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商务部召开网上新闻发布会,就近期国内粮食供给及进出口情况进行了介绍。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个别国家出台了限制粮食出口的政策,而部分地区出现了恐慌性抢购米面油等生活物资的现象。我国当前粮食供应情况如何?是否会出现供应不足、价格上涨问题?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表示:“我国是世界**大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库存充裕、储备充足,价格长期稳定,国际市场对我国粮食供应的影响很小。”
根据农业农村部相关信息分析,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形势总体向好,夏粮苗情长势好于常年,丰收在望;早稻种植面积扩大,增产有基础,秋粮收购价格提前确定、不断提高。疫情期间,国家持续出台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今年全年粮食丰收是大概率事件。
王斌强调,去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6.64亿吨,比2018年增加了0.9%,创下历史*高水平,实现了“16连丰”。此外,我国口粮年均消费量为2亿多吨,去年我国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主粮库存结余2.8亿多吨,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不进口也不会导致国内粮食供给短缺。
王斌还表示,我国粮食进口主要以大豆、粗粮等饲料粮为主,进口的大米、小麦分别只占国内消费总量1%和2%,主要起到品种串换和调剂作用。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当前全球粮食供给总体过剩,世界粮供低位运行,但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有关国家出台出口禁令主要出于优先满足该国粮食供给需要,大多数粮食出口国不一定会跟风效仿。
“当前,粮食生产加工企业复工向好,产能充沛。消费者完全没有必要担心粮食供应短缺及价格大幅上涨问题,无须集中批量购买在家中囤积粮食。”王斌表示。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进口农产品152 0173 3840亿美元,同比增长9.3%;出口农产品786亿美元,同比下降0.9%,其中进口谷物1047万吨,出口276万吨,谷物净进口量仅占全国生产量和消费量的2%左右。
“近年来,我国政府实施积*主动的进口政策,不断增加包括谷物在内的食品农产品进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升级需求。进口的主要目的是进行粮食品种调剂和地区调剂,当前,我国粮食完全能够自给。”商务部外贸司二级巡视员刘长于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