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卖到成猪价”,给养猪业传递何种信号

百检网 2021-12-28

  当前各地正在加快恢复生猪产能,但受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双重影响,部分地区仔猪价格飞涨,几乎接近往年商品成猪的价格,抬高了农民养殖成本、增加了未来风险;另一方面,一些大型养殖企业加速布局,不少地方政府也积*提高生猪养殖的规模化、智能化、生态化水平,基层生猪产业呈现忧与优并存局面。

  业内人士认为,恢复生猪产能应避免一哄而上,尤其要防止散户盲目抢猪现象;解决猪肉周期性涨跌问题,关键在于加快优化生猪养殖结构和推进产业升级。

  仔猪卖到成猪价,散户养殖需警惕

  记者从部分生猪养殖企业了解到,出栏成猪一般体重为120公斤,往年价格也就一两千元。现在,普通育肥仔猪按品种不同,价格在152 0173 3840元到2500元不等,用于育种的小母猪,*高甚至能卖到8000多元。过去卖三四百元的普通仔猪,现在都赶上甚至超过了成猪的价格。

  “有一户家里的母猪下了21头仔猪,其中19头是小母猪,卖了近8万元,平均每头仔猪卖了4000元左右。过去养好几年都赚不到这么多钱,养了十几年的猪,**次遇到这么好的行情!”重庆市荣昌区兴旺种猪养殖场负责人郭平说。

  兴旺种猪养殖场在重庆以及周边省市发展了合作社社员5千多户,高峰时期有母猪6千多头,年产仔猪达10万头。但是现在,合作社只有母猪1千多头。

  郭平说:“去年非洲猪瘟让我们受到重创,新冠肺炎疫情又让我们难以走村入户,影响了与社员的对接。但是现在行情好,我们正全力恢复种猪饲养,希望到6月份,合作社的母猪能达到3000头。”

  记者在重庆市部分农村走访发现,虽然仔猪价格暴涨,但当地农民养猪的积*性依然很高。

  重庆市涪陵区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重庆农村过年有杀年猪的习惯,很多农户一般要养两三头猪。我有一个区县村干部微信群,大家都在反映买猪难。现在仔猪一两千元一头,有的十几斤就拿出来卖,价格贵、存活率不高,还不一定买得到呢!有的村民咬牙买了,有的准备等到下半年再买。”

  市场上一猪难求,主要原因在于生猪产能恢复尚需时间。位于重庆西部的荣昌区出产的“荣昌猪”,是我国三大优良地方猪种之一。

  荣昌区**畜牧师张成聪说,过去荣昌区生猪养殖散户占主体,养殖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不足,非洲猪瘟前全区生猪存栏量42万多头,而去年年底存栏量只有20多万头。

  相隔不远的合川区是全国农业(生猪)标准化示范区,有着重庆市*大的生猪养殖基地,常年生猪出栏量稳定在100万头左右。

  合川区畜牧站站长潘晓介绍,合川区生猪养殖规模化率约53%,规模化养殖户生物安全防控做得较好,即便如此,去年的非洲猪瘟还是让当地生猪出栏量下降了10%左右。

  张成聪分析认为,今年受疫情影响,期间一些生猪项目建设延迟、饲料原料运输难;同时,当前非洲猪瘟在局部仍有发生风险,严格的防控举措影响了生猪,尤其是种猪的跨区域调运。

  双重疫情叠加,给生猪产能恢复增加了困难。基层干部和业内人士对此感到担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农民和中小养殖户盲目抢猪,养殖成本和未来风险会大幅提高。

  钱塘镇是合川区生猪养殖集中区域,该镇畜牧兽医站站长唐春林也有同感。

  当地生猪产业基础好,小猪可以买得到,但是价格贵,一斤达到了30多元,而成猪价格一斤只有16元左右,算上饲料等成本,散户养一头猪利润并不高。

  “随着猪肉供给的增加,农民等猪养大了出售,倒亏都有可能。因此,我们引导村民养母猪,这样能降低风险。”唐春林说。

  同时,中小养殖户防护能力不足,也带来风险。唐春林说,全镇养几头到几十头猪的村民有2千多户,但500头以上规模的养殖企业只有二十多家,中小养殖户还是传统的猪圈,封闭性差,很难做好防控。

  钱塘镇养殖户屈晓容夫妇养有母猪40多头、商品猪400多头,是当地为数不多的在非洲猪瘟中“幸存”下来的养殖户。

  “猪舍除了我们俩,外人不让进,因为防控做得到位,非洲猪瘟只让我们减少了100多头猪,总体损失不大。但我们还是传统的人工饲养,猪舍陈旧。我们吃住几乎都在猪场,干起来很累。”屈晓容说。

  双重疫情促进行业洗牌

  与散户养殖风险增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大型生猪养殖企业正在加速扩大产能。一方面有较好的市场行情,另一方面相关部门有鼓励生猪复产的政策,这些企业通过构建完整产业链、推广“规模养殖场代养”模式、加强防控举措降低成本、防控风险。

