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购KN95
“想做外贸
在一个拥有300多人的“疫情物资出口”微信群中,每天都弹出大量诸如此类的信息,巨大的海外商机挑逗着每一个人的神经。
疫情蔓延,口罩已然成为全球“稀缺品”,牵动整条产业链。4月5日,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司长金海介绍,从3月1日4月4日,全国共验放出口的口罩约38.6亿只,共价值77.2亿元。
但口罩出口生意热闹的背后,隐藏着诸多变数和风险,也折射出在巨大的市场面前,国内整个口罩相关产业“浮躁”的情绪。
4月3日,原本做传统工业品贸易生意的张强(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我是临时做的口罩生意,再加上有很多外国企业客户的资源,还花了十几万元紧急办理了
然而,拿到CE认证的张强以为可以顺利出口口罩到国外,但对于医疗物资出口严格监管的消息却打破了他的“发财梦”。
4月4日,时代周报记者从商务部官网获悉,自4月1日起,出口医用口罩的企业向海关报关时,须提供书面或电子声明,承诺出口产品已取得我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符合
实际上,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口罩“投机”生意开始变得不好做了。
“巨大”的海外商机
“现在明显看到戴口罩的人多了,但是口罩根本不好买。”4月5日,生活在加拿大多伦多的华人曼文(化名)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现在实体店几乎买不到口罩,从网上买的话,显示寄到的时间都差不多是半个月之后。
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前段时间我们刚买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差不多是人民币4.99元一只,不过现在可以找到2元一只的了。”曼文说。
在疫情更为严重的意大利,口罩供给情况也不容乐观。
4月6日,一位意大利留学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意大利这边口罩不好买,药店基本断货,亚马逊上显示有货,但到5月152 0173 3840日期间才到货。
随着海外疫情的暴发,口罩出口生意成了口罩生产企业眼中的“蓝海”,有的企业还没有看清市场的规则,便匆忙投身其中。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3月30日,全国共有口罩生产企业75943家,增速同比增长高达1821.55%。
近日,时代周报记者采访了多家口罩生产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均向记者表示目前已经在进行口罩出口业务,有相关订单在执行。
4月3日,九安医疗(002432.SZ)董秘办接线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海外疫情蔓延以来,公司一直接到来自意大利、法国、美国、德国等地的需求询单。
“口罩我们没有自己在生产,我们是整合这方面资源来出口。”上述九安医疗董秘办接线人员表示,关于产品质量、认证方面都会严格把关。
3月30日,奥美医疗(002950.SZ)在投资者关系互动表中表示,目前公司口罩产品的产能跟市场需求相比还是有缺口,供不应求。
“由于产能有限,在海外主要通过长期合作的客户渠道来做,以及做有政府采购背景的订单。”奥美医疗表示。
符合出口标准的口罩生产企业正紧锣密鼓地加大马力。而不符合标准的也正在努力达标,其中符合各个地方的认证是必须达到的门槛。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科技(002444.SZ)防护口罩分别在3月16日和3月17日获得了美国FDA申请获批和欧盟CE符合性声明文件。
还有更多企业,正在寻求出口认证资质办理,这直接掀起口罩认证市场的“疯狂”。
认证乱象频出
标准认证,是口罩出口的一道*重要的必备门槛。
其中,出口欧盟国家,欧洲合格认证(CE)是必谈的话题;出口美国,也绕不开食品药品管理监督局(FDA)。
临时入局的口罩生产企业并没有相关认证,紧急办证成为出口的必要条件之一。
有商机就有投机。时代周报记者留意到,淘宝上涌现了不少声称可以开具CE和FDA证书的商家店铺,有的声称1―2周便可以出证。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很大部分口罩厂接到的欧洲国家订单居多,CE认证更为火热。但有的新入局者给所谓的认证机构交了钱,虽然快速地拿回一堆证明,但却发现并没有用处,甚至是假证书,完全不能出关。
4月5日,中国境内具有口罩等防疫用品CE认证能力的认证机构英标管理体系认证(北京)有限公司联络人张乐润对时代周报记者坦言:“有些认证机构已经没有认证资格了,却还在接单。”
张乐润说:“印象中*少有三个客户过来咨询,说他们的货被海关扣了,就是因为他们用的证书是假的。”
4月3日,口罩生产企业工作人员刘洋(化名)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很多国内的口罩厂是*近几个月才建新厂,他们没有CE和FDA认证,存在突击办证的行为,说白了,就是买证。”
“国内的口罩生产厂太浮躁了。”张乐润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这段时间接到太多工厂的电话,超过60%的厂家只知道一个概念,就是‘做生意’,用什么标准他们不知道,只需要把生意谈下来,钱会给足,就这么简单粗暴。”
张乐润介绍,实际上,欧盟根据用途将口罩分为两类,一种是医用口罩和个人防护口罩。
据国家认监委披露,医用口罩需加贴CE标志,根据口罩产品无菌或非无菌状态,合格评定模式也不同。
其中,无菌医用口罩必须由授权公告机构进行CE认证;非无菌医用口罩,企业只需进行CE自我符合性声明,不需要通过公告机构认证。
不过,非无菌医用口罩在后期要面临被抽查,质量依旧不能忽视。“我建议口罩厂还是要沉下心来做一点工作。”张乐润表示,疫情期间,来他公司做认证的很多口罩厂无法通过认证。
张乐润还告诉记者,倘若要拿到正规证书,一套完整的认证流程下来,差不多要4个月到半年的时间。
监管逐步收紧
就这样,新入场的口罩玩家们还未能成功出海,就被国内不合规的认证机构“坑”了一把。
但在口罩出口市场,还远不止这些“花招”。
“现在搞不清楚真实的市场需求有多大,假订单到处飞。”刘洋透露,“工厂谈的订单是很多的,每天询单的人都不停地找过来。但是,很多订单都没有下文。”
奥美医疗方面也提示,“我们发现海外的商务订单信息比较混乱,有不少贸易公司拿着同一个源头的订单在市场上询价,量非常大,报价差异也非常大。所以投资者要理性看待口罩出口的这个事情”。
在刘洋看来,除了假订单之外,“白板”生意更是令整个口罩市场乱象横生。
据刘洋介绍,“白板”是口罩行业内的一个术语,指的是没商标、没包装的口罩,经过有需求的工厂收走,加上包装,配上认证出售。
催生如此行情的原因是,一方面工厂产能不足,另一方面工厂缺乏认证或者资质。时代周报记者分别在不同的“口罩出口交流群”中都看到了倒卖“白板”的商家。
“建议坚决打击白板交易,其次是处理不合规的认证。”刘洋建议。
据市场监管总局网站4月5日消息,为有力支持全球抗击疫情工作,规范认证市场秩序,决定即日起,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用品领域认证活动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虚假认证、买证卖证等认证违法行为。
商务部官网消息,自4月1日起,出口医用口罩向海关报关时,须提供书面或电子声明,承诺出口产品已取得我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符合进口国(地区)的质量标准要求。
“海关现在要求要有注册证,这个都是老厂才有,新的都在等着批。”张强因为只有备案,没有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而无法出口。
“口罩出口的新规出台很有意义。”4月5日,一位一直在帮海外朋友沟通国内口罩资源的业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直言,一方面,口罩出口市场规范之后,可以帮助一些企业减少出口的风险;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国家在国际贸易上树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