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上午10时许,位于新疆石河子市某纺纱厂车间里,一条条全自动化的纺纱流水线正在高速运转。机器轰鸣声笼罩着整个厂房,不闻人声。空气里,除了粉尘,还悬浮着丝丝缕缕的棉絮,随着流动的夏日热浪,时而飘起,时而落下。
从皮棉、并条、粗纱、细纱再到落筒……一片薄薄的棉花在复杂的生产工艺流程中摇身变成细而紧实的棉纱。对于纺纱企业来说,棉花产业属于他们的利润,都在这摇身一变之中。
纺纱厂负责人李贵来,是一位久居新疆的山东人,已经涉足棉花产业30余年,除了纺纱、储存贸易之外,他同时还经营着3个轧花厂。
一头连接着棉农,一头连接着下游消费端,李贵来对棉花产业中的变化以及棉价走势异常灵敏。截至7月20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3128B)均价为 152 0173 3840元/吨,同比上涨40.57%;郑棉期货主力合约收盘价为16685元/吨,同比上涨39.27%。仅5月中下旬以来,郑棉期货主力合约就上涨了近1500元/吨。
“棉花涨得太快,我们现在订单都不敢接,觉得棉花(价格)有点偏高了。”李贵来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按照往年的进度,这个时候的订单理应排到了10月份;但是,今年公司在上周才接了一笔9月份的订单,往后的订单就不敢接了。
棉花库存告急,订单价格不合适,是李贵来拒接订单的原因。近一个多月以来,棉纱价格涨幅明显小于棉花,导致纺纱企业利润迅速被压缩。李贵来根据市场价测算,期间,他的纺纱利润被吞噬了约1000元/吨。这意味着,在棉纱价格没有出现明显跟涨前,多接一个“廉价”的订单等于要承担未来少赚钱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影响棉花价格的“两只靴子”先后落地――7月2日,市场期盼已久的储备棉轮出终于启动,计划轮储量为60万吨;7月21日,70万吨棉花进口滑准税配额进一步下发,已有企业拿到配额证。
无论是抛储还是配额下发,都是增加了阶段性供给,对棉价的影响理应偏空。不过,棉价走势并不按常理“出牌”,反而一涨再涨,令不少行业人士错愕不已。7月22日,郑棉期货主力合约尾盘快速拉涨,*高涨至17175元/吨,刷新2018年9月以来新高。
棉花价格为何无惧利空持续上涨?棉花产业参与者正在经历什么?业内对新一季棉花价格持何种态度?经济观察报通过走访新疆地区多家企业了解到,产业人士普遍预期今年新花抢收几成定局,市场提前交易抢收行情有望进一步推高棉价,但是,风险无处不在,当前的产业情况是“每个人都害怕,但没有人退缩。”
“订单不敢接”
新疆是我国棉花的主要产地,因此有“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的说法。据国家统计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数据显示,在1949年,新疆棉花产量只占全国的1%。2012年,新疆棉花产量占比超过50%,在此后几年的时间里该数据持续升高,到了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已经占到全国棉花产量的87%。
7月19日下午,经济观察报记者在呼图壁县云龙棉业集团(下称“云龙棉业”)优质棉花基地见到了云龙棉业总经理陈志满和棉田基地负责人肖勇;其所作所为昭示,无论是企业的经营者还是农户,都在时刻关心着新一季棉花的长势。
据了解,为了保证棉花生长期里拥有充足的灌水和肥料,同时防范“偷水”现象,近一段时间,肖勇每晚都会把车开到田间地头,一整晚都睡在车里。“他在车上睡了一个多月,就害怕水被人偷掉,害怕肥料施不到位,害怕工人管理不好;在车上睡了一个多月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小伙子,现在都瘦了20来斤了。”陈志满说话时眼里满是感动。
丰产,丰收,新花上市能卖个好价钱,是以肖勇为代表的农户*朴实的愿望。
近期,棉花价格不断向上突破,无论是现货还是期货价格,都同比去年上涨了四成。截至7月22日,今年以来,棉花期货主力合约涨幅达13%,其中,仅7月份就贡献了一半的涨幅。从5月27日以来,每吨上涨超过1800元。
棉价持续走强,给种植农户带来新棉上市乐观的心理预期,而对于一头连接农户,一头连接织布、服装等企业的纺纱企业来说,当前正经历着“订单不敢接”、“棉花库存告急”、“利润被持续压缩”的不利局面。
李贵来告诉记者,当棉花价格涨到17000元/吨上方,纺纱企业依旧有利润可赚,但是已经没办法和之前的利润相比,据其测算,每吨利润大约减少1000元左右。究其原因,李贵来表示,“*近棉花价格涨得太多,棉纱价格没有跟上。”
上半年李贵来的经营策略是“逢低买棉花,逢高卖棉纱”,随用随买为主,以保证利润的*大化。据介绍,公司一般会提前接两个月后的订单,但是,近期随着棉花价格先后突破16000元/吨、17000元/吨之后,李贵来接订单变得越来越谨慎,“现在订单不敢接,没法接”,他担心,棉花价格上涨而接订单的价格偏低。
据李贵来介绍,往年这个时候,公司早已经在接9、10月份的新订单了,但今年情况有点复杂,一边是纺纱利润被压缩,市场对后期棉价看涨预期强;另一边是公司棉花库存缺口已现,库存数量已经降至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
