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产销区市场形势分化
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冲击影响猪价波动。2月上旬,由于生猪出栏和调运受限,屠宰场开工率低,销区供给偏紧,带动全国猪肉周价格持续上涨。随着中央相关政策出台,2月下旬交通和物流明显改善,北方产区前期被动压栏大猪陆续出栏,同时消费仍然处于低迷期,猪肉价格回落。2月份猪肉价格为每公斤58.89元,环比涨9.5%,同比涨1.6倍;生猪价格每公斤37.11元,环比涨4.9%,同比涨2.0倍。从不同省市猪肉价格来看,各省市猪肉月均价均保持涨势,主销区猪肉价格涨幅明显,如上海、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和云南等省市,四川涨幅较突出。从不同省市生猪价格来看,除天津生猪价格略有下跌外,其余各省市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南方销区涨幅相对较大,如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等省市。节后屠宰端开工不足,小型厂屠宰停工,封村封路导致采购车辆下不去,大型屠宰企业收购来源转向规模养殖场,收购成本增加带动了猪肉价格上涨,农贸市场停业导致线下销售压缩,但线上销售明显增长。节后猪价上涨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冲击导致的产销区市场形势分化。
近期猪价回落企稳形势明显,南北方生猪价格差缩小。从周价格来看,集贸市场猪肉价格从2019年12月第4周每公斤50.88元涨至2020年2月第3周59.64元,猪肉价格在经历持续上涨后,终端消费持续低迷,2月第4周环比跌0.7%,为每公斤59.21元,同比涨1.65倍。集贸市场生猪价格自2019年12月第4周每公斤32.27元涨至2020年2月第3周37.51元后下跌,2月第4周为每公斤37.00元,环比跌1.4%,同比涨1.92倍,南北方(东北三省均价与广东)生猪价格差由春节前每公斤7.8元涨至2月第1周9.60元,之后北方产区出栏量和外调量增加,带动价格差2月底缩小至每公斤8.34元。当前供给总体偏紧,1月份规模以上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152 0173 3840.34万头,环比增3.9%,同比减38.0%。屠宰停工和调运受阻导致春节期间相对来说“缺肉不缺猪”,乡村养殖户出栏受阻被迫压栏,猪肉价格涨幅高于生猪价格的现象,2月第3周猪肉和生猪价格分别较节前上涨9.0%和4.0%。流通改善后生猪、猪肉、饲料及原料价格均呈现回落迹象。
下半年产能恢复形势将更明显
调运和屠宰改善有利于猪价回调。当前猪肉供需两低,均受到压制。随着屠宰企业复工增加,市场供应量和出栏活重增加,加之2月份以来多次冻猪肉投放的市场调控影响,猪肉价格将会回调。一方面是节后消费需求是淡季,加上疫情防控人员流动,餐饮消费和加工消费提振仍需一段时间,市场整体需求量非常低迷。另一方面,北方产区外调量将会逐渐增加,南方猪价将会下调。西南和华南前期猪价偏高,云南等省生猪外调猪价畅通,四川、重庆和珠三角猪价高位回落。
产能恢复趋势不变。出于新冠肺炎防疫管理要求,养殖企业补栏扩产、在线和新建产能受到一定程度影响,特别是新建和在建产能。2020年上半年肉类餐饮和加工消费需求将会较上年明显下降。上半年在疫情解除后,消费将逐步恢复,需要加强调控防止猪价阶段性波动。下半年生猪产能恢复形势将更加明显,四季度猪价开始高位回落,2020年猪价总体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养殖场户要提高生猪疫病防控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冲击了生猪产业链上下游市场价格,生产受影响相对较小。中小养殖户面临的问题是“饲料和药品不好买、生猪运不出”等问题。通过建立合作社或者“公司+合作社”的方式,有效提升养殖户的组织化水平是未来减缓突发事件对生产冲击、提高疫病防控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有利于中央一号文件提到的“坚持补栏增养和疫病防控相结合,推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对中小散养户的防疫服务,做好饲料生产保障工作”。
2020年生猪养殖收益将处于较好的历史水平,政府加大了对养殖户补栏扩产的支持,2020年新增贷款贴息项目将养殖户贷款贴息补助范围由年出栏5000头以上调整为500头,将有效解决没钱养殖的难题。在积*补栏扩产的同时,养殖户需要加强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控,提高饲料营养水平和猪群健康管理水平,保障2020年获得较好的养殖收益。(作者: 朱增勇 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