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棉花丰收,单产和总产都创历史新高,单产达到80千克/亩,增6.3%,总产达到650万吨,增80万吨,增幅14%,在增产贡献份额中,面积扩大占一半,单产提高又占一半。棉花品质是历史上*好的一年,高等级比例很大,色泽洁白,纤维成熟度好,适纺中高支纱。棉花丰收资源短缺有所缓和,品质完全能够满足纺织工业的需要,品质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也有所缓解,其经验值得总结。
一、“三增两超一优”是今年棉花丰产的真实写照
分析今年棉花增产的主要特点:一是“三增”,二是“两超”,三是“一优”。“三增”是面积增、单产增和均衡增产;“两超”是单产创历史新高,总产超历史;“一优”是品质优。
据监测,播种面积净增505万亩,增幅6.7%,达到8095万亩,面积增加对总产的贡献份额达到50%。单产增幅6.3%,创历史新高,达到80千克/亩,对总产的贡献率占50%。均衡增产是今年棉花丰产的又一“增”,长江、黄河和西北三大产区都增产,特别是黄淮平原和南阳盆地结束了连续3年的低产局面;各地涌现出一批高产超高产典型。由“三增”带来“两超”,单产超历史,总产超历史,达到650.5万吨,增幅14.1%,增80万吨,超过152 0173 3840年(625万吨)和2004年(632万吨)的*高水平。品质优,“高等级”棉比例大。吐絮早,收获早;僵瓣花少,长江和黄淮常年僵瓣花率为20%,今年为5%,降低15个百分点,且烂铃程度轻,由于秋季气候特别好,黄熟铃无霉烂。霜降迟吐絮期延长,霜前花率高,西北和华北平原常年霜前花率70%,今年为95%,提高15个百分点;“高等级棉”的比例大,全国3级及3级以上商品棉比例达到70%,高于常年20个百分点,且纤维成熟度好,色泽洁白。
二、棉花增产原因浅析
(一)从气候看,今年是中等偏上年景,前中期不利,中期好转,后期越来越好,天气帮忙主要在后期
春寒连初夏凉,是前中期不利气候的重要特征,春寒导致西北和华北补种、重播的面积大,.弱苗迟发的面积大。中国棉花生长指数(CCGI)5月为75,6月为93,7月为100,表明5月、6月生长落后去年同期二成多和一成,全国棉花为弱苗迟发长势,特别是4月中旬低温寒潮,5月上旬低温冻害导致死苗面积大,迟发弱苗面积大,各地抓紧生产,重播和补种的面积大。据监测,补种1~2次的面积达到1900万亩,重播770万亩。由于救灾及时,加强管理,全国棉花播种密度只减少5.0%。初夏凉还是导致丰产架子搭起晚的原因。
盛夏热连灾害轻。CCGI 8月为115,9月为125,表示棉花生长势继续好转,弱苗生长加快,7月下旬气温偏高,8月出现“秋老虎”,光热充足,北疆和洞庭湖局部干旱,十分有利生长转化,特别是“秋老虎”遏制“两萎病”的暴发和危害,早发棉花吐絮进程,8月底就已收摘黄熟铃。促进麦后棉、油后棉以及重播等迟发棉花加快生长。
秋爽连霜晚,是天气帮忙的*主要特征,也是棉花越收越多,产量越来越高,品质越来越好的原因。“秋老虎”持续到9月底,接着10月又是艳阳天,干旱少雨日少雨量,9~10月主产区气温高于常年2~3℃,霜期推后10~20天,10月底保持高温未降霜。十分有利的气候:一是没有出现大面积早衰,秋桃增加,迟发棉花吐絮提早,进程加快。二是晚中求早,纤维成熟好,有利吐絮和收获。黄熟铃得到及时收摘,中下部棉桃没有霉烂,僵瓣花率少于常年15个百分点;霜前花率达到90%,且纤维色泽洁白,“高等级棉”显著增加。
(二)从灾害看,今年前期自然灾害面积大,危害大,中后期灾害轻,但成灾面积仅占1/3;早衰面积少和衰败程度轻是今年普遍增产的原因
自然灾害面广量大,但灾害轻,成灾面积小。据监测,全国棉田受害面积9222万亩(次),占播种面积的113.9%,高于去年和常年30个百分点。然而,成灾面积770万亩(次),其中涝渍和冰雹绝收70万亩,都只为去年的1/3。2006年登陆台风虽有多个,但仅6月底“艾云妮”对江浙影响大,后期高温干旱补偿的作用大。
“两萎病”是我国棉花的重大生物灾害,“两萎病”致衰面积少和程度轻是今年棉花稳产增产的保障。今年发生面积2911万亩(次),占播种面积的36%,少于去年15个百分点,发生次数为1或2次,也少于去年1~2次,特别是8—9月的高温抑制了病害的发生,且发病时间后移,没有出现大面积因病致衰现象。
虫害中重度发生。由于防治及时,损失明显轻于去年和常年。虫害发生3872万亩(次),西北与华北棉铃虫偏重发生,受干旱影响,红蜘蛛发生严重,防治次数增加,局部损失较大。
(三)从科技来看,今年棉花新品种面积扩大,常规先进高产栽培技术应用更广泛,新技术展示较高的增产潜力,科技兴棉显威力
一是杂交棉和抗虫棉新品种种植面积扩大。据监测,杂交棉种植面积占33.2%,增137万亩,增5.4%;抗虫棉种植面积占64.5%,增637万亩,增13.9%;优质专用棉种植面积占4.0%,增58万亩,增21.9%。二是常规先进高产栽培技术得到普遍应用。全国棉花生产继续保持“不栽就盖”和“不盖就栽”的格局,增产作用*为显著。据监测,育苗移栽面积占40.2%,增180万亩,增5.9%;地膜覆盖面积占56.8%,增826万亩,增21.9%;其中宽膜覆盖907万亩,增512万亩,增129.7%;双膜棉704万亩,减753万亩,减51.7%。大田直播面积减500万亩,减66.6%。三是新技术增产幅度大,提高产量的潜力大。其中精确灌溉和“两无两化”已成为推动我国棉花增产的新技术。(
四)从典型看,产量水平越来越高,面积越来越大,记录不断刷新,各地层出不穷的高产典型,表明增产潜力仍很大
新疆不断刷新高产记录。产量水平越来越高,高产田块不断涌现。条田子棉产量达到600千克/亩的超高产,500千克/亩的连队,400千克/亩的团场。如农一师七团8万多亩均产447千克/亩,条田*高单产达到600千克,农二师经鉴定超高产达到603千克/亩。
内地又见久违的高产报道。湖北三湖集中规模种植4.5万亩平均皮棉产量超过126千克/亩,超湖北全省81千克/亩的55%。九江种植杂交棉100亩子棉突破500千克/亩。无为县科技扶贫示范户增产子棉100千克/亩。特别是黄河结束3年没有高产的报道。扶沟县65万亩单产69千克/亩,太康县50万亩达到65千克/亩。
棉田多熟高效增收显著。如江苏棉田套种蔬菜高效立体种植模式高产高效益典型多,纯效益3616~3662元/亩。湖南常德种植杂交品种与甜瓜套作产值达到3800元/亩。(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全国优质棉基地科技服务项目组 毛树春 王香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