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季,天气明显变凉,沈阳不少市民近来都有感冒发烧症状。那么入秋后应该怎样防止感冒着凉?一旦感冒了,该如何从饮食上加以改善?哪些食物得少吃,哪些吃了能有助于痊愈?今天,我们就来关注初秋感冒的一些健康知识。
A初秋感冒特别多先把水喝足
进入秋天,出汗少了,让人感觉神清气爽;但秋燥的困扰也随之而来,皮肤和嘴唇脱皮、咽喉干、免疫力降低,稍有不慎就会呼吸道感染或换季感冒,整个人都感觉不好了。其实,秋季吃对饮食可以帮你防秋燥。
少量多次喝足水
秋天湿度降低,皮肤、嘴唇和咽喉表皮细胞更易丢失水分,喝水是*直接的补水方法。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轻体力劳动者女性每天饮水至少152 0173 3840毫升,男性1700毫升。这是一个*少量,每天喝2000~3000毫升都可以。
需要提醒的是,喝水*好喝白开水,要少量多次,不要“牛饮”或等口渴了再喝。睡前喝点水可避免夜间因出汗、呼吸、尿液损失水分导致的血液黏稠;早晨喝点水可及时补水。
橙色蔬果缓干燥
不少蔬果含水量高达90%,也是补水大户。胡萝卜、彩椒、芒果等橙黄色蔬果还富含β胡萝卜素,可以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皮肤、嘴唇和咽喉上皮细胞完整性,从而缓解秋燥。另外,蔬果含有的番茄红素、花青素、维生素C均有利于皮肤健康。
其实,燕麦、小米、高粱、薏米、红豆等粗粮的谷皮和糊粉层也富含有利于皮肤健康的B族维生素,建议多吃些杂粮饭或粥、杂粮豆浆或磨成全谷粉。多吃粗粮不是说要拒绝白米白面,而是每天主食中粗粮的比例占1/3~1/2。
牛奶豆浆要多喝
牛奶、豆浆含有大量水和蛋白质,*好每天喝上300毫升。喜欢喝豆浆的可以提前一夜淘洗好大豆放入豆浆机中,加好水,第二天起床后启动开关即可。
多喝粥也能防秋燥,前**晚上把原料淘洗好放入电饭煲,加水,定好时间,第二天早上就可以喝到热乎乎的粥了。汤汤水水也不能被忽略。用高压锅45分钟就能做一锅汤,平时海带、山药、藕、冬瓜加排骨炖汤或鱼汤都能滋补身体。
坚果含锌助保湿
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是合成细胞膜表面磷脂的原料。磷脂充足,细胞中水分就不易流失。其中的必需脂肪酸有助于皮肤保持“油润”,更好锁住水分;另外,南瓜子、山核桃中的锌也有助于预防皮肤干燥。
建议每天吃一把原味的带壳坚果,以防摄入过多盐或糖。因不饱和脂肪酸易被氧化酸败,形成加速衰老、增加癌症风险的自由基,所以*好选择带壳的。
白色食物养肺好
肺喜润而恶燥,入秋后肺也*易出现不适,引起咳嗽多痰等问题,而中医上讲白色食物入肺,所以秋天多吃白色食物可防秋燥。
常见的藕、白萝卜、冬瓜可以入汤;新鲜莲子可以直接吃,或拌凉菜;干莲子可以入粥;秋梨做汤更润肺;铁棍山药可以入粥,普通山药直接做菜。
据人民
B
防感冒,
中医给你支个招
立秋之后,外感的人开始多起来,多数是嗓子干,咽喉肿痛,发高烧,同时伴有各种感冒症状。为何一到立秋,就有这么多人“中招儿”呢?这个原因,中医上讲就是节气的变化使给身体捣乱的邪气增多了!
