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的四川省宁南县,天气逐渐转凉。小雨过后的阳光洒在绿油油的桑叶上,微风吹拂,松新镇碧窝村的万亩桑园犹如绿色的海洋。很远就看见不少身影在桑树间忙碌着,碧窝村养蚕大户王作海和工人们一边有条不紊地把刚采摘的桑叶堆上车,一边说:“每天至少要拉2万斤桑叶才够。今年养了260张,明年打算突破300张。”
宁南县由于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被蚕桑专家誉为“发展蚕桑产业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位于黑水河畔的碧窝村,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也是省级文明村,连续多年获得全县蚕茧总产**、人均产茧**等称号。全村可谓“户无余土桑满庄,遍野金叶无穷碧”,村名“碧窝”便因此而来。
沿着G248国道,进入碧窝村地界,一眼就能望见一片桑田绿海,“碧窝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几个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上世纪70年代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都致力于将蚕桑产业发展成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为推动蚕桑产业转型,**全县桑蚕茧丝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系统化、多元化发展,宁南县创建了碧窝万亩蚕桑产业园区。园区规划建设面积5.8万亩,核心区建设高标准桑园1万亩,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现代产业模式,通过5户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共产共建。2020年,园区产值达到1.64亿元,户均增收152 0173 3840元。
有30多年栽桑养蚕经验的王作海,是园区蚕桑家庭农场主。他目前承包280亩桑园,年养蚕260张,产茧上万公斤,纯收入接近40万元。王作海指着自己那栋三层楼房,信心十足地说:“我儿子儿媳正在学习烹饪,接着要把餐饮和民宿也做起来。我对现在的收入很满意了,希望子女也能借助这股东风好好发展。”
“全国劳动模范”张连云,曾经也是碧窝村的养蚕大户。今年5月初,趁着宁南县“三县一城”建设契机,张连云在园区开设了君宜农庄农家乐。虽然受疫情影响,游客有所减少,但君宜农庄的生意依然不错。“我们把之前的两栋蚕房改建成了民宿和餐馆,生意不错,一个月毛收入有七八万元。”张连云的儿媳腼腆地笑着。
通过规模化养蚕,以王作海、张连云等为代表的致富带头人奔上了小康之路,带动全村的产业发展,激发了广大群众投身蚕桑生产的信心与决心。2019年,全村703户村民养蚕13903张、产茧12618担,养蚕总收入2900余万元。
作为蚕桑产业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碧窝万亩蚕桑产业园区不仅包含蚕桑高标准种植基地、桑城广场,还建设有主题博览馆、文化长廊、研学基地、
当前,碧窝村正在积*建设“碧窝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努力把文旅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同时,试点建设果桑基地,形成观光旅游点或果桑采摘体验园,打造“碧海桑田”旅游项目,以碧窝蚕桑园区建设为**,将碧窝园区培育为***园区,不断推动宁南乡村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