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获得支持体现了国家对新疆棉花产业战略地位的充分肯定,标志着新疆棉花产业在全国的棉花安全,特别是在稳定内地粮食主产区面积、保障全国粮食安全方面将发挥更加重大的战略作用。
为70%棉花自给率奠定基础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棉花面积、产量分别为7000多亩和300万吨。主要产棉区集中在冀鲁豫和长江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量的80%、产量占80%以上。但由于多年来冀鲁豫3省棉花产量在200万~293万吨间徘徊,*低年产量曾跌到126万吨。棉花产量波动,价格大起大落,买难卖难交替出现,大中城市纺织用棉无保障,棉花市场调控难度加剧。
这时,新疆棉异军突起,棉花面积、产量迅速增加,由上世纪80年代的225万亩和5.5万吨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1124.7万亩和88.2万吨,单产也由25公斤提高到78公斤,面积、总产均占全国的20%,居全国首位。152 0173 3840年初,新疆自治区向国务院提出建立新疆优质棉生产基地的设想并获得了国务院批准。该项目自“九五”起连续三个“五年规划”获得国家支持,成为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对单一省区、单一农作物投资年限*长的一个项目。
15年来,新疆棉花产量由88万吨提高到300万吨,增加了2.4倍。“十一五”期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2100万亩以上,棉花产量保持在250万~300万吨,有力支持了我国棉纺工业的高速发展,同时为保持国内棉花70%的自给率奠定了基础。
新疆棉花产量的快速增长,吸引了内地纺织企业来疆落户,带动了当地棉纺能力的发展。2000年以后,新疆棉纺织业发展较快,规模以上棉纺织企业达到89家,纺纱规模400万锭,年产棉纱近40万吨,纺纱产能位居西部12省(区)之首。由于新疆棉花品质好、品级高,自治区平均纱支达到36支,比全国平均纱支水平高4支。随着雅戈尔、华芳、华孚、如意、溢达等20家知名纺织企业落户新疆,带动了自治区棉纺工业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的快速提升,雅戈尔纯棉300支单纱、溢达公司350支纯棉精梳赛络纺都已达到了行业先进水平。
在前三个五年基础上再升级
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成就**,经过“九五”和“十五”时期建设,完成投资已逾92亿元,面积由1114万亩增加到1737万亩,总产由93万吨增加到196万吨,新疆棉花面积、单产、总产、外调量已连续13年位居全国首位。优质棉基地已成为促进自治区棉花产业稳步发展的主导力量,植棉收入在全区农民纯收入中占到40%以上。
“十一五”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以节水灌溉为中心的高标准棉田、以良种繁育为中心的种子工程和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的服务体系建设,是在“十五”优质棉基地建设基础上的升级,项目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所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和关联产业带动效应,有力拉动了加工、棉纺、机械、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15亿元,其中中央建设投资7.5亿元,棉花基地建设总投资近110亿元,新疆棉花的品质明显改善,带动农民增收作用显著提高,棉花产业的竞争力大幅提升。
新疆自治区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新疆“十二五”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将是在前三个“五年规划”基础上的再升级。今后五年,自治区将通过实施良种繁育田、标准化棉田、良种产业化、植棉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等四大工程及棉产业配套体系建设,全面促进新疆优质棉生产,努力实现“产量高、品质优、效益好”的目标。“十二五”末,新疆棉花播种面积将保持在2000万亩,总产量实现300万吨。棉花的整体品质达到国际水平,部分棉花类型的品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新疆“十二五”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提升新疆优质棉生产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保障国家棉花安全和棉纺工业持续发展,*大地促进新疆国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和农民收入水平。
发展中仍有问题须关注解决
参与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调研考察的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副司长方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的变化、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国家农产品扶持政策的取向,近年来,新疆棉花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
方言谈到,比如,原棉优势尚未形成棉纺优势。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的40%,纺织规模占全国的6%;而棉纱产量仅占全国的1.5%,2009年新疆纺织工业销售收入仅占到全国纺织工业收入的0.5%,产能和效益不相匹配。多数企业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其产值占全疆纺织工业产值的80%,同时企业生产成本高。虽然工人月工资低于内地同行业30%,但由于工人技术水平较低,区内纺织万锭用工达120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以上。新疆第二大产棉区喀什由于电力严重不足,电价高于北疆石河子市60%,加上远离消费市场,总体运营成本高。2009年全区规模以上棉纺织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1.0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
“新疆棉基地建设得到了国家长期支持,随着发展还需要不断加强政策扶持的力度。”方言说,“15年来国家对新疆棉花基地给予很大支持,除生产基地建设投资外,还给予良种、保险保费、出疆棉花及棉纱等制品运费等财政补贴政策。但近几年在国家不断加大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力度、粮棉比价发生变化、棉花比较效益下降的形势下,对于棉花产业的扶持政策就显得力度不够。体现为‘一少’、‘一高’、‘一低’。‘一少’即生产补贴性收入少。《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显示,新疆棉花亩均补贴性收入仅为6.78元,为全国平均水平15元的45%,为河南省、江苏省33元的20%。‘一高’即纺织企业税赋偏高。主要是棉花、化纤两种原料比例不同造成的企业进销项税率差,导致区内棉纺业增值税税赋水平高于内地,2009年棉纺织企业应交增值税税赋3.3%,高于全国纺织行业1.1个百分点。‘一低’是运费补贴相对偏低。新疆棉花的出疆补贴统一为400元,与实际运费仍有差距。”
加大新疆棉花产业支持力度
方言基于长期对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的关注和了解,对“十二五”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提出了建议。她认为,在科学合理制定新疆棉花基地“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布局、工作任务、重点项目的前提下,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应加大基础设施、生产基地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在基础设施方面,兼顾地方与兵团利益、兼顾上下游产业关系、兼顾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抓紧开工建设一批“卡脖子”工程,突破南疆水电瓶颈制约,为下一步延长棉花产业链创造条件。
在基地建设方面,要加强棉花良种研发、高产栽培、节水技术等科研设施投入,改善科研条件;加大中低产田改造,支持棉区发展节水灌溉,完善棉田灌溉渠系;在产业发展方面,结合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新疆纺织业发展定位,加大国家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对新疆纺织工业技术进步的支持力度,建设优质棉纱、棉布、棉纺织品基地。
在财政补贴政策方面,鉴于新疆在我国棉花生产中的特殊地位,建议参照东北粮食政策,给予新疆棉花产业区域性的扶持政策。建议扩大财政对棉花产销的补贴力度,将新疆棉花生产纳入农资综合补贴范围,按棉花面积核定补贴额度;对外运棉花,建议按照不同产地运距制定差别运费补贴标准。
方言认为,应尽快建立新疆棉花收储的长效机制。新疆棉花产量大又远离销区,受运输条件制约,新棉集中上市时“卖难”、“运难”问题多年未得到解决。建议参照《关于扶持家禽业发展若干意见》和《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研究制定新疆棉花购销储运调控预案,改变现行的每年新疆棉花政策一事一议的做法,逐步建立新疆棉花购销储运的常态化调控机制,在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调节市场供求,防止棉花生产和价格大幅波动,增强政策时效性,稳定棉花生产预期。同时加强品种研发和栽培技术研究,提高新疆棉花核心竞争力,使新疆优质棉为国民经济和纺织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