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方地区现代肉牛经济体系的建立是从20世纪70年代国家解除宰杀耕牛禁令后开始的,但真正得到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一系列相关项目的实施,肉牛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整体水平落后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改变,特别是在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南方地区,这就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对策与措施。
丰富的自然资源
我国南方地区有诸多自然资源优势,有利于本地区肉牛经济的发展。**,南方地区地域辽阔,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水、热资源丰富,有跨越热带和亚热带两个气候带,十分适宜作物生长,生物体生产值高,复种指数比温带高1倍左右,单位面积作物产量远高于干旱、半干旱的北方地区。第二,拥有大量可供利用的天然草地(草山、草坡、草洲)和大面积可用于发展冬季牧草的耕地。第三,拥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第四,拥有相当规模的牛群群体。
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南方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仅占全国耕地面积42.9%的南方种植业已难以容纳数以亿计的农村劳动力,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寻求新的就业岗位,这为南方地区肉牛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巨大的市场需求
南方地区肉牛经济的发度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肉类食品的来源主要依赖于养猪业,牛肉消费量低。南方地区人口众多,消费市场潜力大,仅人均消费牛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就能将形成近120亿元的消费市场(牛肉价格按每千克26元计),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有利于促进南方地区肉牛经济的发展。
具有产业发展基础
通过30多年,特别是近10多年的发展,南方地区肉牛经济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人工种草得到大面积推广,黑麦草、紫花苜蓿、高丹草、墨西哥玉米等优质牧草在南方均有大面积种植。经过长期以来对地方牛品种培育,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方牛品种,其中地方黄牛品种达30个(全国54个)、水牛22个(全国24个)、牦牛4个(全国11个),这些地方品种牛拥有诸多的优良基因,用于肉用开发的潜力较大。
近年来,通过国家一系列良种工程项目的实施,南方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得到健全发展,地方牛的杂交改良取得了较大成效。2008年,南方地区共生产牛冻精1007万份,是2002年的2.3倍。
多年来,我国相关科研机构针对南方特殊的条件对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肉牛饲养管理技术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水牛的开发利用技术方面更是走在了世界前列。
由于南方地区拥有技术、资金和市场等优势,皮革和肉制品加工业较发达,这些产业对肉牛经济的发展有很强的带动作用。
肉牛经济的发展
当前的经济形势给很多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却为南方地区肉牛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南方地区很多省份(如湖北、四川、江西等)是劳务输出大省,仅江西2008年就有688万农民工分布在全国各地。
截至今年1月,共有逾330万农民工返乡。到2月底,约有258万人返程,选择留下的农民工达72万人,占返乡农民工总数的21.8%,约占农民工总数的10.5%。他们开始在家乡寻求发展自己的事业,其中不乏拥有一定市场和资金的人士,同时很多在其他行业的成功人士也在寻求自己的发展空间,收益相对稳定、疾病防控相对容易的肉牛生产对这些人有*大的吸引力。这部分人拥有市场和资金两大优势,容易形成地方肉牛产业“龙头”,带动肉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