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三届六次常务理事会在江苏阜宁召开。中产协产业集群工作会议和产业用纺织品“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会议、中国非织造布10强企业及优秀供应商评审会同期召开。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工信部消费品司处长曹学军,以及中产协会长李陵申、江苏阜宁县委书记王锦胜等出席。
“今年1~7月,从整体来看,纺织工业的发展速度仅次于机械、石化行业。尤其是产业用纺织品,更是以两位数的增速领跑全行业。”高勇表示,今年尽管遇到各种问题,但纺织工业发展比较平稳,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显现成效。他强调了纺织工业发展值得关注的三个特点:一是原料越来越成为限制纺织发展的瓶颈;二是纺织企业越来越呈现两*分化趋势;三是向中西部产业转移的速度大大低于“十二五”规划的预期。这些都将在纺织“十二五”中期评估酌情进行调整。受市场需求影响,今年行业运行仍将保持平稳发展,增速缓慢;产业用纺织品处在蓬勃发展阶段,所以,我们应该对整个纺织工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李陵申在工作报告中谈到,今年上半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经济增加值增速14.4%,位列纺织行业**; 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长18.83%和23.4%,增速比去年同期有所提高;行业的利润率5.23%,同比增加0.3个百分点;行业的亏损额2.5亿元,下降了7.74%,经济效益进一步好转;全行业出口小幅增长,涂层织物、医疗卫生用纺织品、篷帆类织物是位列出口前三的产品;进口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行业具备的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市场涉及面广、劳动生产率高、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依存度高等特点,为产业提供了持续的技术支持和市场空间。他预计,行业全年产量、产值、销售、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将继续以两位数的增长速度领跑全纺织行业。
曹学军表示,当前,国家扩大内需、加快环境治理、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等政策,都成为产业用纺织品发展的机遇。她希望行业在新形势下把握机遇,攻坚克难,充分做好“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
产业用纺织品现有示范集群10个,涉及医疗卫生、土工建筑、过滤分离、皮革基布、再生纤维、丝网织造、非织设备等领域。产业集群内大型企业的发展情况良好,生产和销售保持了较高增速;小企业的生存状况比较困难,但是基本都能维持正常生产。协会上半年调研的6个集群共有1082家企业,开工率93.2%,实现工业生产总值、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4%、24.77%和8.58%。
姚穆在致辞中指出,希望地方政府要充分考虑产业集群地区的社会化发展,不仅要关注纯粹的产业发展,还要关注集群地、工业园的环境建设、居民生活建设等的统一协调,才能*终提升地区经济,使集群各有特色、各有重点。
会议表彰了江苏省阜宁县阜城镇等3家产业集群工作先进集体,阜宁县阜城镇党委书记高曙红等7位产业集群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立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获行业质量奖。
据高曙红介绍,环保滤料产业是阜宁县的支柱产业之一。阜宁被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列为“十二五”产业用纺织品集群基地,并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签订“十二五”纺织产业集群共建书。阜宁环保滤料科技中心已成为国内滤料产业**家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十二五”期间,阜宁滤料企业将重点发展双组分熔喷非织造布功能性过滤材料,高技术、高性能的玻璃纤维聚四氟乙烯,中空分离膜非织造布复合材料,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碳纤维、金属纤维,以促进产业集群技术升级。
在产业用“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会议上,由高勇任组长,包括姚穆院士、东北大学孙熙教授、天津工业大学钱晓明教授,以及地方协会、中产协分会一线专家在内的专家组,认真细致地对照产业用“十二五”规划给出意见与建议。高勇指出,今年是规划的中期年,与编制初期相比,行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此,对规划进行科学评估和适度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协会邀请了来自高等院校、地方协会、上下游用户、新闻媒体的专家,对参与“中国非织造布10强企业及优秀供应商评选”的22家非织造布入围企业和12家供应商入围企业进行评审。通过对参选企业的规模和效益、装备和研发创新、市场和品牌、节能减排、社会责任等5个维度的审核,完成10强企业、*具成长潜力企业,以及优秀供应商企业的专家评审环节。据悉,评选结果将在10月中国国际非织造布会议上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