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鞋城”紧张规划
8月23日,许昌市政府召开了一次关于“中部鞋城”的座谈会。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中部鞋城”.是许昌市政府的一个设想,目前尚处论证阶段,主要是想吸引东部沿海各类鞋企聚集,以使许昌成为鞋业生产基地。
而在此前,关于引“东鞋”入豫,7月份,河南省贸促会组团赴浙江温州、福建晋江等地鞋厂招商,8月20日,“中国郑州鞋业贸易洽谈会”也首次在河南召开。同时,省内的安阳、新郑、荥阳、兰考等地,也有类似的鞋业工业园计划。
一位业内人士称,承接鞋业、服装业等东部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中西部省份都积*争取,早几年便有这方面声音,但是,也就是*近一两个月,这种声音骤然多了起来,相关招商机构也都纷纷行动起来。
据了解,鞋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劳动力成本等因素,一般20年左右就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转移,由劳动力成本高的地区向相对较低地区转移生产基地。“目前,中国基本形成三大制鞋基地,一是广东地区,以台资厂为主体,主要是来料加工,供应阿迪达斯等;二是福建晋江,以安踏等为代表,主打运动鞋,以内销为主;三是浙江温州,以奥康等为代表,主要是皮鞋。经过20年左右的发展,这些企业目前处于产业大转移的关键时期,这对河南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河南骆驼鞋业董事长杨宏伟说。
“河南省主要领导对鞋业发展很重视,有关的副省长也亲自主抓,在东部鞋业转移中,河南有优势,努努力,伸手就能抓住。”一位业内人士说。
而具体到许昌的“中部鞋城”,是不是政府借机“赶趟”?对此,许昌市政府一位官员表示,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许昌就有在国内相当有名的美菊鞋业,而现在,骆驼鞋业已成为国内单体生产规模*大的鞋厂,所以,许昌提“中部鞋城”,建鞋类生产基地,比省内其他地区更有产业基础。
据悉,许昌“中部鞋城”的详细规划不久将正式出笼。
企业推动产业发展
对于鞋业大势,本土鞋企可谓“春江水暖鸭先知”,而据了解,“中部鞋城”等设想的提出,也有骆驼鞋业等企业积*推动的身影。
据了解,目前河南本地鞋企并不太多,一些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红火一时的企业,如许昌美菊鞋业等,也先后陷入困境,规模较大的也就一个骆驼鞋业,属于民营企业,目前有职工7000多人,14条生产线,年产鞋1200万双,2004年销售收入7亿元左右。
据许昌市政府一位官员透露,骆驼鞋业目前已正式接管美菊鞋业,相关的过户手续正在办理,9月份估计会开工。杨宏伟证实了这个说法。
令人侧目的是,美菊鞋业并不是骆驼鞋业此番惟一收购的鞋厂,上世纪90年代曾位列河南工业100强的开封飞舟鞋业,早在美菊之前,也被骆驼鞋业接管,而据了解,飞舟鞋业现已开工生产。
“美菊、飞舟等国有厂衰败,主要是管理不行,销售网络落后,特别是研发*其落后,但是,他们的生产线还行,尤其难得的是有大批的熟练工人,这是我们所看中的,沿海很多鞋厂要转移,熟练工人不好招是重要原因。”杨宏伟说。
河南省内,骆驼鞋业属于那种不事张扬的类型,做企业相对稳健,而此番接连攻城掠地,或许与鞋业大转移背景有关——在外界看来,骆驼鞋业某种程度上在抢占资源,尤其是大批熟练工人。
而杨宏伟则认为,骆驼鞋业的战略是做强,原来搞贴牌,后来逐渐入门,认识到了技术、市场网络和品牌的重要性。
因此,他们在研发、管理等方面与国际制鞋巨头日本月星化成公司合作,共享技术平台,以增强独立自主的产品开发能力,现在仅技术人员就有400多人,研发机构分布在晋江、上海等地。
而为扭转90%的产品外销局面,2002年,他们将童鞋作为重点,转向内销,在上海成立销售公司,负责构建专卖店等销售网络,如今内外销比例已各占一半,并拥有了自己的市场网络资源。
据悉,骆驼鞋业的一个童鞋品牌“哇喔拉拉”不久前被“国家**推进战略委员会”评为“中国知名品牌”,属于河南惟一上榜的鞋类品牌,整个国内鞋业也仅有二十几个品牌上榜。同时,国家有关部门也准备委托骆驼鞋业制定国内童鞋的生产标准。
“我们补齐了‘短腿’,相对做强了,有了底气,才敢去收购企业,将它纳入我们的生产体系,我相信鞋业将在河南有大发展。”杨宏伟说。
另据悉,骆驼鞋业已将洛阳的牡丹鞋厂作为其下一个收购对象,目前正与洛阳市有关方面进行洽谈。
毫无疑问,东部鞋企入豫,与本土鞋企壮大,对于河南制鞋大省的雄心来说,恰如“两条腿走路”,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