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第156 0190 260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开幕。“2021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则将于10月20日至21日在成都举行。
论开放发展,广交会扮演着城市乃至全国对外实现货物与服务开放的“窗口”,它更是成都企业对接国内外市场,推动自身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成都今年参加线下广交会的企业共计17家,涉及电子消费及信息产品、五金、工具以及汽车配件等。
讲创新驱动,创交会则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成都经济发展的内核。活动期间,数字经济领域**专家学者、国内外商业**、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热点城市、知名高校、**投资机构、**创新载体、核心产业集团、创新产业园区、行业协会商会、创新代表企业等将齐聚成都,共同探讨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新技术、新应用。
开放,创新,构成成都别具一格的城市气质。
A
广交会上觅新机
成都女鞋“走”向全球
10月15日至19日,第156 0190 260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称“广交会”)首次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在广州举办,对众多外贸企业来说,意义不言而喻。成都子午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易东为此已准备了两个月有余。“线下广交会的恢复提振了行业信心,我们精心挑选了重点产品在线下展出,为展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易东如此重视广交会,不无道理。作为全国范围内历史*长、到会境外采购商*多、成交效果*佳的展会,广交会为众多参展商带来外贸订单。尤其是疫情下,外贸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广交会重启线下的意义重大。从1998年至今,连续参加了45届广交会的子午公司,见证着广交会一步一步的变化,更在发展壮大中感受着城市对外开放的活力。
瞄准成都女鞋 到全球市场大海中“游泳”
创办于1957年的广交会,原名“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那时,广交会几乎是中国企业对西方国家市场贸易的**通道。改革开放之前,广交会只有通过外贸专业总公司组团参展,而在改革开放以后,数以万计的中国企业开始瞄准广交会这个出口。
老广交会人都清晰地记得,很多企业老板为了能够“挤进”广交会费尽心机:有的企业家试图翻墙进展馆被罚款,有的在周边宾馆挨个敲门推销产品……“那时国内很多代工企业、出口贸易企业,只要搭上出口的‘快车’就不愁发展,广交会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平台。”易东回忆起20多年前**次参展经历,感触颇深。
通过广交会,成千上万的“中国制造”走出**,走向世界,这其中就包括了成都女鞋。“立足国内,其与广州、温州、泉州齐名,并称为中国鞋业的‘三州一都’;放眼国外,成都女鞋一路从俄罗斯攻城掠地至欧美、中亚等市场,出口贸易额年年攀升。”在易东看来,从传统制造行业的粗犷发展,到小订单小批量化柔性定制,再到如今“成都制造”女鞋走遍全球,几乎全世界都知道,高品质、高难度工艺的真皮女鞋只能在成都做,这也成为了公司20多年来专注于女鞋贸易的根本原因。
扩大朋友圈 把“脚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对于易东而言,有好品质货源固然重要,但“通道”同样是关键,毕竟这关乎着成本、定价,也决定着市场和产品竞争力。“以前出货,大多依靠铁路运输至广州转到香港,再通过海运分发国外市场,这就大大提高了成本,也造成了海外市场拓展和同类产品竞争力下降的困局,而这一切都和城市的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息息相关。”
一个细节习惯,以前易东参加广交会或者是国外各类大型展会,都会随身携带一张中国地图,并事先在地图上用红色标记出成都的位置,如今办公室还保留着这样的地图,但却不再带去展会。“印象很深,以前参展时和国外客商沟通交流,他们对于成都这座城市知之甚少,当然除过大熊猫,但我心中总是想着,我们还有很多特色产业,譬如女鞋制造。”
近十年来,变化一直在发生,易东感受到了。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成都已然构建形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共开通国际(地区)客货运航线131条,国际班列覆盖55个国外城市、17个国内城市,与全球23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成都已从内陆腹地跃升为开放前沿。“城市对外开放的不断跃升,给予了像我们这样的中小外贸企业通道上的支撑、展示推介产品的信心和更多拓展海外市场的机会。”
从2019年全年出口销售额635万美元,到2020年出口销售额680万美元,再到2021年预计出口850万美元,皮革鞋类主要产品市场更是分布在欧洲、中南美和北美各国……真正意义上让成都造产品“走”了出去。易东告诉记者,公司成立之初,参加广交会只有一个标准摊位,目前公司已经拥有6个摊位,成为广交会VIP参展商、成都团鞋类**的品牌摊位。“感觉一年比一年好。展区一直在增加,一直在扩大,每年的产品越来越多。从我们展台走过的人都是从不同国家来的。你在这里,就会有客户过来,不用一个一个市场去跑。”
现在易东每次和客商交流时仍然让他感触颇深,但不同的是,现在的客商提及成都给自己的感觉总像是在成都住过很久的“老朋友”,在他们的聊天对话里,甚至能听到互相分享哪家火锅好吃,哪些企业又在成都投资种种“细节”。“随着成都这些年在国内外知名度的不断提升,企业也获得了更多打开全球市场的机遇,采购商对成都的了解也势必让其为我们投来更多目光和注意。”
借助开放机遇 期待通过“1+1>2”寻找合作双赢
“希望通过广交会,帮助我们的出口业务找回老朋友,也希望在国内采购商面前,展示我们的实力,育新机、开新局。”在广交会现场,易东在交流时充满期待地表示,作为我国外贸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广交会连续3届“云端”举办后,这次重启线下展览,也是广交会历史上首次线上线下融合举办。“这种模式将成为广交会未来发展的新特点,有望实现多赢,但也是我们这样的‘老’外贸企业遇到的新挑战,无论是在人才培养,抑或是模式创新上,都需要时间来适应。”
今年广交会,子午主要是采取线下参展的方式。“尽管受疫情影响,预期的客人来访数可能会不尽如人意,但公司依然按照之前的摊位数量和精装修标准来准备,参展产品尽量突出公司优势、区域特色。”易东直言,外贸企业转场国内并非易事,无论是研发创新,还是营销模式创新,都需要充足的资金投入做保障,国家减税降费政策释放的红利,恰恰为企业增加了现金流,“我们这次广交会*期待的就是寻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发挥我们在产品设计生产和货源供应上的优势,和在营销模式、渠道创新方面具有优势的企业进行合作,进而实现‘1+1>2’。”
“线下广交会,可以实现同一时间窗口的集中展示。客商不只看我们产品,还可以看其他同行的竞品,通过对比体现出我们的技术等优势;同时我们对很多客商做产品发布,效率就会高很多;但线上互联网工具的应用,则可以使得商品长时间和跨区域呈现,这也是广交会近年来*大的变化。”易东直言。
从“双机场”的空中航线辐射、中欧班列的地面市场延展,再到现在中国(成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市场采购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城市开放的种种探索和实践带来的红利,对于外贸企业而言,无一不意味着机遇。但易东也强调,“无论是‘触网’转型也好,抑或是坚持线下展示也好,还是要认识到,企业只有苦练内功,不断提高附加值提升质量,才能让产品成为‘硬通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