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英:2008中国棉纺织产业景气报告

百检网 2021-12-16

  2000年以来,中国棉纺织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产值、利润、出口都取得高速增长,2007年棉纺生产能力已接近一亿锭,为中国纺织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2007年以来,由于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行业遇到了严重困难。2008年上半年,产业形势更加严峻。 我们注意到,多年来,行业很大程度上注重了产能数量的增长,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较为明显,忽视了环境的治理和能源的节约,忽视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这是造成当前产业困难的原因之一。面对困难,行业协会认为,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提高科技和品牌的贡献率、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努力优化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节约型的发展之路,力争把压力和影响降到*低。   
  一、当前棉纺织行业发展概况   
  (一)纱、布生产继续保持增长,增速有较大回落,纱布产能向中部转移较为明显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今年1-5月纱线产量834万吨,同比增长11.65%, 增幅下降9个百分点。产量*大的省份依然是山东和江苏,占全国产量的47.8%,今年有西部地区新疆、内蒙、山西、陕西、四川、广西、贵州、黑龙江、甘肃及沿海地区天津、河北、上海共12个省出现产量的负增长。其余沿海地区虽保持增长但增幅出现大幅下降,其中江苏和山东增幅分别下降了19.46和5.3个百分点,福建、江西、浙江增幅分别下降了19.57、32.7和14.42个百分点。特别是棉纺大省江苏纱产量只增加了1.63%。值得注意的是中部地区的河南省和湖南省纱线产量继续保持了40.43%和26.72%的增长,增幅上升7.68和9.67个百分点,反映出沿海地区向中部地区转移的特点。   
  今年1-5月全国布产量217亿米,增长7.63%, 与上年比增幅下降4.6个百分点。共有13个省布产量出现负增长,几乎所有的省布产量增幅都出现下降。其中江苏、浙江、福建分别下降11.25、6.32和13.49个百分点。布产量增幅下降*大的为湖南、江西和安徽,分别78.7、54.08和21.63个百分点。 纱布产量的大幅下降反映了当前市场需求萎缩,产品销售不畅,行业*为困难的局面。
   (二)纺织品出口继续增长,增幅大幅下降   
  据海关统计,今年1-5月,纺织出口679.83亿美元,增长15.31%, 其中棉纺织品及棉服装出口270.96亿美元,增长7.85%, 增幅又比4月份下降4.05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比增幅下降17.5个百分点, 其中棉制服装出口152 0173 3840.64亿美元,只增长了3.01%, 增幅出现较大幅度下降,降幅达到29.75个百分点。服装出口增幅的回落,直接影响到棉纺织品的生产和需求。棉制品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除了欧盟取消配额限制而保持了58.5%增长外,其余都出现负增长或增幅大幅下降的情况。其中对香港地区出口下降15.86%,对美国出口下降了0.74%,对加拿大出口下降了35.05%,对墨西哥出口下降了57%,对日本出口只增加了1.99%。纯棉普梳纱和纯棉坯布出口分别下降7.9%和3.44%,今年以来棉色织布出口4.816亿米其中牛仔布1.91亿米,分别增长11.9%和19.08%;混纺色织布1.376亿米,其中混纺牛仔布0.56亿米,分别增长22.11%和16.71%,色织产品出口呈现较好的势头。   
  (三)全行业经济效益保持了稳定增长,企业利润率低,大多数企业面临严重困难   
  今年1-5月棉纺织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76亿元,增长18.5%, 增幅下降7.55个百分点。利润123.2亿元,增长15.9%,增幅也下降了34.5个百分点。 1-5月棉纺织全行业平均利润率为3.54%,低于2007年底3.93%的平均水平。经过数据分析,棉纺利润的增长是占1/3的企业(3645户)完成的,这1/3企业实现利润120.8亿元,占棉纺全部利润的98%, 平均利润率为7.82%,这些企业注重技术改造和提高产品附加值,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当然,这部分企业许多都有非主营业务如房地产开发、证券投资收益及产业链的延伸等。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占2/3的大多数企业(7040户)面临严重困难, 实现利润只有2.406亿元, 占棉纺全部利润的1.95%, 这部分企业平均利润率只有0.124%, 基本处于亏损的边缘。棉纺亏损企业亏损额23.64亿元,比去年增加66.3%。国有企业亏损面达到51.65%,同比增加21.6个百分点。上述数据表明:棉纺业两*分化的局面进一步加剧,占2/3的企业就业人数占棉纺业全部就业人数的67.4%, 这部分企业的兴衰关系到大量农民工的就业和社会的稳定。   
  (四)固定资产投资下降,高速增长的势头减弱   
