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服企业一月激增826家,疫情之后过剩产能何去何从?

百检网 2021-12-29

  3月16日,搜于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搜于特”)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的10万级净化车间已装修完成,并已投入生产使用。此前,搜于特公告称斥资2亿元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医疗用品公司,该子公司经营范围涉及医用卫生口罩、防护服等医疗器械及相关产品,预计3月中旬投产。

  无独有偶,3月10日,国内家纺龙头孚日股份(002083.SZ)公告称,公司拟出资设立一家安全防护用品类公司,该公司名称暂定为山东孚日安防科技有限公司。公告显示,该公司拟引进生产涵盖防护服、口罩等产品的全产业链相关生产线,产品覆盖无纺布以及包括手术衣、防护服、口罩等医疗产品。

  实际上,自疫情防控以来,各地医疗物资需求激增,已有多家纺织服装企业纷纷转产防护服。蓝鲸记者查询天眼查发现,2020年2月1日-3月5日,我国共新增826家经营范围含“防护服”的企业,与去年同期比较,防护服企业同比增速高达2,565%。

  目前,疫情在全球蔓延,生产口罩、防护服的企业受到市场高度关注。中国服装协会指出,因众多服装厂纷纷转产,国内防护服产能正在慢慢提高,产能已达97.5万件/日左右。资本市场中,防护服概念股也应声上涨,报喜鸟、搜于特、华纺股份等个股涨幅靠前。

  不过,令业内担忧的是,大量上市纺企涉足防护服、口罩等领域,不排除其中一部分是为了蹭热点或借机炒高股价,而这部分企业在疫情过去之后,很可能面临产能过剩的危机,企业前景堪忧。

  转产为契机,纺服企业进军医疗用品领域

  疫情期间,各地医院及其他场景防护服需求激增,多家纺织服装企业纷纷转产。一方面,一些纺服企业以转产防护服为契机,正式跨界进军医疗用品领域;另一方面,为填充市场需求,不少服装企业积*改造生产线,投入防护服、口罩生产中。

  孚日股份、华纺股份两大纺企均表示,随着消费者防护意识的提高,医用防护服、口罩行业具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将会把口罩及防护服等产能作为企业长期发展的业务。

  2月10日,华纺股份发布公告,因看好医用防护服、口罩行业前景,公司拟投资1000万于滨州生产医用口罩和防护服,生产车间面积152 0173 3840平方米,建设周期为3个月。

  除孚日、华纺外,还有搜于特、森马服饰、罗莱生活等知名企业进军医疗用品领域。对于服装企业跨界进军医疗用品领域,服装行业分析师马岗认为,医用、非医用防护服、口罩这块儿国内没有领导性企业,特别是口罩,需要国内企业建立专业研发能力,而不是赚快钱。从未来看,国人的健康意识会提升,这块儿会有持续性需求,特别是物业、交通、物流、生活超市等公共服务类机构相关人员,但个人消费部分是低频消费,空间有限。

  一位广州医疗器械企业负责人表示,防护服生产本身技术门槛低,只要达到相应标准即可,发展该部分业务的公司未来将会面临激烈竞争。

  头豹分析师认为,目前中国正处于医疗防护市场教育期,市场空间广阔。未来,医疗防护用品品牌化发展将成为趋势,企业应借此机会建构品牌获取更多市场份额。

  此外,还有不少服装企业也纷纷改造生产线,投产防护服、口罩等。其中,水星家纺已将服产线改造为非医用防护服生产线,日产能2000套;红豆股份目前生产民用防护服产能为150万件/月,民用隔离服产能为30万件/月,医用防护服产能为15万件/月。

  全球疫情蔓延,迎来阶段性机会

  随着疫情向全球蔓延,意大利、韩国、日本、伊朗等国感染人数迅速上升,各国政府开始采取措施防控疫情,口罩、防护服等产品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3月4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国内防护服的生产供应已经由十分紧缺转为能够满足需求,但防护服的生产供应仍不能放松。

  曹学军指出,目前疫情在全球多个国家出现,部分地区疫情在加剧,防护物资也出现了紧缺的情况。中国是防护服生产的大国,我们也鼓励国内防护服的生产企业积*对接国外需求,按相应标准规范生产出口,为全球共同抗击疫情作出贡献。

  目前,世界范围内面临口罩及防护服短缺问题,国内产能则是全球抗疫中的关键一环。中泰证券指出,从需求端看,海外疫情滞后于中国,目前处于爆发早期,疫情严重地区口罩、防护服紧缺。从供给端来看,为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和增加对外出口,国内还需持续增加防护服、口罩产能。

  中信建投分析师认为,短期来看,全球防护消杀用品供不应求,目前多国防疫物资出现短缺,消杀防护耗材短缺需求只增不减。预计相关企业将获取大量海外订单,迎来阶段性增长机会,业绩可能出现暴增。

  值得注意的是,跨界医疗用品的孚日股份、华纺股份都拥有国内外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据了解,华纺股份销售网络覆盖北美洲,非洲,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孚日股份则表示,公司会将口罩、防护服等作为常年的产品进行长期经营,并充分利用公司在国内外庞大的营销网络,在国内外市场进行销售。

  资本市场方面,华纺股份股票交易在3月6日、3月9日两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换手率达到27.64%。3月11日,孚日股份收盘股价报8.06元/股,涨3.73%。

  疫情之后,转产企业何去何从?

  疫情期间,国内服装企业转产医护产品不仅可以填补市场需求,还能减缓因疫情影响无法开展其他业务的损失。那么,疫情过后,这些转产企业该如何面对大规模的市场需求回落?

  对于企业担心防护服、口罩等产能过剩的问题,国家发改委负责人曾于2月3日表示,支持企业复工生产口罩、防护服,按1倍以上的规模组织产能、准备原料、启动增产增供。企业不用担心未来产能过剩,疫情过后,政府对富余产量进行收储。只要物资生产符合标准,企业可以开足马力组织生产。

  蓝鲸记者从多位服装企业负责人的采访中发现,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转产只是疫情期间的过渡选择。考虑到短期无法回收设备和原材料的投资,多数企业的生产线改造、医护用品产能都控制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内。

  华纺股份表示,由于医护产品业务涉及的产能、产量、收入水平占比在公司中还比较小,目前不会将其作为公司的重点经营业务。从红豆股份约6万件/月的防护服产能来看,涉及的销售收入约为1200万元/月,相较于2018年营业收入24.83亿元,该部分收入占比较小。

  红豆股份某负责人告诉记者,不同的防护服有不同的生产标准,医用级防护服的生产除了需要搭建净化车间,还要用到复合无纺布等原材料,与口罩相比,制作周期长,投入成本大。因而,公司在转产时会基于改造成本来投入资源。

  业内人士指出,疫情过后,市场需求大量回落是必然。对于企业来说,抱有投机心态生产防护服等医疗产品十分危险,已经转产的企业则需要考虑如何获取市场份额、优化产品结构。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