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招工难,企业并非都“受伤”。
近日,记者走访了一些企业,今天,我们晒晒其中两家是如何突破用工瓶颈的——
宏力鞋业:挖掘本地人力资源
23日,泉州市泉港区宏力鞋业有限公司车间里,家住泉港区峰尾镇郭厝村的工人郭凤珠在针织线上忙碌着。曾有10多年在外地打工经历的郭凤珠,如今已是宏力鞋业的老工人,今年她还介绍村里的6位姐妹到这里上班。“在本地上班不但能减少开支,而且环境熟悉,遇事有亲戚朋友帮忙,还能够照顾家庭,同等条件下大家都喜欢在本地就业。”她说。
“近几年,我们公司充分挖掘本地工资源,突出乡情招工、亲情招工,目前泉港籍员工比例达到90%以上。”宏力鞋业监事叶杉平介绍说,去年,公司工人月平均工资达2800元以上;公司设有网球场、篮球场、读书角等文体设施,并在员工宿舍配备宽带、电视、热水器;员工福利待遇在行业中一点不比外地差,吸引了大批本地工人前来就业。“相比外地员工,本地员工更为稳定,节后返厂率达到91%以上。”他说,由于良好的用工态势,公司今年打算再上2条生产线,产量扩充1倍以上。
据了解,泉港区人事劳动部门建立健全全区农村富余劳动力数据库及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库,设立区镇村三级就业网络信息互动平台,通过举办区镇联动招聘、村企用工结对、园区企业专场招聘会、招聘会下乡、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鉴定等措施,力促企业用工与本地劳动力就业的无缝对接。“仅今年春节期间,我们就开展了1场大型人力资源市场公益招聘会及10场就业服务下乡活动,积*服务群众返乡就业。”泉港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表示。
要让员工有想头
在各国管理学中,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都被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经典基础理论。这一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每个人总是在满足需求,从低到高不断追求。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而是由更高层次的需要取而代之。
企业吸引员工、稳定员工一系列举措的不断升级,正是沿着这五个层次的轨迹发展的。从早期的不断加薪,到提供社保、养老保险等各种待遇,到开展活动营造企业文化,创造和谐的劳资关系,再到解决农民工住房、子女就学等问题……
如今,我们遇到的内地工人锐减的困惑,也是需求层次提高的反映。因为随着经济增长,各地劳动力工资差距减小,内地工人在家乡也能获得与沿海地区差不多的工资、福利。而在家乡就业,不仅环境熟悉,而且还有多年积累下来的社会关系网,比起沿海地区,更容易满足社交、尊重等更高层次的需求。
从这个意义上说,化解招工难,就要顺应这种变化,改变传统用工模式和思路;给员工一个平台,让他们通过努力实现更高层次的需求。宏力鞋业就是顺应了农民工回归故里的变化,满足了他们前两个层面的需求,同时更容易获得第三、四个层面的需求;永辉在满足员工前四个层次需求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平台,让他们确立自我实现的目标。
让员工有想头,根据不同的需求层次在企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编织新的梦想,实现生活和发展年年好、节节高。这才是化解缺工困惑的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