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分化现象十分明显,生理小种类型较多。东北春大豆区目前已报导有14个生理小种。其中以1号小种出现频率*高为50%,分布也*广,合江、牡丹江、松花江、嫩江、绥化等地区都以1号小种占优势,其次是7号小种出现频率为22%,黑河地区1号和7号小种出现频率相同。1号和7号两个小种是黑龙江省大豆产区的优势小种,10号小种出现频率为9%,占第三位。
大豆灰斑病与温湿度关系。灰斑病菌孢子萌发温度是基础,湿度是关键,孢子萌发*低温度为12℃,以21—26℃为*适,超过35℃萌发率明显降低。萌发的*低湿度为65%—75%,湿度越大萌发率越高。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发病初期是7月初,8月下旬至9月初达到高峰,如果7月上旬到8月中旬雨量大,雨天多,相对湿度大,发病就重。
(2)防治 选种抗病品种,近年来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大豆品种都是抗或高抗灰斑病优势小种的新品种,但要注意在一个地区连续种植一个抗病品种之后,由于品种选推压力作用,会引起生理小种变化,而使抗病品种丧失抗性,因此要几个品种交替使用,延长品种的使用年限。
药剂防治:1、40%多菌灵胶悬剂,每亩100克,稀释成1000倍喷雾。2、50%多菌可湿性粉或70%甲基托布津,每亩100—150克兑水稀释成1000倍液。3、2.5%溴氰菊酯乳油,每亩40毫升与50%多菌灵可湿粉每亩100克混合,可兼防大豆、食心虫。药剂防治要抓住防治时机,田间一次施药的关键时期是始荚期至盛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