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妖魔化的转基因食品
认为转基因食品是反自然的食品,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是人们抗拒转基因食品的*初原因。
综述:汤亚奇
从转基因食品诞生的那**起,有关它的争论就从未停息过。
欧美形成两大阵营
各国对待转基因食品的态度明显不同。目前,世界上已经形成了两大阵营。一个阵营以美国为代表,包括加拿大和阿根廷等国支持转基因食品。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报告,2009年,全球1.34亿公顷的转基因作物中,美国占到了47.8%,居全球之首。
另一个阵营以欧盟为代表,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英国等国反对转基因食品。欧盟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还不到全球的0.3%。不过,近来欧盟的态度有所改变。一个显著的标志是,2010年3月2日,欧盟委员会批准了一种转基因土豆的种植。
中国形成三大派别
在中国,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论也是一波接一波。2010年3月,争论再掀高潮。导火索是,2009年底颁发的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这波争论的焦点是转基因水稻。原因很简单,水稻是中国人的主要粮食。
1.反对派
代表人物:绿色和平组织食品与农业项目组主任方立峰
主要观点:
1.转基因水稻的长期安全性还没有定论,不能让中国人冒险。
2.种植了转基因作物后,其花粉与周围的其他植物、特别是该作物的野生品种进行杂交,造成“基因污染”。野生品种往往有抗病虫害、抗逆、优质和高产等要性状。“基因污染”可能会造成宝贵野生遗传资源的丢失。
3.中国*接近商业生产的八种转基因水稻都不同程度涉及国外专利。这会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
2.支持派
代表人物:抗虫害转基因水稻研发者张启发院士,科普作家方舟子
主要观点:
1.主要转基因食品在被批准上市前经过了严格的安全性检测,获得了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科学理事会等国际权威机构的肯定。
2.美国人吃转基因食品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迄今未发现一例不良反应。张启发和方舟子等支持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食用转基因食品很多年)证明,转基因食品很安全。
3.转基因技术对环境的影响被夸大了。“基因污染”并非转基因作物特有的问题。种植传统的作物同样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比如杂交水稻。
4.种植转基因作物能减少农药、除草剂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
3.谨慎派
代表人物: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主要观点:
1.由于基因不同,不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也不同。有的转基因食品已经被证明是安全的。不能将所有转基因食品一棍子打死。
2.至于抗病抗虫的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到底有没有问题,目前**的办法是用人来做实验。而且,必须证明志愿者和志愿者的下一代都没有问题。如果两代人都没有问题的话,就证明这种转基因食品可以大胆地吃。
中国民众对转基因食品缺乏了解
在中国,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论,不止停留于学界。很多调查显示,民间对转基因食品的反对声音远远多于支持的声音。但是,这其中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那就是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缺乏了解。
因为不了解,人们可能产生一些错误的判断。很多谣言也就有了市场。也因为人们的不了解,“非转基因”反倒成了商家可以利用的卖点。去超市转转您就会发现,大豆粉、色拉油等常见转基因原料加工而成的商品,外包装上很少标注“转基因”字样。反而有很多商品在醒目位置标明“非转基因”字样。
根据《东方早报》、网易网、《羊城晚报》《中国经济导报》、新华网、《齐鲁晚报》
报道综述。
事件回放:
152 0173 3840年,世界上*早的转基因作物(烟草)诞生。
1994年,美国孟山都公司种植的转基因西红柿上市。
转基因食品诞生十多年来,关于其安全性,世界各
国一直在争论。中国也一样。
2009年11月27日,中国农业部颁发了两种转基因
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
2010年3月,新一轮的激烈争论开始,持续了几个月。
强化食品叫好不叫座
加碘盐,铁强化酱油,高钙的牛奶,婴儿配方奶粉,维生素强化面包……我们被许多“强化食品”包围着。不过,2010年围绕强化食品的非议也有很多。
综述:周利波
相信在2010年之前,很多人都没听过或者不会太多地去思考“强化食品”这个词。简单来说,强化食品就是为保持食品原有的营养成分,或者为了补充食品中缺乏的营养素,在食品中添加一定量的营养素,如维生素、矿物质等,以提高其营养价值。
但是,在2010年我们却发现,强化食品因为多加了营养,反而“扰”了民心。
“被加碘”因为厂商积压?
