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记者 詹钘
多年前,湖北省内多家超市临期食品专区纷纷设立,让消费者对省钱的“临期食品”不再陌生。
如今,记者走访发现,不少超市内临期食品专区越来越小,甚至消失;而这些临期零食却在网上热销了起来。在这背后,不少人也看准商机,做起了“临期食品”回收售卖的生意。
湖北省市场监管部门提醒,购买临期食品需看清生产日期和质保期,并及时食用。
实体店内遇冷电商平台热销
近日,记者走访了多家大型超市,5年前的大型超市基本都设有“临期食品专区”,而如今已经有了很大变化。
不少卖场相关专区已经大幅缩小,仅用一个小小的货架摆在角落;有的则跟分类商品一起,通过折扣、优惠的形式售卖。
在楚河汉街ole精品超市,有三个货架集中摆放了“临期食品”,货架上摆放的招牌显示为“清仓商品区”。经记者观察,这些商品大多为进口食品。
这些临近过期的食品,价格都很诱人。实体超市一包即将在11月23日过期的马来西亚进口果汁软糖,标价8.5元,比电商平台三包29.9元的价格还要便宜。
不过,即使如此低价,还是鲜有人购买。
线下市场萎缩,线上却挺火热。在某电商平台上,记者搜索“临期食品”,显示有2000余条信息。
一款累计评论超过6000条的临期干拌面皮,只需要3元一包;而四种不同口味包装的同款面皮原价是32.9元,超过该临期食品价格的两倍。
记者调查发现,网购平台上售卖的临期食品价格相当实惠,一般都以正价商品的3折左右销售。
收购价低利润可观引来“淘金者”
在终端市场的背后,因为可观的利润,临期产品的交易其实已经形成成熟的产业链。
在58同城,记者联系上了一位专门长期大量回收临期食品的赵老板。“我们货的源头还是来自一些超市。”赵老板称,其货源多种多样,主要是来自一些品牌经销商因为食品临近过期而收到的各类超市卖场的退货。
赵老板说,做临期食品,*吸引他的还是非常低的成本。在临期食品专区,折扣后的价格可能在原价的五折、六折左右。而他们的收购价*低可以达到市场价的一折。“因为这些货是超市基本卖不动的,所以价格非常低。”
赵老板有时候也会在网上“扫货”。有些厂家生产较多的食品临近过期无法卖出的,会挂在网上售卖,遇到价格很低的,赵老板就会下单捡个便宜。
在武汉市洪山区经营一家小型超市的魏丽告诉记者,一般正价小食商品的平均利润*多在15%。但是如果专门进临期食品售卖,因为进价*低,单品利润可能是进货价的2-3倍。“当然,这种货我们都是少量搭售,万一过期了还卖不出去,那就砸手里了。”
赵老板介绍,临期食品的流通范围非常广泛,从网购平台,到大型商超,再到一些酒店、KTV酒吧内的小超市、以及一些企事业单位内的小卖部,很多都是他的客户。
购买后需要及时食用
在一些网销平台,有不少人在购买临期进口食品后,留下“这包薯片漏气了,不脆了”“这个味道跟我在超市里买的不一样”等评论。这些负面评价,让不少人不敢对临期食品出手。
其实,早在2012年,武汉市工商局就出台了《建立临期食品专区指导意见书》。其中设立“临期食品专区”的要求也更能让消费者明白消费,保障食品安全。
业内人士指出,既然临期食品能够在超市卖场正常销售,那么购买和食用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相关监管部门也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临期食品时,一定要理性,不能因为价格低廉,就一次囤很多。如果购买量太大,无形中拉长了食用时间,无法做到即买即食。一旦过了保质期,吃了会影响身体健康,不吃又是一种浪费。
另外,消费者也需要尽量选择容易保存的食物,比如膨化食品等;牛奶等食品保质期较短,且不易保存,所以不建议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