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体育消费生态报告》:未来国内体育消费八大变化趋势市场信息网 2016-11-27 16:11:28 来源: 搜狐体育 评论:0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联合京东大数据平台发布《2016年中国体育消费生态报告》,该报告揭露了国内体育消费未来的八大变化趋势。该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中部市场快速崛起,增速超过中西部;80后老了在运动品上更会花钱,并且女性消费潜力长期被忽视,市场巨大需电商来激发。
一、体育消费2015年现拐点,到2025年27省总规模将超7万亿
据了解,从2012年一开年,国内运动品牌企业全线进入“关店潮”。据各大运动品牌2012年年报统计,在李宁、安踏、匹克、中国动向、特步、361度这六大国产运动品牌中,只有361度去年店面数量小幅增长217家,其他五大品牌关店总数接近5000家。这一颓势维持到2014年,这一年体育类消费规模占GDP比重创新低。
但是,从2015年开始,体育消费回暖势头初现。同期,人均GDP比2000年增长了5.2倍。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体育产业会呈现“井喷”态势,目前中国人均GDP已到8000多美元的水平,但人均体育消费只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随着消费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未来体育消费潜力将更大程度释放。从2015年国产品牌市场情况来看,国产品牌呈现 五分天下的格局,其中安踏、李宁、特步、361°和匹克,同期均实现了营收正增长,其中安踏突破百亿大关,李宁实现扭亏为盈,反映出行业整体走出调整期的特征。
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梳理,去年全国31省均出台了体育发展规划,提出具体目标的 27省规划体育产业到2025年总规模超7万亿。其中,福建体育产业总规模达1万亿元。
二、超七成订单在移动端生成,移动端成为品牌渠道下沉的利器
运动户外品类的各销售渠道占比来看, 移动端已全面超越PC端,2016年上半年,全国移动端渗透率已超过七成。
西部渠道下沉效果*明显。贵州、陕西、甘肃、新疆、云南以超77%的移动端渗透率,成为全国移动端使用程度*高的地区。而浙江、上海等成熟市场的移动端渗透率反而不及前者。这表明,渠道下沉为体育用户尤其是内陆新用户,带来了更多元的购物选择,因而线上消费快速增长,新用户的移动端使用率也会明显高于老用户。
从不同等级城市的移动端渗透程度来看,城市等级越低,移动端渗透率反而越高。其中六线(上尧、遵义、郫县等)、四线城市(枣庄、十堰、北海等),领跑各线级城市,这表明, 低线级城市跨越PC端直接进入移动电商消费阶段。
三、增速*快的已不是东部市场,中部迅速崛起
从全国体育消费规模扩张来看, 中部地区增长更为明显,其消费额占全国的比重,中部八省2013年的13.8%提高至2015年的18.3%,是近两年来占比上升*快区域。东部、西部地区的体育消费比重,则从2013年的65.4%、20.8%,下降至2015年的61.2%、20.5%。
总体上来说,线上体育用品消费迅速增加的省份(除山东、浙江、福建外),均分布在中西部新兴市场,这与当地消费水平提高及电商渠道下沉、线上消费快速攀升有关。以体育用品消费增长*快的贵州为例,其社会零售品增速不仅升至全国中上游,移动端消费渗透率也是全国*高。
四、骑行、健身训练人均消费*高,户外运动消费热潮兴起
据京东大数据平台分析,从每位用户在各细分品类上的花费来看,骑行运动、健身训练成为人均消费额*高的运动项目。2014年每位用户在这两类产品上的消费指数,比2013年大幅提高了16.0%、10.3%,而基础类的体育用品等则下降了2.5%。
