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所长董占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处副处长杨雅云等蚕桑专家一行9人,到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检查“2020年云南省农科院
横穿过几万亩连片的桑园,检查组便来到松梅村养蚕大户自炳跃家的养殖基地,绕过几间小平房后,占地400多平方米的养殖大棚就出现在眼前。“这个大棚现在能养35张蚕,我家两口子**就可以喂完。”自炳跃高兴地说:“要是在以前,盖这么大面积的蚕房,至少需要10万元钱,现在这个塑料大棚只用了5万多元钱就盖好了。经过项目的实施加以改造后,原来只能养15张蚕的大棚,现在可以养35张,而且劳动力减少了70%。”
据悉,祥云县近年来雨水不丰富,生长在山坡上的桑树大多枝叶稀疏,但炳跃家种植的桑苗却绿油油的,十分引人注目。仔细一看,桑树根部一条条黑色的塑料管像脐带般连着每一棵桑树,桑沟里的魔芋也已冒出淡紫色的浅芽。
“为了不断提高土地的产出,增加桑农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祥云县积*探索‘党支部+水肥一体化滴灌+间套种’桑园种植管理模式。”祥云县茶桑工作站站长杨琼臻介绍,历经几年的潜心研究,按照项目任务书的完成指标,不断实验,不断提取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如期完成了项目实验性阶段的研究,并走出了“桑园+魔芋”“桑园+蔬菜”“桑园+秋豌豆”“桑园+中药材”的多元化生产、多维度增收的路子。
在祥云灵杰芝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烤茧机的轰鸣盖住了来往车辆的嘈杂,打包待发的桑切片、桑皮、桑叶堆积如山。“我们昨天刚发了30吨桑切片到广西玉林。”合作社负责人刘合武自豪地说,合作社不仅提供栽桑养蚕技术服务、收烘茧、做丝绵被,还变废为宝,把老百姓养蚕后剩下的桑叶以700元/吨,桑条以152 0173 3840元-180元/吨的价格进行回收利用,以“订单+加工+销售”的方法,为老百姓脱贫致富增加收入。
据了解,为推进生态高原特色产业建设,祥云县结合产业扶贫工作的开展,以“2020年云南省农科院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试点专项——蚕桑产业为主导的乡村发展模式”项目为依托,整合省、州、县三级蚕桑专家
截至目前,该县桑园面积达到95788亩,2020年养蚕139723张,产鲜茧6385吨,蚕农销售鲜茧收入达22879万元。蚕种饲养量、鲜茧产量和农民售茧收入居云南省第二位、大理州**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