初秋能不用空调尽量不用
初秋天气依旧很热,尤其是太阳当头照更会有种炙热感。这种热邪,会导致人体津液流失,使得经络流通载体不足,会加重干燥的状态,口鼻之处黏膜干燥,使得外邪容易进入。这种热邪,和秋天的燥金之气结合,叫做温燥。这是秋天一个重要的致病原因。
捣乱的另外一个外邪就是寒邪,本来初秋之气也就是微凉,不至于有寒邪,但是现在有了空调,寒邪就严重了。所以,初秋防感冒的**原则,就是要把空调的温度做个调整,不要像夏天那么凉了,要提高温度。
平时在家里,能不用空调的,尽量不用空调。如果去商场,没法决定空调温度,就要多带件衣服,进去就披上,出来就脱掉。
一旦受寒赶快去晒太阳
那么,一旦受寒,开始打喷嚏,要怎么办呢?告诉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赶快从空调房间出来,到太阳地里晒,让自己重新出汗,这样会有一定的比率就地解决问题。
另外一个好的方法,就是一旦感觉受寒了,打喷嚏了,可以用怀山药熬点水喝,它可以大补脾肺之气,令气血循环顺畅。因此,趁热喝下去,有发汗的作用,散寒效果非常好。
C
感冒后,
这些食物不该碰
没挡住感冒不要紧,就怕你没管住自己的嘴,感了冒还向某些食物伸了手……
这些食物感冒期间不该碰——
别不信,以下这些食物,会让你在感冒后更难受。
甜食:甜食不但会增加痰的黏度和痰的量,还会导致腹胀,抑制食欲。高糖水果有芒果、葡萄、荔枝、甘蔗、菠萝、红枣等。
高盐食物:减少盐的摄入,可以保护口腔、咽喉部黏膜上皮细胞,让其分泌出更多的免疫球蛋白及干扰素来对付感冒病毒。但感冒时也不能不吃盐,感冒期间每日吃盐量控制在5克以内即可。
粗纤维食物:感冒期间,人的胃动力较弱,所以这段时间内还要尽量避免食用芹菜、韭菜、茼蒿等粗纤维食物,否则增加肠胃负担。
太辣的食物:辣椒等刺激性食物会让脆弱的胃肠功能更加紊乱,甚至引发恶心、呕吐的风险。
浓茶、浓咖啡:浓茶和浓咖啡等会导致胃肠不适,有时候可能引发胃食管反流。
酒:酒精会削弱白血球抵御感染的能力,甚至引发炎症,让身体恢复周期变长。喝酒还会造成脱水,加重感冒带来的不适症状。
精制碳水化合物:奶油面包和薄脆饼干可能是生病期间经典的抚慰食品,但除了能带来温馨感,不会给病情带来起色。精制碳水化合物会妨碍人体抵御病毒侵染。感冒时想吃面包,*好选全麦的。
这些食物
感冒期间适量吃
相反,这5种食物在感冒期间适当吃一些,能让身体更快痊愈。
清淡的汤和粥:感冒时,人的肠胃功能变差,清淡的粥和汤相对易消化,同时热汤和热粥可以起到发汗的作用,但发汗之后要注意水分的补充。
清蒸的鸡和鱼:人体相对虚弱时,要注意优质蛋白的补充。鸡肉和鱼肉中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且其蛋白质易于消化吸收,能增强机体对感冒病毒的抵抗力。
萝卜:萝卜中的萝卜素对预防感冒及缓解感冒时痰多等症状可能有一定作用。
推荐一种做法:把萝卜切碎,榨汁,再把生姜捣碎,榨出少量姜汁,加入萝卜汁中,拌匀后冲入温开水做成饮料喝。
洋葱和大蒜:洋葱能抗寒抑菌、抵御感冒,还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大蒜内含有一种叫“硫化丙烯”的辣素,这种辣素对病原菌和寄生虫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蜂蜜: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能激发人体的免疫功能,每日早晚两次服用,可增强身体免疫力,抵抗病毒侵袭。据生命时报
D
酚、麻、敏、美
选感冒药仨原则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抗感冒药,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西药类抗感冒药究竟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西药类抗感冒药一般都是复方药,包括解热镇痛、抗组胺、中枢镇咳、减轻鼻黏膜充血、兴奋、抗病毒等多种成分。其实,细心的朋友不难发现,很多西药类抗感冒药的药名中大都含有酚、麻、美、敏等字样。这些字有特殊的意义。
酚、麻、敏、美有何含义——
酚 主要用于缓解头痛、发热等