从1994年起,我国开始施行《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进入全民加碘时代。但是,2010年1月26日的《人民日报》上,一篇《上海无碘盐为何难买》的文章掀起了一轮热议。
文章提到,上海市人大代表钱翊梁呼吁在上海推广无碘盐。一方面,他认为沿海地区居民碘摄入普遍充足。强制推广加碘盐,会使不少人碘过量,造成甲状腺病多发。另一方面,他认为上海买不到无碘盐,是因为盐业公司的碘盐积压问题。
然后,许多关于“买无碘盐难”“碘盐浓度不应该一刀切”的相关报道纷纷出炉。《生命时报》3月30日的一篇报道称,北京市区只有一个无碘盐的销售点。而且,购买时必须出具医生证明。政府开始回应。
2010年5月,卫生部发布了《中国食盐加碘和居民碘营养状况的风险评估》报告。报告表明:在全国碘摄入水平适宜的总体情况下,有5个省区处于过量水平,16个省区市尚有下调余地。
7月26日,卫生部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征求意见稿)》。意见稿准备将食盐碘强化量(20~60毫克/千克),修改为碘含量的平均水平(20~30毫克/千克)。并且,确立了“因地制宜补碘”的原则。有关负责人强调,这并不代表全民加碘过量。
8月以后,全国的许多超市开始卖无碘盐。铁强化酱油的阻力可能因为加碘盐的“带头”影响,铁强化酱油的推广也有了许多阻力。
200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始推广铁强化酱油。
2010年10月21日,“铁强化酱油项目二期”启动。其目标是用三年的时间向全国推广,让更多的人买到铁强化酱油。
然而,消息一出,一条持质疑态度的新闻便开始在网络上广泛流传。有专家质疑,酱油中的一种补铁成分,可能影响人体内钙、铁、锌等物质的吸收。而且,血液含铁量高可能增大得癌症的危险。
面对质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负责人强调了铁强化酱油的安全有效。因为铁的添加量很少,再加上人体具有新陈代谢功能,所以,长期吃也不会造成铁摄入过量。此外,适宜剂量的补铁成分并不会影响钙的吸收,还可以促进锌的吸收。
在对铁强化酱油的安全性放心之后,价格偏贵成了质疑者抓住不放的一点。
有媒体报道,在铁强化酱油推广过程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选择定点生产企业,并且授权企业专属经营铁强化酱油。有一名律师向卫生部提出申请,要求公开其中存在的“利益关系”。
根据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生命时报》《新京报》《北京晚报》报道综述。
事件回放:
1994年,国务院颁布《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明确国家采取长期供应加碘食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2010年7月26日,卫生部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征求意见稿)》,拟调整食用盐碘含量。
200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始推广铁强化酱油。
2010年10月21日,“铁强化酱油项目二期”启动。
反式脂肪酸的反面性
近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植物奶油存在健康隐患的消息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大家突然意识到身边95%的洋快餐、蛋糕、面包都含有这种物质。植物奶油中的反式脂肪酸一时成为众矢之的。从字面上看,这个词就很“反面”。那么,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综述:段琳娜
脂肪是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由脂肪酸和甘油结合而成。
脂肪酸有“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之分。不饱和脂肪酸又分为“顺式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藏在哪些食物里?
反式脂肪酸主要存在于被氢化了的植物油脂里,像人造黄油、人造奶油、植物性起酥油等。各类西式食品里大多含有反式脂肪酸。比如,咖啡伴侣、马铃薯片、沙拉酱、饼干、多纳圈等。
尤其是像蛋挞、奶油蛋糕、小面包这样的西式小糕点。
植物奶油与反式脂肪酸
植物奶油是氢化油。氢化油在常温下呈固态,口感佳,可塑性好。在烘焙行业用得十分广泛。反式脂肪酸是在油脂氢化过程中产生的。但是,植物奶油不等于反式脂肪酸,不同氢化
油脂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会因加工工艺不同而差异很大。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尽管在20多年前,科学家们就已经证明,反式脂肪酸对身体健康有危害。但是,直到*近,人们才开始重视反式脂肪酸的危害。反式脂肪酸能增加“坏”胆固醇的含量,降低“好”胆固醇的含量,相当于双重增加了得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即使摄入量很少,反式脂肪酸仍然能明显增加得心血管病的危险。可能还有其他方面的危害。因此,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摄入反式脂肪酸。
国外对反式脂肪酸的限制
相比中国,国外对反式脂肪酸的限制要严格很多。2003年,丹麦出台行业法令,每百克脂肪的氢化植物油含量不得超过2%。这样低的含量意味着基本不能使用。从2006年1月起,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规定,食品标签上必须注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其含量不得超过2%。
加拿大也规定食品标签必须注明反式脂肪酸含量,并且鼓励减少含反式脂肪酸食物的摄入。
到底怎么吃才好?
2010年11月11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植物奶油危机事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主任陈君石表示,植物奶油危害远没有传说的那么严重,不会造成食品安全危机,国人不必过度担心。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也在同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我国每人每天反式脂肪酸食用量在0.6克左右,属于安全范畴。我国已采取三大措施,对反式脂肪酸进行监测治理。目前,反式脂肪酸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正在展开。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摄入的反式脂肪酸不宜超过食物热量的1%(相当于2克)。一份炸薯条大约含5~6克反式脂肪酸。所以,如果您经常吃快餐、糕点、油炸食品、零食的话,是很难不超过这个限量的。
辨别食品是否含反式脂肪酸,*好的方法是看食品成分。如果食品标示使用转化脂肪、氢化棕榈油、人造植物黄油等,那么就说明这种食品含反式脂肪酸。
根据中央电视台网站、《中国青年报》《健康管理》杂志报道和文章综述。
事件回放:
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利用氢化技术,将液态植物油改为固态。反式脂肪酸从此开始被使用。
1990年荷兰的研究证明,反式脂肪酸会显著增加得心血管疾病危险。这引起了全球科学界的高度重视。
2006年1月1日起,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要求在营养成分表中注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2010年11月,中国卫生部组织反式脂肪酸风险监测评估,开展相关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