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运行中的资源购销平台(2.0版)。
今年以来,受内外部环境影响,棉花价格波动加剧,市场风险陡增,各级政府*力引导大企业通过市场调控来应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风险。在此背景下,中华棉花集团有限公司对资源购销平台功能进一步完善,以自有的国际、国内资源为基础,发挥资金、渠道等综合优势,5月18日,资源购销平台(2.0版)上线运行。中棉集团倾力打造的资源购销平台,全面提升了营销服务能力和产业延伸能力,实现了期现结合的创新平台化运营。截至目前,自平台上线累计投放资源总量超过120万吨,成交总量接近 110万吨。新版运行的资源购销平台通过数字化呈现发挥了期货价格对现货贸易的定价功能,强化了价格风险管理,已逐步发展成为棉花价格的“稳压器”。
不捂盘 不惜售
平台是棉花价格的“稳压器”
市场风控和期现货结合,是对棉花现货资源的统筹管理。2020年初,购销平台由线下转为线上,平台1.0版本开始试运营。随着不断摸索、逐渐完善,平台2.0版彻底改变了人工报单效率低、易出错等问题,效率大幅提高。同时,平台还引入线上竞价功能,变时间优先为价格优先,将期现货资源紧密结合起来,让交易形式的变化有了质的改变。
目前,国内棉花价格波动冲高,已达近10年来*高水平。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不愿再囤货,而是依靠供货商进行期货套保,通过期货点价采购,降低自身货款占用成本和保管费用。在购销平台端,中棉集团采用“集中风控+平台购销”模式,通过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场内定价销售方式,把价格风险转移至期货市场。
“通过期现货成交机制形成的‘跷跷板’效应,不仅期现价格联动会更加紧密,购销平台平抑市场、保供稳价的作用也愈加明显。”中棉集团副总裁、资源管理中心总经理王冰楠向记者介绍。
除了实现期货市场发现价格的功能以外,资源购销平台(2.0版)也能推动各种保价服务更好地落地。棉花现货交易个性化*强,买卖双方由于成交主体不同、对于需求棉花质量要求不同、交提货地点不同、企业经营策略等也不同,使得保价服务在现实中很难推行。而这些在线上却很容易实现,所有场景均可在平台上完成,从而促进轧花厂、纺织企业等棉花产业链上制造行业的提质增效。
大宗商品如棉花,如果只有现货保障,无法对冲价格风险,当然不行;如果有价格保障,却不能保证现货交收,当然也不行。资源购销平台的上线,就是运用期货定价,保证现货交收,加上资源保障,从而达到企业降本增效的目的。
“其实郑商所的场外平台就是想实现期货向现货延伸,我们的购销平台是现货向期货延伸,互相赋能,才能共同为产业服务。” 王冰楠说。
8月30日,为促进郑商所场外业务与中棉集团资源协同对接,中棉集团推出了“赋能产业、创新融合”的产融专场视频活动,为广大纺织客户提供更为多元化的“品牌中棉”定制化产品和衍生服务。
9月9日,中华棉仓单购销专区在郑商所场外综合业务平台正式上线交易。从近期整体运行的情况来看,报价活跃,交易规模和企业参与的积*性超出预期。中华棉仓单购销专区的上线让棉花产业企业感受到了“实惠”。
“集团积*与郑商所合作,设立的综合业务平台——中华棉购销专区,将进一步探索业务模式创新、拓展产融合作,力求有效解决纺织企业适合配棉的原料需求和提货便利等问题,更好地满足纺织企业原料供给和成本控制等需要。”中棉集团总裁何锡玉表示。
保证棉花资源供给
平台是储备棉投放的市场化补充
“通过购销平台上推出的棉花专场营销活动,我们可以找到符合我们纺织厂生产需求的各种棉花资源,省时又高效。”山东某纺织企业负责人介绍。
为*大程度发挥购销平台为纺织企业赋能的重要作用,中棉集团相继举办了棉花资源系列专场活动。今年5月,通过平台期现联动技术优势,平台邀请山东地区纺织客户体验了平台的特色化购销综合服务。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了买卖双方成交,大大降低了企业交易成本。
根据市场不同阶段的客户需求和市场热点,今年以来,中棉集团陆续推出了“我为新疆棉代言”疆内棉花专场、迎“七一”稳价保供专场、“漂洋过海”进口棉国际采购专场、“平台共享”社会资源专场、“产业升级”长绒棉专场、“产融结合”储备棉专场等各种专场营销活动。“客户需要什么样的棉花,我们就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不论淡季旺季,纺织企业都可以找到他们想要采买的棉花。购销平台通过所属经营单位直接面向下游客户,截至目前,平台用户已超过152 0173 3840家,占全国用户的1/3,覆盖全国22个省区市,每个工作日平台平均发布可销售资源量10万吨左右。”王冰楠说。通过新媒体营销网络平台,中棉集团已经为客户打造了一个资源量大、指标多元、销售渠道畅通的“掌上棉花商城”。
今年6月,通过线上定制化营销,购销平台还打造了“属于棉花人的‘6·18’”,使平台逐渐成为纺织客户现货采购的资源基地和价格引导风向标。
作为贯穿上游棉农和下游纺织企业的棉花综合服务商,中棉集团通过资源购销平台更紧密地联结了棉花资源端和销售端,平台不仅成为调配市场的一个载体,也成为国家储备棉投放的市场化补充。在资源端,集团在新疆掌控轧花厂资源超过100家,在美国、巴西等棉花主产国也有合作的优质棉基地。近年来,中棉集团将掌握的国内、国际棉花资源全部投放到平台统一销售,2021年投放资源总量预计可超过100万吨,目前已投放85万吨。在销售端,通过设立在主要纺织集中区域的10余家销售公司,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供应链网络销售服务体系,同时,向大型纺织战略合作企业和中小纺织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增值服务。
在购销平台上签过合同就算成交,但这只完成了棉花交易简单的**步,履约、付款、审批、仓库提货、办银行贷款,这才是一系列复杂程序的开始。但线下操作效率并不高。未来,平台将与银行等单位合作,开展金融、运输等各种配套服务,通过数字化赋能,从而大幅提升整个棉花产业现货交易的效率。
作为棉花行业的“国家队”,中棉集团的资源购销平台聚合了中棉集团及所属经营单位资源集聚共享优势、购销渠道整合优势、资金和信息融通优势,既体现了协同效应,又扩大了综合服务的外延。通过与郑商所共同推进场外交易业务,与中国期货业协会共同推进期货服务棉花产业策略研究,共同打造产业生态圈,为棉花产业上下游企业助力赋能。
产融结合,未来可期。“资源购销平台(3.0版)将增加棉副产品和棉花采购板块,或于明年初与大家见面。”王冰楠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