值得关注的是,在所有的细分品类中,到2016年上半年,垂钓用品、骑行运动消费额增速均超过75%。运动爱好者已将注意力从传统体育转向包括徒步旅行、骑自行车、露营、攀岩以及皮划艇等为主的户外体育上, 户外运动消费热潮兴起。
五、中老年的80后体育消费市场前景看好,值得趁早布局和挖掘
京东大数据平台显示,包括运动鞋包、运动服饰、体育用品、骑行运动、健身训练、户外装备、户外鞋服和垂钓用品等品类,26岁到35岁人群消费占比均在51%以上。
瑞信研究院发布的《全球财富报告2015》也显示,2015年中国中产人数满1亿,其中80后年轻新中产是正在崛起的黄金消费一代,他们敢于尝试新事物,比如海钓、骑行、户外越野。同时对运动产品品质有一定要求,更容易将运动习惯转化为实物消费。京东大数据平台预计,到2020年,现在的80后和陆续进入职场的90后群体,将会占到中国城市人口的30%,消费能力也会继续提升。此外,现在的80后消费者,将保持并发展各类体育爱好,将是未来的消费的重要力量。这意味着,80后在进入中年和老年后,仍有较大的消费潜力;他们的事业家庭基本进入稳定阶段,实际财富支配能力更强,对锻炼和品质生活,有迫切的刚需。相对现在的36岁以上的70和60后消费群体,未来进入中年以及老年的 80后一代,消费潜力更大,值得企业布局和挖掘。
六、户外消费增速两年翻两番,运动鞋包市场看好
登山、远足、滑雪等户外消费处在风口。中国夺得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权,据估算,此次冬奥会所涉及的冰雪运动带动的其他关联产业收入将达到3000亿元以上。此外,2015年国外专业品牌集中进入中国开店。从行业整体发展阶段来看,市场导入期完成。
从2013-2015年,运动鞋包的用户指数与消费指数均增长近4倍。按照这个趋势,运动鞋包企业在近两年会有较好的业绩表现,而一些持续亏损和库存压力巨大的国产运动鞋服品牌,有望在近两年翻身。
七、搭建运动跨界消费场景成热潮,体育产业生态圈概念兴起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大数据、传感器和定位系统的普及应用,让体育消费迎来 场景化革命。
2015年至今,传统行业的领军企业,以及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体育产业生态圈,迎接体育消费场景化革命。传统的体育商品生产、赛事运营、体育商品销售,以及体育消费服务等行业,相关产业分工不再割裂;体育赛事的运营,体育产品的生产,以及相关衍生品开发的环节联系的更加紧密, 行业更强调一个完整体育赛事IP的整体协同效应开发。
八、中国会是国外品牌全球*大市场,女性市场成新宠
据了解,和化妆品、母婴用品等品类一样, 中国将会成为国外运动品牌在全球*大的市场,同时也是增长*快的市场。国外运动品牌会加快布局中国市场,近几年战火会从一二线城市烧到四六线城市。除了争先下沉渠道,国外**还尤其注重占领女性运动市场。比如,耐克正在通过整合营销传播、线下体验活动、Nike+数字平台等布局,迅速占领了女性运动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0月14日,耐克女性产品线的当年营收达到57亿美元。而耐克的目标是,要在2020财年实现女性产品线110亿美元的年营收,这将占到年总营收的1/5。阿迪达斯当然也嗅到了女性运动市场的巨大商机,刚刚在维多利亚公园建立了一个“X形”的Pop-up概念空间,为年轻女性提供免费的健身训练体验。近年来,女性消费市场被看作是运动市场的新增长驱动。德意志银行综合研究报告也显示,瑜伽裤、速干服以及其他运动服饰逐渐成为消费者新欢,特别是女性服装市场,销售量越来越大。就连Chanel、H&M、ZARA等奢侈和时尚品牌,都推出了运动款产品。
而据京东大数据平台资料显示,男性体育用户占比与全站男性用户相比,高出18.29%,女性体育用户占比与全站女性用户相比,低30.01%。由此可见体育类消费,男性相对女性更有体育消费习惯。女性运动消费潜力未被释放,体育电商可以尝试从多方面满足女性购物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