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皮毛业由发达国家向我国转移。加上毛皮化料新品种不断推陈出新,使得2003年的国内皮毛市场百花齐放,展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1、 从工厂的规模上讲,小厂家费用低,“船小好掉头”,主要从事一些“短平快”的加工项目,如较简单的半成品加工,较低档的羔猾皮加工,较简单的单色及双色品种加工,打残酷的价格战,赚取较微薄的利润;大厂家势力较雄厚,主要从事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加工,如毛革两用,吊染狐狸及水貂皮。
2、 从区域来看,广东毗邻香港,与欧美市场紧紧相随,主要以吊染为主,而且原料皮多为水貂;浙江技术实力较强,主要加工毛革两用皮,原料以猾子皮、绵羊羔和进口兔皮为主;河北依托传统皮毛市场,品种齐全。大营、留史以狐狸皮单色和草上霜为主,辛集以印花、蓝狐皮仿貂皮和猞猁皮为主;东北因地域特点,多以羊剪绒制品为主;河南仍以羊皮皮鞋里皮半成品为主,但由于原料皮价格大幅上扬,产量及效益都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山东仍以羔猾皮服装为主,但遇到了市场萎缩及毛革两用争抢原料皮的尴尬的局面。
3、 从皮板花色上看,由于2003年新上毛革项目较多及国际市场的影响,应该说2003年处于由传统低级绒面、重涂向中**绒面、多风格轻涂的轻型时期,所以基本无主打产品。从年初的“丛林”效应到后半年的滚涂、轻涂、基本都处于一种较盲目的追随,而没有真正提高内在质量,对水场加工不够重视。当然也有一些产品可以与欧美产品比美,但产量不大,没有形成规模效益。
4、 从毛被上看,2003年还是以传统单色及草上霜和双色为主,但已出现了向细皮美化学习靠拢的趋势,从“微风”效应到尖板同色,又到“梦幻”效应,而2002年的印花,扎染则少之又少。 (姜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