  “双重疫情虽然对生猪行业带来较大冲击,但有利于行业洗牌,部分散户将被淘汰,对规模化养殖企业是利好,疫情对我们影响不大。”重庆荣昌日泉农牧公司行政主管王勇说。

  记者在该企业看到,厂区进出人、车、物严格管控,核心养殖场安装有围网,只允许养殖人员消毒后进入。

  王勇说,养殖业的“免疫力”来源,除了做好生物安全防护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集团有种猪场、饲料厂、育肥场等,自产自销。只是2月份因新冠疫情饲料运输受阻,其余的基本上没什么困难。我们的猪苗、饲料都是集团提供,现有母猪6100多头,年出栏仔猪约15万头,这些仔猪一部分自己育肥,一部分出售或交给合作的养殖场代养,现在已接近满负荷生产。”

  记者从荣昌区、合川区了解到,一些大型生猪养殖企业纷纷落户。荣昌区正推进3个大型生猪企业扩展项目,合川区也先后引入3家企业建设种猪场,将新增母猪3万头。

  生猪产能恢复关键在于解决良种繁育、种猪短缺问题。记者发现,这些大型养殖企业主要以建设种猪为主,而育肥则交给规模化养殖场或者家庭农场代养,既减少自身资金投入、快速扩大养殖规模,也可以实现抱团取暖降低风险。

  合川区重庆喜洋春农业公司的养猪场就是这样运营的。该公司去年受非洲猪瘟影响,生猪出栏量只有3000多头。

  公司负责人龙开洋说,当前正加快母猪补栏,今年出栏生猪可达7000余头,“我们是合川德康生猪养殖公司的合作养殖场,母猪全部由德康公司提供,成猪也会保底回收,我们赚取代养费,这样双方资金压力和风险都很小。不然,我们自己去买母猪,以现在的价格,投入会很大。”

  据业内数据,我国养猪主体是以年出栏量500头以下的散户为主,2018年,养猪行业前十大上市企业生猪出栏量共4700余万头,市场份额占比仅不到7%。

  业内人士认为,散户养殖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和猪肉供给,但资金、技术不足,容易追涨杀跌,散养户所占比重过大是猪肉周期性涨跌的重要原因。

  去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2年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达到58%左右,到2025年达到65%以上。就现状看,生猪养殖规模化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这也是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对未来十分乐观的原因。

  肉价虽高,但不能赌行情

  在双重疫情影响下,针对生猪产业养殖粗放、经济效益低、产业链易断等问题,加快智能化、大数据改造开始成为部分地方政府恢复生猪产能的发力点。

  “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去年正式落户荣昌区。***重庆(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副主任秦友平介绍,荣昌区正围绕“容易养、容易管、容易卖、容易医”加快生猪产业数字化,构建生猪精准饲喂、行政监管、市场交易、兽医药服务等数字资源和标准体系,目前已完成生猪区域管理系统及“容易管”APP开发和应用。

  猪舍里装有温控、声控、智能视频监控等设备,荣昌区重庆代兴畜牧公司的养殖场即将投用。“尽管当前猪肉价格高,但我们不赌行情,提高养殖的规模化、生态化、智能化水平控制好成本,才是应对风险的根本之道。”公司负责人刘钢说。

  在合川区太和镇米市村,德康集团种猪场内装有巡检机器人,通过智能音视频装置可获取猪采食、体重、疾病、运动强度等数据,提高饲喂效率。潘晓说,合川区正推广自动化、智能化养殖设施装备**AI智能生猪养殖场已建成投产,今年还将启动建设3个AI智能生猪养殖场。

  受访业内人士介绍,在一些猪肉出口大国,养猪环节利润并不高,利润高的反而是对粪污的高效利用。此前部分地方因为环保问题关闭了大量养猪场,当前恢复生猪产能如何实现产业和生态双赢?记者了解到,循环利用粪污正成为生猪行业的新增长点。

  重庆喜洋春农业公司养猪场周边是530亩柑橘树。养猪场产生的粪污经干湿分离、沼气发酵变成有机肥,通过智能水肥滴管系统输送到果园。龙开洋说:“有机肥改善了果园土壤,进入丰产期后柑橘产量有望达到150万斤。我们养猪利润一年约200万元,按有机柑橘的市场价格,过几年我们的果园利润将超过养猪利润。”

  记者在荣昌区部分规模化养猪场看到,这些企业的粪污一部分经预处理后通过管道输送到周边种植园还田,一部分运至有机肥厂。在重庆福纳斯生物技术公司,5台全封闭式运输车将荣昌区主要养猪场的粪污运来加工成有机肥。企业负责人詹庆辉说:“我们是今年2月21日复工后正式投产的,4条生产线年产有机肥10万吨,重庆的有机果园、蔬菜基地需求量大,我们的有机肥一吨能卖到1千多元。”

  记者获悉,通过多管齐下推动生猪产业升级,今年底荣昌、合川区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常年水平。(记者周凯)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