  今年以来,由于宏观环境的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行业投资速度明显减慢,1-5月纺织全行业投资917亿元,增长16.82%,新开工项目数比去年减少3.94%。棉纺织行业实际完成投资238.49亿元,下降了3.46%,棉纺织新开工项目608项,比去年下降了16.14%,这是历年来所没有的情况。据调查某纺机厂今年以来细纱摇架比上年减少50%,其他纺机企业销量也出现大幅下降。据某纺机企业报告,1-5月份细纱机国内销售55万锭,比去年同期下降近50%,喷气织机销售192台,比去年同期下降38.7%。据海关统计,1-5月纺纱机械进口量下降了22.5%,织机进口下降18.87%。行业高速发展的势头已开始减缓,同时技术进步速度也减缓下来。   
  (五)当前市场调查情况通报   
  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对棉纺织企业抽样调查:   
  ---定单情况:被调查的50%的企业认为08年上半年定单比去年差,平均减少了22.46%,只有8.3%的企业比去年有所增加;   
  ---开机率:被调查的31.43%的企业开机率比去年减少,60%的企业与去年持平,8.57%比去年略有增加;   
  ---产品库存情况:被调查的61.1%企业库存增加占用较大的流动资金,25%的企业库存与去年持平,13.9%的企业库存比去年减少;   
  ---主要产品价格:被调查的超过50%-79%的企业的主要产品?高支纱、中低支纱、高支高密织物及普通织物的销售价格都比去年降低,只有23.3%的企业高支纱价格是上升的。54.8%的企业高支纱、62.9%的企业高支高密织物以及92.8%的企业普梳纱利润都是降低的,15%-18%的生产高支纱及高支高密织物的企业利润增加,这也说明大多数企业销售价格和利润都是下降的;   
  ---劳动力成本上升: 被调查的86.1%的企业劳动力成本比去年大幅上升,平均上升了12.3%;   
  ---原材料成本:被调查的75%的企业原材料价格比去年上升,平均上涨了7.16%;   
  ---能源运输成本:被调查的73.53%的企业认为能源运输成本升高,平均升高7.16%;   
  ---节能减排成本: 被调查的61.54%的企业在节能减排的资金投入越来越高,这方面的成本平均上升7.36%;   
  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企业经营遇到了严重困难,仍有20-30%的企业保持了较强的竞争力。   
  二、当前产业发展面对的主要问题   
  (一)各种生产资料成本大幅上升   
  2007年以来,棉纺织行业使用的各种原辅料、水、电、蒸汽、包装、物流、工业用地等生产要素价格全面上涨,企业成本压力不断加大。据统计,07年,规模以上企业因原料、能源动力价格上涨就增加了600多亿元的成本,约为当年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的1/2。08年涨幅继续增加,据国家统计局公布1-2月纺织原材料上涨3.2%,.据纺织工业协会年初调研显示,广东小揽镇化纤原材料涨价30%,辅料涨价3-5%; 浙江绍兴蒸汽价格涨价50%, 织里镇水价上涨一倍; 小揽镇包装材料涨价20%以上, 福建长乐物流费用提高了100-200元/吨;广东张槎厂房租金上涨30%左右,山东海洋、浙江嵊洲等地土地税提高2-4倍;今年前5个月国内三级棉价格比去年同期增加1000元/吨,而30支普梳棉纱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也就是说,生产一吨纱仅棉花一项就减少1000元/吨的利润。2008年,各项生产要素价格都呈现进一步加速上涨的趋势,调查的一些地区一季度纺织主要原料及能源动力及其他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增长10%。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全行业直接材料投入成本约增加1350亿元成本,约为上年度实现利润的1.1倍。   
  (二)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   
  据统计,2006年,纺织工人人均工资水平低于全国其他工业工资水平30.34%; 陕西咸阳地区2007年人均工资达到17156元,而咸阳棉纺织企业年人均工资只有12000元;洛阳地区,2007年职工年平均工资19000元,而棉纺织厂工人平均工资12000元,工资差距较大。2002-2006年间,全国纺织行业人均工资增长12.48%, 而全国其他工业年均增长14.14%, 纺织工业与其他工业的人均工资差距在四年间拉大了近一倍; 这种差距导致纺织工业出现招工难、留不住的问题。要稳定职工队伍,纺织工人工资水平提高的速度必须高于全国水平才能逐步缩小收入差距。据调研,东部沿海地区纺织行业人均月工资1300-1500元,提高了15%以上;预计08年工资提高幅度不会低于2007年的增长幅度,工资水平的增长使企业的人工成本进一步加大,加剧了企业困难。   
  (三)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率下调,使出口企业出现严重困难   
  纺织工业是*大的净创汇行业,07年棉纺织品及棉制服装出口占纺织出口的41%,人民币快速升值使企业不敢接单,07年人民币升值超过6.19%, 纺织企业汇兑损失约620亿元, 规模以上企业汇兑损失约占出口交货值的5%。出口退税率减少到11%,使出口产品的应交增值税占到出口额的6%。08年1-6月人民币升值已超过6.92%,如果人民币升值10%,全行业将损失1430亿元。   
  (四)棉花进口滑准税政策、棉花采购加工增值税的高征低抵的不合理政策和“两机”进口征收17%增值税使企业成本加大,抑制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1.目前,棉花进口滑准税政策的执行使进口棉价格已经高于国产棉7%以上,06-07年进口棉花企业平均征收滑准税10%左右,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国家在市场经济进程中用于保护农民收益的政策,并没有完全达到保护农民的结果,棉商和中间流通环节却收益非浅,棉纺织工业却承担了高额的税赋,出现大多数企业困难,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多,对棉花的需求减少反而使新疆棉花销售不畅,而中国棉纺织企业却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取消或降低滑准税实行1%进口税率是大多数棉纺企业的呼声。   