特指对乙酰氨基酚,主要用于缓解多种轻度至中度偏头痛、痛经、关节痛、肌肉痛及神经痛,普通感冒和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头痛、发热及全身不适。常规剂量下服用相对安全,剂量过大时可以引起肝脏坏死。
目前,多数抗感冒药中均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应避免同时服用不同种类的抗感冒药。同时,在不了解抗感冒药具体成分的情况下,还应尽量避免抗感冒药与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联合使用。患者若持续发热或疼痛,可间隔4小时~6小时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一次,24个小时内不得超过4次;12岁以下的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用于解热时连续使用不得超过3天,用于止痛时连续使用不得超过5天。
麻 主要针对鼻塞、流鼻涕等症状
特指盐酸伪麻黄碱,主要收缩血管,针对鼻黏膜充血引起的鼻塞、流鼻涕等症状;同时还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升高血压、增加心输出量,还有一定的拟交感神经作用。如果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前列腺肥大、青光眼、甲亢等疾病,应当避免使用此类药物。此外,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两岁以下儿童应当避免使用。并且,服用此类药物一般疗程不得超过7天。
敏 针对打喷嚏、流鼻涕等过敏症状
特指马来酸氯苯那敏。马来酸氯苯那敏也叫扑尔敏,简称扑。敏或扑属于抗组胺药,主要针对感冒时的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等过敏症状。但是,对于特殊人群,比如前列腺肥大患者,服用含抗组胺的药物后,排尿困难会进一步加重。
此外,这类药多带有镇静作用,服用后容易困倦。在此,特别提醒,服用含有抗组胺成分的抗感冒药期间,不得驾驶车、船和操纵机器,不得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患有膀胱颈梗阻、幽门十二指肠梗阻、甲状腺功能亢进、青光眼、消化性溃疡、高血压和前列腺肥大的病人慎用这类药物。
美 针对上呼吸道感染的咽痒、咳嗽
特指氢溴酸右美沙芬。美是感冒药里*常用的镇咳药,主要针对上呼吸道感染出现的咽痒、咳嗽。该药物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嗳气、嗜睡、食欲下降、头晕、头痛、恶心、易激动、皮肤过敏及便秘等不良反应,但是一旦停药后会自行消退。
特别提醒:过量服药可能会引起呼吸抑制、支气管痉挛、意识不清等严重不良反应。孕妇患者慎用此类药物。
如何选择
合适的抗感冒药物
■根据症状选择
对于需要缓解发热、肌肉痛、头痛等症状的感冒患者,应选择含酚抗感冒药;对于需要用于减轻鼻塞、流鼻涕、流眼泪、咽部发痒等症状的感冒患者,应选择含扑和敏的抗感冒药;对于需要缓解咳嗽、咽痒的感冒患者,应选用含美的抗感冒药。
■根据职业性质选择
扑和敏等有神经抑制作用的药物可引起嗜睡、疲倦、乏力、眩晕等不良反应,驾驶员、机械操作、高空作业者禁用。
■根据不同人群生理特点选择
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还未成熟,应避免服用含有咖啡因成分的抗感冒药,此类药物可兴奋中枢神经,乳婴高热时易发生惊厥;孕妇过量服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可使孕妇烦躁、心搏加快、失眠甚至厌食。
部分抗感冒药对胎儿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也应慎用抗感冒药;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药物易蓄积,使用含伪麻黄碱的感冒药,易使血压升高。
正确选择抗感冒药对于治疗感冒至关重要。在用药过程中还应注意避免盲目滥用或重复用药导致严重不良反应,以达到正确、合理、安全、有效的用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