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楚县多来提巴格乡13村650亩试验地属于重度盐碱地,去年这地块棉花实际单产只有90公斤/亩,而今年这块地应用盐碱地治理及“干播湿出”技术,棉花大大提高出苗率,长势明显好于往年,预计亩产量在350公斤左右。近日,由巴楚县人民政府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主办的“南疆盐碱地治理及‘干播湿出’节水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现场观摩会在巴楚县胜利乡召开。与会专家认为,盐碱地治理及“干播湿出”节水增效关键技术示范效果明显,有效解决南疆盐碱地治理和水资源紧缺的难题,实现“节水、控盐、增效”。
据悉,新疆灌区盐渍化耕地约3500万亩,占灌区耕地的37%左右,而南疆盐碱耕地占灌区耕地比例高达50%左右,严重制约农牧民增产增收和生态建设。根据中国农科院与巴楚县人民政府签订的农业科技合作协议,西部中心在巴楚县成立南疆综合试验站,重点围绕盐碱地改良、林果业提质增效、作物新品种引进示范等方面开展试验示范和技术指导。针对南疆水资源紧缺和土地盐渍化较重的实际,试验站今年在巴楚县建立试验示范基地152 0173 3840亩,通过实地勘察、取样,把示范基地划分为重度盐碱地、中度盐碱地和中低产田,并根据不同地块盐渍化程度设计不同改良方案,集成示范盐碱地治理及“干播湿出”节水增效关键技术。
南疆综合试验站站长王伟介绍说,多来提巴格乡13村试验地没有进行冬春灌压盐压碱,于4月15日直接采用“干播湿出”及侧封土技术进行播种,出苗水及第1次滴水时配合滴施土壤改良剂,其余田间管理同大田生产一致,但由于受疫情影响,7月底后并没有再滴施任何肥料,全生育期共滴水6次,节水300立方米以上,但长势很好。
了解到,该试验地不但集成示范盐碱地治理及“干播湿出”节水增效关键技术,同时还引进优质、高产、早熟、抗逆性强的棉花新品种“中棉所96A”,该品种纤维长度32.3厘米、纤维整齐度84.8%,市场推广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今年在巴楚县示范种植2000亩,同时在伽师县、莎车县、三师等地正有序开展示范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