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是上世纪30年代产棉大县的河北赵县的种棉趣闻

百检网 2021-12-23

北京地质大学的孟澍森老教授祖籍赵县。他在一篇文章里回忆说:“旧时流传着一则谚语,赵州人有三宝,雪花梨,棉花好,大石桥有个关帝阁。”
那么,为什么棉花算赵州一宝呢?棉花在赵州都有哪些趣闻?原来,历史上河北赵州有种植棉花的传统。赵州在隋唐时期曾为郡,翟徽之所写的《棉花考》也有“赵地多种棉花”的记述。旧志记载:“光绪十七年,大旱,种棉者获厚利”。到了民国时期,棉花成为赵县的主要经济作物,当时品种为番花,俗称笨花。铁凝曾写过“笨花、洋花都是花,笨花产自本土,洋花由域外传来。”
152 0173 3840年,赵县棉花播种面积达37万余亩,占耕地面积的五成左右。亩产籽棉100公斤以上,皮棉除满足纺织外,完全外销出口,称“西河棉”。当时县城经销皮棉的商号多达数十家。山西人将崭新的“洋钱”从外地整箱整箱地运来,经营“吉逢厚、“晋通”等花店。
由于种棉花的收益远胜于种植谷物。所以,赵州人广种棉花。赵州的棉花初加工业也很发达。如脱籽、打包,然后外销上海或青岛。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曾有一篇文章报道:全国以南通县产棉量*高,其次就属赵县。但是,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末,赵州棉花质量却是平平。后来引进了美国的优良品种“脱籽棉”,才得以改良。所谓“脱籽棉”,抓起其棉籽摇晃,可以感到棉籽在壳内活动,因以得名。美棉绒细且长,是纺织佳品,亩产量也高,种植这种棉花,要求高效肥料及勒灌溉,加强棉田管理,并从那时候开始,采用了喷雾除害虫的方法。
旧时赵州还有一种彩色棉花,呈土黄色,赵州人叫它“紫花”。纺线织布天然带色。邢台地区有一种灰青色棉花,现在,这种紫花与灰青色棉花都绝迹了。
围绕棉花的各种趣闻逸事很多。**件是关于吃的。赵州人爱吃,无论县城还是乡村大小饭店无计其数。听老人们说地里的棉桃硬了,城乡饭店就开始红火。因为农人看到了收成,心里有了底气,这才敢到饭店消费。所以当地素有“棉蕾成形,赵州市场繁荣”之说。
还有个民间传说也佐证了赵州产棉,那就是棉花老爷的故事。相传,清朝嘉庆年间,赵州南解家疃村老史家出了两任官。老官史载笔,少官史铭镛。父子二人在任期间勤政爱民,深为当地百姓称颂。单说史载笔到任甘肃静宁知州后,发现那里种植的棉花不整枝、不打杈,任其狂长,秋后所收无几,生长在赵州棉乡的史载笔,便决心改变这种落后的管理技术,他带着三班衙役深入田间地头,亲自教棉农怎样整枝打杈,何时打顶。远近百姓听说知州大人下乡传授植棉技术,纷纷赶来看热闹。这一年,按照史载笔的技术管理棉花的都喜获丰收,从此,这一带的棉花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于是,“棉花老爷”的雅号遂在百姓中流传开来。
棉花是陆续开花的植物、成熟期有先后。我们赵州的习惯是分次摘取成熟的棉花。一般分为三次。**次收获量不大,质量一般。第二次收获量大,质量*佳。第三次量已很少,质*差。
摘棉花时,需要抢时间,因此,要许多人手。每逢此时,种棉主便吆喝街坊上的妇女去摘棉花。这个工作要细心、手巧,将已成熟的花摘净,而不碰掉未成熟的棉桃。此工作并不费大力气,很适合妇女做。到棉田时,妇女们一字排开,按畦或按垅分开一直抛到地的另一端,种棉主按各人摘得的重量付酬。往往是劳动半天,每人不过得到几个铜板,*多不过一、二角钱。
旧时乡下妇女都在家中做针线活,做家务。有机会出来摘棉花,虽收入微薄,也乐意去做。而且,一群妇女集在起干活,说说笑笑讲些张家长李家短的故事,十分开心,比坐在家里愉快。
秋天今天给张家摘棉花,明天又给李家摘。一个季节从摘棉花所得,总能买几尺洋布做件新衣。所以,许多妇女都喜欢这个季节。摘棉花的季节,总能看到成群妇女走出家门到棉田劳动。总之,收获季节,家里常常是空无一人,而田间却到处是忙碌的人们。热热闹闹,也是一道风景。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