺纱的S7 ~S10。而言,s7 的强力*小,其中棉和粘胶纤维占90%,涤纶占10%。随着涤纶组分从10%增加至40%,纱线的强力也从 S7 到S10不断增加。但这种增加不是线性的,如图5 所示,起初增长显著,以后逐渐平缓。不过s3、s5 和 s7的CV值较高则可能是由于棉、粘胶纤维的强力 CV值较高所致。在二组分混纺纱中,S6 的强力*大,这可能是由于纤维性能诸如伸长和长度的较好搭配所致。S4 的强度接近S1,S5 接近S3 ,S6 介于 S2和S3之间。这表明,不同纤维构成的混纺纱具有不同的强力。S7一S10的三组分混纺纱的强力随涤纶比例的增加而不断提高。不过起初较慢,以后提高迅速。比较实测与预测的强力值表明,三组分纤维模型假设基本正确。
3 结束语
通过对多成分混纺纤维纱线强力的分析,不同的混纺比对纱线的成纱强力的影响遵循着一定的规律,生产过程中可以加以利用,以达到混纺纱的*佳性能和生产效益。
更多内容请关注
中国百检网(www.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