  2.棉纺织企业使用的先进的喷气织机和自动络筒机(称“两机”)自07年下半年取消进口增值税减免政策,使技术改造成本增加17%,减缓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速度。今年1-5月自动络筒机进口1065台,下降了30.26%,喷气织机进口5823台,下降了12.46%,这些进口的设备基本上是取消优惠政策以前的订单合同。   
  3.棉纺企业棉花采购执行的进项税率为13%,产品销项税率为17%,而目前增值税只能按13%抵扣,税赋高于其他行业4个百分点。棉纺行业在与其他工业相比处于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利润*其微薄,大多数企业已经在亏损边缘。争取取消这种“高征低扣”的不公平政策,棉纺织业已经呼吁了十多年。   
  三、科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近年来,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多次提出产业预警,号召企业按中央精神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一) 要科技**、转变发展方式,减量升级   
  1、粗放的、以数量规模为主的增长方式不能继续下去了,这是大多数企业领导的呼声。由于国际市场的变化如美国、日本经济下滑、次贷危机的影响使市场需求减弱,纺织品服装出口增幅回落,造成产能暂时的相对过剩。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对于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更新改造、采用*新型号纺纱设备(如环锭纺及紧密纺带自动落纱长车、无梭织机)的企业将给予支持鼓励,建议银行给予支持,目前盲目发展棉纺普通纺纱能力有较大的市场风险,应当十分慎重。   
  2、对于采用紧密纺纱机及紧密纺长车;粗、细络联合机;全自动气流纺纱机及喷气纺纱机(涡流纺);以及增加无梭织机、自动络筒机、清梳联合机、精梳机生产“三无一精”的技术改造将给予支持和鼓励。   
  3、减量升级是指加大研发投入,减少中低档产品的生产,自觉控制低水平纺纱能力的增长,自觉地进行产业链的整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我们鼓励一部分有能力的企业尤其是协会会员企业要积*开拓中高档市场,开发高支高密服装面料及家纺产品、高档色织提花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二)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向创新要效益   
  要切实做到对提高“科技贡献率”的认识,通过科技手段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减少用工,提高劳动生产率。例如采用新型高效工艺技术及设备、新型节能、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利用信息化技术管理现代企业等。 提高“品牌贡献率”是现在及今后长期纺织企业生存发展的艰巨任务,有了品牌还要培育品牌。品牌培育要坚持质量**的标准,而创新又是品牌培育的核心,要不断推陈出新,一个产品尽管质量很好,但是做的人多了,价格就卖不上去了,还要出新品。新品推出来了,质量也不错,还要广告宣传投入,要扩大市场占有率,还要做到售后的优质服务,这样就成了大家都知道的知名**。这一系列的品牌培育都要有资金的投入,有了公众认可度就有了**的价值。如果只注重规模数量的增长,没有品牌附加值,迟早会陷入产能过剩所带来的市场危机。   
  (三)鼓励差别化纤维、功能性纤维、复合纱线及新型面料开发应用,减少棉花的用量   
  新纤维的开发应用仍然是纱线创新的主流,高湿模量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蛋白纤维素复合纤维以及大量新合成纤维如:吸湿排汗、空调纤维、聚乳酸、远红外、抗菌除臭、阻燃、抗紫外线、防辐射纤维;另外大量超细纤维、异型纤维以及PTT、PBT新弹力纤维的应用都为纱线产品开发提供优良的原料。
  当前,除了广泛应用的大量纯棉氨纶包芯纱以外,涤纶、锦纶、金属丝等包芯纱生产的面料依然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两种及以上的有色化纤混纺或多种有色棉条混色纱线及面料;各类高支高密家纺面料、高档色织及提花面料、棉麻混纺、棉花羊绒、棉粘、涤粘、莫代尔及与棉、天丝混纺等多种纤维混纺交织面料等都可成为新品。就是不管什么纤维只要你能创新将其混在一起做纺纱织布实验,你就有可能成功。紧密纺纱线的推广是纺纱技术和装备的一次革命,高支紧密纺纱线使色织衬衫面料的质量档次大大提高,目前已经应用到高档针织T恤、高档床品及服装面料, 紧密纺纱线面料今后仍是高档产品开发的重点。   
  (四)强化企业内部管理、落实社会责任,建设团结和谐的内部环境  
    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就是向管理要效益,管理是全方位的,生产过程、设备、质量、研发设计、能源、采购、销售、物流、仓储、人员培训、领导集体内部团结、职工队伍稳定和谐、分配、社会责任的落实等,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管理到位,思想解放,将焕发出无尽的创造力。   
  四、大力推进节能环保,走资源节约型道路   
  当前,科技创新、清洁化生产、节能减排是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纺织工业落实社会责任的重要的历史任务。   
  (一)节能减排要通过科技创新手段   
