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行业遭遇“大撤退”:外贸企业创新自救

百检网 2021-12-29

  在疫情影响下,服装行业正在遭遇罕见的冲击,不少企业处境艰难,甚至宣布裁员或破产。

  今年5月,美国知名服装零售商J.Crew正式申请破产保护,成为本轮疫情中,美国**申请破产保护的主要零售商。

  6月,耐克发布一份不及预期的2020财年第四财季财报,出现罕见亏损:季度净亏损7.9亿美元(超5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2 0173 3840.88%,而营收则同比下降38.14%至63.13亿美元。

  “2020年势必是动荡的一年,预计中国服装市场至少蒸发4000亿元人民币收入,整体市场规模缩水15%。”一体化营销云领**企业Convertlab市场部副总裁刘金砚近日公开表示。

  产业链几近停摆

  纺织服装产业链上游涉及天然纤维(如棉、麻、毛)和化学纤维生产,中游包括纺纱、织布、印染,下游包括服装、家纺、工业用纺织品等*终产品。

  在纺织和服装行业有30年监管和观察经验的安希表示,中国是全球纺织服装产业链*健全的国家。

  根据Wind资讯和京东数科研究院的统计,从2001年到2010年,中国布产量从290亿米上升至907亿米,纱产量从761万吨上升至3733万吨,化纤产量从841万吨上升至4886万吨,均为全球**。

  但业内人士表示,在本世纪的第二个10年,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纺织服装产业链的下游逐步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经济体,而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纺织服装商品受美国加征关税威胁,加速了转移。虽然加工工厂有向东南亚转移的趋势,但中国仍是*重要的化纤和面料出口国。

  根据UN Comtrade和京东数科研究院的统计,到2018年,纱线面料出口占据全球贸易三成,化纤出口占据全球贸易四成,下游生产国如越南、柬埔寨等均依赖进口面料。

  目前全球服装行业的主要买家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在全球新冠疫情的阴霾下,欧美日市场需求量大幅下降,使得整个纺织服装链条上的企业人人自危。

  据业内人士介绍,现在服装加工厂和买家之间很多采用商业信用的交易方式,买家就有很大的空间和不确定性,原来整单整走的模式也变成小批量经营,造成成本增加。

  纺织企业的付款方式也导致上游的供应商在特殊时期处于一种“不敢生产”的状态。纺织服装类企业的采购是先交货,货卖了后再向供应商付款。一些小的织布厂因为害怕客户临时取消订单,也不敢多生产,甚至为了规避风险,宁可不开机。

  由外向内的转型

  中国是全球纺织服装产业的中心,纺织服装行业如何抗击疫情带来的冲击,受到全球关注。

  上海曾经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大本营。在纺织服装出口受阻的情况下,首当其冲的是上海纺织服装的外贸企业,进而再蔓延到整个产业链。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由于2019年以来经济总体偏弱,服装出口和内销市场均表现欠佳,加之制造成本高企、订单转移、出厂价格增长乏力、库存增长等因素导致服装企业利润空间严重压缩,服装行业效益指标增速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企业盈利压力显著增加,运行质量提升难度加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1—12月,服装行业规模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13876家,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6010.33亿元,同比下降3.45%;利润总额872.83亿元,同比下降9.75%。

  东方国际是一家位于上海的纺织集团,也是中国*大的纺织服装集团和*大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前几年已经开始从外销转变成外销+内销,成功培育了Lily、三枪等品牌,今年几乎完全转内销。业内人士认为,以东方国际为代表的服装外贸企业如何转型思变,将成为带动整个产业链变革的重要方面。

  不过,转型并没有那么容易,培育一个品牌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国内不少大的服装出口企业都在做自主品牌,东方国际、申洲国际都是走在行业前列的代表;Lily、雅戈尔、波司登都是转型成功的案例。

  6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鼓励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支持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开拓国内市场。

  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沈建光认为,从短期疫情的应急情况来看,《意见》的每一项措施都是对纺织服装产业的利好,减免税负对困难中的企业是雪中送炭,海关便利化、跨境电商等也会对出口有一定积*影响。

  “但是长期而言,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未来还是要往高端走。近几年来,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好的迹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比较高的纺织机械和化纤的出口开始往上走,真正靠人力的服装加工已经开始向东南亚转移,贸易摩擦和疫情可能会加快行业的调整。”沈建光表示。

  在出口疲软的情况下,如何成功转型?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章玉贵认为,设计、生产贴近中国市场、消费者和年轻人的服装越来越重要。

  “纺织服装企业要实现在市场细分与个性化产品供给方面的快速转型,在技术、工艺与服务理念上创新,在对各个年龄段的开发性需求方面下的功夫不够。例如,上海目前的西装定制市场需求很大,但是真正能够满足高品质需求的企业很少,完全可以加强培训,留住老师傅,壮大‘国宝级’工艺大师队伍。”章玉贵表示。

  谋求线上创新自救

  面对罕见的行业冲击,服装人该如何展开自救?从上半年情况看,主流路径之一为,通过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渠道创新,拉动线上销售,弥补线下销售萎缩的损失。

  例如主营男女服装的太平鸟,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2.17亿元,净利润1.21亿元,营收同比增长3.09%,净利润同比下滑8.55%,实现扣非净利润5622.27万元,同比增长129.14%。

  太平鸟方面表示,疫情期间,公司积*迅速推进新零售业务,公司新零售及电商零售额大幅提升,尤其是二季度电商零售额同比增长30%以上,使公司营业收入与同期相比逆势增长3.09%。公司新零售业务的迅速推进、电商零售额大幅增长以及线下零售业务在二季度的快速调整恢复,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线下门店疫情期间损失,以及渠道合作方给予的减免租金支持和国家给予的社保减免等优惠支持,公司经营性利润同比有较大增长。

  太平鸟逆势增长背后,公司积*优化、调整亏损资产也功不可没,这也是主流的自救方式之一。森马服饰7月20日亦宣布拟出售全资亏损子公司法国Sofiza SAS****股权以降低公司经营风险,避免业绩遭受更大损失。

  纺织服装品牌管理专家、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表示,此次服装行业遭遇的“大撤退”,是国内服装行业经过前几十年快速发展后的必然,行业的产能过剩、低门槛、低附加值、低端制造、价格战等特征,决定了服装行业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而疫情则加速并加重了行业变革。因此他认为,服装行业短期难以走出发展困境,行业调整将持续一至两年时间,这期间,落后产能被淘汰,强者恒强,国内服装业也逐渐开始由粗放型走向精细化。

  在程伟雄看来,困境当下的服装业,企业当务之急是做好内控,保证现金流,争取活下来;其次互联网正推动服装行业产业升级,企业应充分利用新工具、新平台、新技术挖掘市场需求,激活消费潜力;另外,国内服装行业产能过剩主要因行业同质化、低端化竞争严重,因此建议企业在技术研发上狠下功夫,加强原创设计与面辅料应用方面的创新与应用,比如环保、健康面料的开发与应用等,提升企业与产品附加值,提高竞争力。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