李贵来向记者进一步解释道,“棉纱价格原来是26000元/吨,调整到26500元(下游)还可以接受,但调到27000元,下游就有点接受不了了。以40品种为例,现在涨到28000元,相比于之前27500元,只涨了500块钱,而同一时间段,棉花价格涨了1400-1500元。”
据华瑞信息统计数据显示,国内棉纱32品种利润在今年3月份一度接近2500元/吨,利润水平达到近十年的*高点。随着6、7月份棉价上涨,纺纱利润已降至1500元/吨附近。
李贵来拒接订单的底气,还来自于他对于后市的乐观预期,“受疫情影响,海外对中国棉纱的需求量很大,后期不怕没有订单。”他说,现在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等棉纱价格再往上逼一逼再说。
“新棉抢收几成定局”
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数据显示,截至7月2日,全国累计销售皮棉589.6万吨(产量595万吨),同比增加67.7万吨。截至5月底,全国商业库存357万吨,同比下降20万吨。
2020年2月以来,中国棉花工业库存明显增加,疫情严重时属被动,后期为主动。2021年3-6月平均约45天用量,为2014年度以来高位。这表明,市场对后市预期普遍向好。
天风期货软商品研究员陈晓燕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7月份开始棉价出现上涨,主要是交易两个预期:一个是新棉收购抢收籽棉的预期,一个是秋冬旺季的预期。她进一步分析到,一般8-10月是下游秋冬订单下单和生产的旺季,5-7月是淡季。市场发现虽然下游经过2-3个月纺织淡季,纺织库存并没有明显累积,纺织厂纱线库存还在低位,并且利润还保持在较高水平,那么在旺季来临前,一定会增加原料采购,提前备货。
经济观察报走访了棉农、轧花厂、纱厂等产业上下游,对于今年新棉上市的情况,产业普遍认为一场新棉抢收大战不可避免。
多位产业人士告诉记者,新疆地区轧花厂数量和生产能力在近两年内增长较为迅速,在需求比较好的情况下,大概率还是会出现抢收的情况。“不收(籽棉)就没有了,不收就等于等死。”陈志满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轧花厂在员工费用、利息折旧、财务开支等方面,一年的开支至少也要近百万。“不收的话就等于等死,收的话就是赌一把,也许就赌赢了。”
陈志满坦言,今年产能多,新棉抢收预期强,今年新棉收购价即使上涨到了8、9、10块钱他也得收;同时,他也意识到,价格越高,存在的风险就越大。尽管,棉花行业“每个人都害怕,但没有人退缩。”
李贵来也持相同的看法。“去年本来大家都比较担心,但是结果后期给了机会,价格上来了大家都赚钱了。今年大家的想法就更乐观了,现在很多生产线都增加了一半,不收咋办,设备‘吃不饱’啊。”李贵来说。
李贵来也认为,“今年的新棉收购风险巨大”,不过,在他看来,到了新棉收购的时候,市场给出多少钱,就得收多少钱,这是没有选择的事。“收购高峰期就10天,真正拿货可能就一个礼拜,没有选择,干就是了。”
风险与安全垫
值得注意的是,7月2日,中国储备棉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储备棉轮出公告,市场期盼已久的储备棉轮出终于落地。公告发布当天,国内郑棉期货“不跌反涨”,各期货合约均有不同程度的涨幅,其中主力09合约当天大涨近400元/吨。
显然,本次抛储并没有对市场形成明显利空。鲁证期货德州营业部总经理唐震告诉记者,**,本次抛储市场预期已久,盘面上对其已有反映,抛储量也难以对价格形成压制;其次,在熔断机制上,若国内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3128指数与CncottonB指数均价)连续三个日累计跌幅超过500元/吨,暂停拍储。这意味着对棉价将形成有力支撑;此外,从国储棉存量上看,基本已无库存压力。
日前,有企业称已拿到棉花进口配额证,此次发放的棉花进口滑准税配额数量为70万吨,全部为非国营贸易配额。一位棉花行业人士分析表示,根据规定,其中,40万吨限定用于加工贸易方式进口,30万吨不限定贸易方式,由于40万吨加工贸易基本不影响国内的供需问题,所以,30万吨的贸易量实际影响明显缩小。
经济观察报记者走访了解到,相对于去年的风调雨顺,今年新疆棉花在种植前期遭遇了冻害和大风等多种天气影响。但多位产业人士表示,当前还无法准确判断单产的实际情况,不过在种植进度上,棉花整体是出现了比去年同期晚10~15天的情况。粗略预期,严重区域减产或达到10%,大部分区域在5%以内。*终产量情况,还需要等到8月红花见顶和9月定产以及后期霜冻的时间来确定。
李贵来告诉记者,纺纱企业要用棉花只能陆续地买入。“产业的心态就是越涨越不敢买,越等越坏事,*近产业普遍存在没买多少货的情况。”他直言,他的纺纱厂大约还有4000吨左右的缺口,才能和新花接上。
对于棉价后期走势,李贵来虽然看好抢收行情,但30年的从业经验告诉他,对未知要保持谨慎,“谁都不敢对未来的价格有一个肯定的说法。”
唐震对记者表示,他对棉花价格长期看好,预计下半年棉价行情震荡向上,原因有四。**,棉花库存已经从1000多万吨降到了比较低的水平,有库存盈利。第二,随着国内疫情的控制,消费也在逐步恢复当中。第三,降准可能开启了中国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方向。第四,今年棉花的种植面积减少,供应将相应下降。
陈志满表示,经营棉花生意,*重要的是防控风险。他表示,他的安全垫是足够长、足够分散的产业链,一旦出现风险,其他产业可以弥补棉花上的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