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偏高水分小麦入库的同时适时进行机械通风,排除偏高水分粮食呼吸作用产生的积热,同时进行降水和平衡水分,入库结束后立即埋好测温电缆并平整粮面,选择适当时机进行压入式通风降水,待粮堆低层1.5米厚的粮食水分降到安全水分以内,采取吸出式的方法将上层1.5米厚的粮食水分也降到安全水分以内,并在粮面铺上塑料布,塑料布四周距墙1.5米,采取吸出和压入两种方法将粮堆四周1.5米厚的粮食水分也降到安全水分以内,进行熏蒸杀虫(可以密闭25-30天),放气后进行通风除异味和降温处理,使平均粮温不高于且低于气温3度,*高粮温不超过日高气温3度,达到安全储存。
二、`对于新入库的偏高水分小麦,在不通风(水分不平衡)情况下,会造成局部温度明显升高,当粮食热容量较低时,这种情况更为严重。理论与实践表明,当粮食局部发热时,从发热的中心部经传到1.5米处需要10天,传到2米处需要20天,传到2.5米处需要30天。因此,对新入库、水分分布不均匀的小麦适当增加粮情检测点,以便及时发现热中心点,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通风降温(粮温高于气温6度)、降水(粮粒之间水分差异大时,通过水分吸附和解吸达到水分平衡)、降温(平衡相对湿度),抑制有害生物危害,减少储蓄过程中的重量与质量损失,确保储存安全。
三、高水分小麦(入库平均水分14.5%),利用大功率离心风机进行整仓分四阶级通风就仓干燥。通风前门窗全部打开,使气流畅通,保证粮堆内湿热空气上升排出粮面(利用生石灰进行吸湿,效果更好)及时与外界空气交换,防止在粮层表面结露,同时勤踏仓深翻粮面,通风时限以粮堆各层水分达到安全标准且基本平衡为准。理论与实践表明:**阶段6月至7月中旬,边入仓边压入式通风处理,避免了高水分小麦在入仓过程中发热、霉变、窝状发热、结顶、挂壁等现象,给小麦降水赢得了时间;第二阶段7月中旬至8月中旬,利用白天高温低湿时段,采用上行压入式或通风升温粮温,以加快粮食降水速率,同时也可以采取间歇式通风(效果更佳);第三阶段8月中旬至9月中旬,随着气温的降低,采用下行吸出式通风降水(粮堆表层的水分降至安全水分)、降温(粮堆平均温度大于当时气温6度);第四阶段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季节交换期,根据具体粮情情况,选择白天或夜间低温时机采取下行吸出式机械通风,对整仓进行均衡降温处理。经过四阶段通风处理,达到降水、降温、消除储粮安全隐患的目的,并能保持原粮品质,降低了保管费用,同时,又能取得很好的经济、社会双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