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低级棉交易市场“火”有其因:
**,鲜明的季节气候特征,决定了该地区具有充沛的低级棉资源。盐城地处中东部沿海,四季分明。棉花经过六、七个月的生育,通常在九、十月间成熟上市。在10月下旬的“霜降”节气过后,盐城地区气温会明显下降,在11月中下旬并会有明(暗)霜出现,且此时该地区往往秋雨绵绵,一旦遭到霜冻和连日阴雨袭击的棉花,色泽品质会很明显地下降,所以,决定该地区往往把“霜降”作为上市棉花品质的“分水岭”,大有“霜前棉是个宝,霜后花是根草”的说法。此外,盐城是粮棉夹作区,许多农民因等不及棉花的足度开放而喷施乙烯利人为催熟棉花或将棉秸拨起,以腾茬种棉,由这些途径催熟的棉花品质会比正常成熟的棉花品质差很多。此外,后期棉铃因营养不足以及虫伤棉等,也都在后期纷纷被采摘离田。据估测,盐城棉区4级-6级的低级棉约占全部棉花产量构成的10-15%,年景不同,耕作管理方式的不同,其比例还会有增减。如按全市15万吨的皮棉年产量计算,那么,该地区低级棉总量将达到2.5万吨。由此可见,丰富的资源决定着市场交易的状况。
其次,盐城地区大批的中、小纺织厂、气流纺企业对低级棉需求量较大。据统计,盐城市万绽以下的中、小棉纺企业超千家,大丰市万盈镇是名闻遐迩的纺织之乡,家庭作坊式的小纺企遍布乡野,这些企业大都出产十几至二十几支的低档棉纱、线,纺织坯布、粗布、打包布、线绳等,尤其欢迎低级皮棉。这些小纺厂依靠本地丰富的低级棉资源和托熟知已的供应商,一头与棉贩连结,一头与一些床上用品、坯布、打包布购销企业寻求订单,还有的则为一些专做低档纱、布、线的企业。个人做专门供货和外包生意,从中赚取利润。
再次,低级棉收购、交售简便易行,利润率高。通常低级棉在农民心中不象上等棉那样重视,数量也比较零星,棉贩出个价,一般熟人也就卖了算了,不会计较什么单价。而棉贩通过零星集中后与收购企业讨价还价,争取个人利益*大化,往往赚到的远远比高品级棉花多。更为重要的是,低级棉虽然品质较差,但衣分率较高,这一点,很大程度上被售农民忽视,而棉贩则是将此作为转手出售的要价“杀手锏”。此外,绝大多数低级棉交易都是无票净重议价出售,双向避税,收售双方都得实惠。据当地棉贩介绍,一个棉花后市做下来,弄个万儿八千不成问题,而且完全没有销售风险。一个青壮年棉贩**可贩运低级籽棉500公斤,按每公斤实赚0.20元计算,**就可赚100元。而更多的棉贩在称重时短斤少两,克扣农户,所以,真正的赚钱手段与途径更为微妙。
对于这种低级棉交易火热的现象,分析人士认为,棉贩借助于收购大势已去,农民售棉热情不再的机会,大肆购销低级棉,有利于棉花资源的全部进入流通环节,变为纺织资源,使棉花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农民,收购经营者,用棉企业对低级棉的生产利用效益失衡。现在乡间低级棉收购价只有每市斤1.50元上下,而棉贩集中销售的价格却高达1.80-2.00元。棉企加工销售给纺企的价格通常在8000元每吨,这样算下去,农民兄弟就吃了大亏。还有一种说法,此种现象滋长了棉花低档次生产加工能力的滋生发展,更有一些棉企忽视分级,将一些掺在劣棉中的好棉混收混加混纺,人为损失了棉花资源质量。
凡事总有多种结局,孰是孰非,还是由市场需求说了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