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本月初31类输欧、输美纺织品配额招标的“杀青”,标志着今年纺织品议题的谢幕。但在正举行的广交会上,配额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焦点―――事关上百亿美元出口的纺织服装配额,在分配机制或将有重大调整。
商务部酝酿微调
“我刚回到上海,是参加完商务部会议之后回来的。”商务部纺织会议的“常客”、上海飞马总经理陆龙生昨日对早报记者说。
周一,商务部在本届广交会上召开了纺织品服装重点出口企业座谈会,请来了国内25家主营出口企业的代表。
“会上,大多数代表都认为,目前商务部制定的设限纺织品出口管理办法充分兼顾到了各方利益,也希望政府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为企业创造可预见的贸易环境。”
陆龙生向记者澄清,近日坊间流传的“商务部将取消现行70%分配、30%招标的分配方式,而将全部配额放开进行招标”,纯属谣言。“商务部官员会上就表示,只会在现行管理办法上进行微调,不可能有大动作。”
陆龙生在会上提了三点建议。**是在分配时更多参照对欧美的出口业绩,“毕竟我们分配的是对欧美的出口份额”。其次是提高分配门槛,“一些品种上,1/3企业分到的数量在1000件以下,没法接单只能导致配额浪费。”此外,他希望在分配额时考虑对自主品牌的扶持。
记者从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了解到,商会周二也召集我国20多家主要纺织品生产及贸易企业进行座谈。“尽可能用完每一件配额”成为企业和商会的共同原则。商会副会长姜哲表示,纺织品配额按业绩与招标的70:30比例原则上不会改变,更不会出现****招标的情况,但在纺织品出口管理的技术层面肯定会有调整。
记者昨日致电在广交会展馆现场的纺织商会副会长曹新宇,他表示两天的座谈会仅为调研,国家近期不会在配额问题上作调整。
配额浪费惊人
截至4月中旬,中国今年出口欧美的31类设限纺织品中,平均清关率仅为32%。纺织商会副会长姜哲也承认,今年中国纺企出口欧美市场速度减缓与配额使用率不高有一定关系。据初步估计,今年配额浪费率可能达到20%。
然而,在月初进行的输欧、输美纺织品配额招标却是一场酣战,31个类别的*低中标价普遍高于去年招标的结果。部分类别的*低中标价颇为“离谱”,输美的222类针织布的*低中标价几近去年的6倍。
就上述现象,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向记者解释了几个原因。
**,分配到零星配额的企业无法使用配额,“由于配额过于零散,分到几十或上百件配额的企业往往就将其浪费”。在首次分配时,全国分得配额的5718家企业中,由于配额过少,约65%的企业难于接单。“通常客户下单*少也有两三千件,1000件以下的配额根本没法用。”该人士告诉记者,“那些拿到几件、几十件配额的企业很可能放弃,上百件的则可考虑和别人拼一个集装箱出口。”
商务部此后曾上调*少分配量,但一些企业仍表示,商务部的管理办法体现了公平,但现行机制的分配结果过于琐碎,增加了交易的难度,同时提高了企业的成本。
其次,部分企业存在“囤积居奇”的情况。据了解,广东深圳等地有部分公司和个人通过各种渠道在竞标中获得配额,然后转卖。
第三个原因,就是分配到大量配额的主营出口企业,在配额价格上的心态没有摆正。
“尽管分配到的配额是免费的,但企业和外国客户谈协议时,仍将配额价格考虑在内。而且,他们考虑的是配额的市场价,而非竞标价格。”该人士指出,由于配额市场价偏高,因此不少大企业和客户的合同一直谈不下来。“企业应该搞清楚,他们是靠出口赚钱,而不是靠配额赚钱!”
首要原则:物尽其用
就配额问题,原国家纺织工业局行业管理处处长、现上海世之维信息咨询公司总裁樊敏肯定了商务部现行的管理办法,但也表示目前的方案仍有改进空间。“物尽其用是处理配额问题的首要原则,我们不能违背基本目的。”樊敏认为,现行管理办法体现了公平、公正,考虑到了主要出口企业的主渠道作用,但分配方法却未能使配额充分使用。
“综合下来,目前的分配方案下,15%企业分得了85%的配额。在有些类别上,不到10%的企业分到了80%以上的配额。”樊敏指出,对于分到*少配额的大部分企业而言,这些配额往往无法使用。
“那么在分配不可能完全合理的情况下,就要考虑资源的充分流动,来解决分配上的不足。但目前来看,配额转让的渠道也不够畅通。”樊敏指出,由于调剂上的限制,导致了配额市场价格的高企。
在樊敏看来,配额问题上应更多考虑打击非理性投标。“有必要提高招标门槛,上万家企业有招标资格,势必人为抬高竞标价格。”而将配额使用率、招标*高、*低、平均价等所有信息公开,将有利企业进行业务安排。此外,根据类别不同,灵活使用招标和分配比例,以做到物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