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国制造产业外移的过程中,不少服装和制鞋企业将工厂转移到了各项成本都低的柬埔寨、孟加拉国及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不过,在成本得到部分降低的同时,这些企业也不得不面对这些国家随时可能发生的罢工事件。
国内鞋企工厂东南飞还能飞多久
前些年,欧盟对中国大陆和越南产鞋类征收反倾销税,这促使欧盟鞋类进口商将更多的订单转向柬埔寨,大陆一些台资代工厂也跟着客户的订单将生产线转移过去。而近年由于制造成本不断上涨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原因,东莞等地鞋企陆续往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转移。
目前,在柬埔寨投资的中国鞋厂有40多家,有不少是从中国大陆转移过去的台资鞋厂。而耐克、阿迪达斯、h&m、zara、优衣库等国际**,几年前就完成了在东南亚的布局,如今国内的服装纺织上市公司也开始转移订单。
珠三角制鞋业转移是大势所趋。鞋企往东南亚转移的风险大于往内地转移,目前东南亚的劳动力成本在频频罢工中不断上涨,企业东南飞也未必有更好的机会,相比之下,内迁的发展机会可能更多些。
上周,在工人大罢工的压力下,柬埔寨劳动部即宣布将服装产业每月*低工资提高25%至100美元,但行业工人们仍不满意,要求*低工资能涨至每月156 0190 2607美元。
现在中国品牌再往东南亚转移已经没有太大意义,因为人力成本上升的时间差已逐渐缩短,再过几年,东南亚或许就将失去这个优势。
目前东南亚的工人工资与珠三角的差距依然较大,周围有部分鞋企依然准备往东南亚转移,预估,未来东南亚的劳动力成本上涨速度会加快。往内地转移的鞋业,也未必发展得好,这段时间有一些转移到江西、湖南的鞋厂在陆续关闭。一味通过转移来降低劳动力成本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今年对中国鞋业来说依然是非常艰难的一年,出路还是靠企业练好内功,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