  通过科技创新,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走新兴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趋势。面对纺织行业的高成本、低利润率的局面,节能降耗减排既是行业健康发展、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需要。   
  节能减排是指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纺织行业的十一五节能减排的目标具体要求:节能指标:吨纤维耗电量比2005年降低10%;降耗指标:单位产值的纤维使用量比2005年降低20%,吨纤维耗水量比2005年降低20%;环保指标:单位产值的污水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22%。其中棉纺织行业:万元产值耗电比2005年降低10-15%;印染行业:单位产值的污水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22%,万元产值耗电比2005年降低10-15%。 2008年是纺织工业提出五年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第三年,也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年。   
  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我国印染行业(含色织牛仔布)排放废水总量位于全国制造业排放总量的第5位,印染企业的单位产品耗水量大约是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而水的重复利用率却落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仅为7%。印染行业属于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行业,在能源紧张、水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不断恶化的当今形势下,抓好企业的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水资源的重复利用,是当前印染行业的当务之急,它影响到行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存亡。   
  纺织全行业废水排放量已占全国工业废水统计排放量的7.5%。印染废水作为纺织工业的主要污染源,约占纺织行业废水排放量的80%。废水中所含的难以降解的染料、助剂和重金属、甲醛、卤化物等有害物质。 面对纺织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近几年,全行业都在努力通过加强管理、加强技术改造和创新、调整产品结构,这使得节能减排取得了积*的进展。鲁泰公司在染色废水处理、PVA浆料回收利用、丝光碱回收技术等方面的工作形成了在节能减排上的**优势,他们选择进口设备进行PVA浆料回收利用。退浆废水的处理主要是解决退浆废水中PVA的COD含量高(达4500ppm以上)、难于生物化学处理且处理成本高的问题、以及浆料带色的问题。   
  (二)棉纺织行业节能减排重点   
  对于棉纺织行业的生产特点,节能的重点应是节电,减排的重点是色织业。为使牛仔布的染整废水和经纱上浆减少退浆废液的COD和可生化降解性,应使用更为环保的浆料, 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为落实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节能减排的工作目标,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同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共同开展的“无PVA上浆推广活动”中,推荐无PVA上浆优秀(应用)产品; 二是棉纺协会征集先进的节能减排染纱工艺技术,在今年的10月份全国筒子(经轴)染纱技术研讨会上发布并表彰。目的是促进行业的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推广工作。   
  对于少用、不用PVA,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早在1996年就提出,如今十二年后,少用PVA的理念已形成共识,在应用技术上也取得了成效,但是我们应加快由“少用PVA”迈进“不用PVA”的步伐,只要有浆料和浆纱技术的支撑和纺织上浆工作全方位的创新协调一致的结合起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取代PVA的上浆技术服务于生产,为印染退浆废水的减排发挥更大的作用。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建设节约型棉纺织产业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市场对纺织企业能否继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希望企业领导重视这项造福子孙的工作。   
  当前我们确实遇到很大困难,协会也在积*向有关部门反映我们的困境,国务院领导多次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出台扶持政策解决纺织工业的困难,新的扶持政策将要出台。我相信,有国家的支持,在全行业共同努力下,通过强化管理、科技创新、加快改造、减量升级,我们一定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再创一个崭新的、具有更强竞争力的节约型棉纺强国。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 徐文英,纺织服装周刊)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