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黔江区今年*后一季晚秋桑蚕茧开秤收购,养蚕大户代松一家又忙碌了起来,看着一筐筐雪白的桑蚕茧堆满收购站,代松一家迎来新的丰收季。
黔江区是国家蚕桑生物产业基地,全区建有标准化蚕棚2万余个,优质桑园面积9.3万亩以上,覆盖80%的乡镇街道。受季节和气候影响,今年黔江区桑蚕饲养和蚕茧收购分8个批次,晚秋蚕是*后一批。
为了提高蚕茧品质,黔江区大力推广自动化省力蚕台、小蚕共育
在小蚕智能化共育工厂,蚕宝们住进了智能“托儿所”,每个共育车间都安装了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在线采集和自动处理室内环境参数。“相较于传统小蚕共育,智能化共育工厂可多孕育小蚕10%-15%,相当于增加了蚕农10%-15%的产茧量。”重庆市蚕科院**农艺师王文品说。
“过去养蚕我们即使全家齐上阵,每年*多也只能养5、6张蚕,品质也不稳定,一年到头只能收入一两万元。现在不仅有了自动化省力蚕台,还有科技特派员上门指导我们如何栽种桑树、防治病虫害等。今年我们家一共养蚕75张,其中晚秋桑蚕茧一级茧收购价达49元/公斤,预计全年收入14万余元。”代松说。
为调动农户栽桑养蚕的积*性,当地政府和蚕桑龙头企业通过保底价收购、收益险兜底等措施,确保农户稳步增收。预计今年黔江全年收购桑蚕茧8万余担,蚕农户均收入2.5万余元。
随着蚕桑产业“枝繁叶茂”,黔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