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寿区长寿湖镇响塘村八组,58岁的果农游金华送走了一批江西果贩:“他们要的量比较大,我这不够。”说这话时他的神情泰然。
从2月下旬到3月初仅仅10来天时间里,长寿血橙就实现了从滞销到脱销的巨大转折。在这条农产品保供的跑道上,田间的农户感受到了电商的力量。隔着手机屏幕,电商连接了消费者与农户,让一直以来小步慢走的电商扶贫、助农工作在疫情期间实现了大步快跑。
3万吨血橙面临滞销
要是放在几天前,游金华**不会“放过”每一个上门选购的果贩。
长寿血橙的产量约有3万吨。放在往年,春节长假还没过完,天南海北的果贩就“不请自来”,将地里、树上的血橙采购一空。但今年,由于交通管制的原因,车辆无法进村,长寿血橙面临着滞销的困扰。
反映到农户身上,就是*直接的投入与收成得失。种了40亩血橙的游金华,其每年的农资投入高达7-8万元,每斤血橙的成本就有0.5-0.6元,再加上人工费用,每斤卖上1块钱才不亏。
响塘村一组贫困户杨淑英也是如此。尽管种植不多,但血橙却是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2月中上旬,她只能眼巴巴看着血橙挂满枝头,甚至有些熟得早的已经掉落、烂在地里,买主却迟迟不现身。
转机发生在2月下旬。镇村干部以及志愿者组成的采果队上门了,动辄说需要上万斤、上10万斤血橙。
“你们要把果子卖到哪里去?”杨淑英不解,自己并没有接到任何采购电话,而且道路还不太畅通,怎么会有订单呢?
“是电商,在网上下单。”长寿湖镇镇长叶海涛告诉她。
后来,不仅有采果队前来,还有一些过去没见过的人,他们举着自拍杆,在血橙林里用手机进行直播。
游金华、杨淑英们的血橙,就这样被买走了。“每斤约1.5-1.8元,虽然比去年稍微便宜一点,但至少没有亏本。”村民们说。
血橙销售的时间竞赛
疫情下的春节,长寿血橙经历了从滞销到脱销的“冰火两重天”。滞销,是因为交通管制、产销对接不畅,市场交易不足;而脱销,则是因为农产品电商的介入。
血橙存放的时间不长,从摘下果子到霉掉,总共也就20天左右。传统销售方式,从经纪人到各级批发商,再到菜市场以及其他用户手中,是一个冗长的流通链条。
“在已经误时的情况下,我们想通过电商把时间抢回来。”长寿区商务委主任刘兴波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和传统果贩相比,电商直采直供、以销定采等特点,让其省去了一系列中间环节,还降低了果品损耗率,让利于消费者,增加了生产者的收入。此外,大的电商还可以积累大量数据,并利用数据制定科学有效的营销方案和销售策略。
长寿区相关部门迅速召集农产品电商,要求他们发挥自身优势,加快销售速度。
得知消息后,我市一家从事社区团购的网络平台迅速组织车辆赶到了响塘村,现场直播血脐售卖情况,10分钟之内,15万斤血脐就被抢购一空。
那几天,码化腾电商胡耀文和穆迪电商负责人杨杰红基本上是连轴转,“恨不得有四只手,两只用来处理订单,两只用来打包、装箱。”两人告诉记者,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目前他们销量高达数百吨,帮助不少农户解决了难题。
在国内某知名电商的生鲜平台上,长寿血橙上线后很快接到了来自全国的订单,为了早日发货,平台工作人员干脆直接吃住在村民家中,现场帮助打包装车。
种种措施,让3万吨长寿血橙快速销售殆尽。游金华库存的血橙从40吨快速减至4吨,他甚至决定“让子弹飞一会儿”,剩下的“待价而沽”。
要用流量引导农户
崭新的销售模式,让不少农户尝到了甜头。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较早“触网”的农户在疫情期间给出了“低损失”的反馈信息。
长寿湖镇安顺村村民周红兵通过微信朋友圈卖了2万-3万斤血橙。她告诉记者,“今年的特殊情况下,我有电商渠道销售,损失相对少一些,有些农户一直依赖传统的销售渠道,不重视发展电商,他们损失会更多。”
“应帮助这样的农户,继续掌握电商销售技巧,让这种成功模式加速在农村市场落地。”刘兴波说,农产品上行主要是涉及到物流的问题,从现在的发展情况看,农村物流已有相当的基础。农产品的毛利空间较大,这也决定了这一品类通过电商上行的可行性。因此,无论是帮助产地打通物流,还是引导其线上销售,电商企业应对这些网络“新人”予以各项支持。
“当然,我们政府部门也会对双方进行扶持。”刘兴波认为,电商在消费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电商助农可为当地农产品提供稳定、可靠、优质的销售出口,甚至将成熟的扶贫理念和成熟的经营思路留在当地,“我们希望电商能成功触碰农产品上游的生产端,同时通过完善冷链物流,整合农业加工企业来延长产业链,从而让各方都获得巨大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