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成都,阳光明媚气候温暖。金堂县竹篙镇青松社区地处偏僻却山清水秀。36岁的张礼贞有些焦虑——自打去年3月回乡创办永达鞋厂,这个曾经的打工妹要面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问题,*焦心的莫过于去年年底袭来的国际金融危机。然而这一次,她却不再是为没有订单而焦急,恰好相反,她这回焦虑的事情是“订单太多,工厂的生产规模都跟不上了”。
张礼贞的情况不是个案。记者昨日从市统计局获悉一组*新的数据:今年一季度,成都规模以上制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08亿元,同比增长26.7%,比全市增长的17.3%高9.4个百分点;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1.67亿元,同比增长46.3%,比全市增长的22.5%高23.8个百分点。数据显示,从去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产量大幅下滑,到今年一季度的销售收入大幅提升,有实力的成都制鞋企业效益和产量都恢复或超过震前水平,部分企业订单量甚至比震前翻番。市经委副主任雷鸣惊表示,这意味着,如今成都制鞋产业已经迅速走过寒冬,迎来新一轮发展的春天。
危机之时
政策扶持助企业渡难关
去年下半年开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开始逐步显现,尤其是以出口加工型企业为主的成都制鞋产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国际市场的订单量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大企业大幅减产,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部分微小制鞋企业出现了关停、倒闭的现象。据估算,*低时鞋企的开工率只有50%左右。
这些现象引起了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资金链告急!市经委迅速出台了多项具体措施,帮小扶大,做优做强,促进发展,通过加大担保机构风险补偿和融资激励政策支持力度,给予制鞋企业贷款贴息,同时通过担保贷款、“一都两园”互保、联保融资机制等多项措施,提高制鞋企业自身融资能力。据悉,在市经委会议室内,就多次召开银政企三方参加、针对“一都两园”鞋企的融资对接协调会。
同时,我市在园区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土地、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产品配套、产业链招商、企业采购和对外形象展示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在*困难的时候雪中送炭,给予了成都数千家制鞋企业以*无微不至的支持与关怀。成都市古奇鞋业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刘志高表示:“是政府在融资渠道上给予的大力支持,帮助我们更快度过了危机。”
危机之机
资源融合推动提档升级
“争取支持这个产业‘危’中乘‘机’,做强做优。”在国际金融危机开始影响到成都的制鞋企业之时,市委主要领导这样批示。事实上,沿海制鞋企业大量倒闭留下的市场空白,反而给我市一些附加值高、生产规模大的鞋类企业留下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雷鸣惊认为,市场规则就是优胜劣汰,在危机袭来时,一些小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出现少数倒闭现象非常正常;然而,对于早做准备、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来说,反而正是转型发展、做强做优的好时机。**是国际市场订单由小厂向大企业转移,其次技术工人由沿海向内地转移,同时在国家拉动内需的宏观政策下,国内需求反而增加,市场逐步打开……这些都有利于成都制鞋产业特别是规模以上鞋企的发展,资源的整合为产业趋势而上、提档升级提供了*好时机。
面对机遇的来临,成都的制鞋企业不负重望,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就迅速度过困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由危转机的“神话”。而就是在政府大力扶持下创造的这些发展“神话”,推动成都制鞋产业在今年一季度迅速回暖,订单数量和企业发展规模甚至已经超过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前的水平。
新闻分析
成都鞋企四大招数应对危机
在记者的采访调查过程中,成都多家鞋企负责人表示,目前他们的订单甚至已经超过了金融危机发生之前。那么,曾引起多方关注的受国际金融危机深度影响举步维艰的成都诸多鞋企,是靠什么支撑迅速走出困境,重新迎来高增长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神话?带着这一疑问,我们调查了成都多家鞋企,发现成都制鞋企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化危为机,做强做优,破解了国际金融风暴带来的一个又一个发展难题。
应对危机闯出路,招数各家均不同。总结下来,在危机面前,成都鞋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走出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其中“四大招数”值得业内借鉴。
招数一
剑走偏锋走连锁零售路线
实际上,在成都的制鞋企业中,绝大部分是靠为俄罗斯市场做加工业务起步的,然而,说起去年的金融危机,路尚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刚相当淡定。这不仅仅因为路尚的发展方向从一开始就专做国内市场,而且他们的发展思路是剑走偏锋,创造了“女鞋连锁”这个独特的销售模式。
他们以“时尚女鞋”为主营商品,以四川为原点开始向周边省份铺设“女鞋连锁店”。2005年,路尚的**家连锁店在成都开门纳客,如今,连锁店数量已经迅速扩张到520家,覆盖了四川、陕西、湖南等7个省份。2008年,路尚的销售额达到了近1个亿,而对于今年,李刚信心十足地说:“预计将超过2亿元。”
招数二
自主品牌不为他人作嫁衣
为国外的贸易公司做加工,在成都制鞋行业内被戏称为“为他人作嫁衣”。也正因如此,不少有实力的企业,都已经在危机前开始创立自己的自主品牌,摆脱了贴牌的传统方式。“艾民尔”、“卡美多”、“路尚”、“mycorinna”等多个自有品牌都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创立起来,艾民尔鞋业除“艾民尔”这个品牌外,去年还创建了高端女鞋品牌“西米”,并在桐梓林开设了旗舰店。如今,全市已拥有鞋类产品自主品牌300多个,并连获中国真皮名鞋、国家鞋业优等、四川省**商标、四川省**产品等称号。
自主品牌的建立,为成都制鞋企业在危机来临时提供了强大的抗风险能力,使它们在短期内顺利走出困境,走上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据卡美多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刘鹰介绍,近年来,卡美多一直走自主知识产权道路,年年加大科技力量投入,2008年鞋业销售额达2.5亿元,完成出口达2700万美元。今年**季度更是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左右,其他多项指标增长都达到了20%—30%。
招数三
战略转型转战国内开拓海外
以往仅仅依靠俄罗斯市场的鞋企,也纷纷开拓欧美、东南亚等海外市场,结束了“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内”的高风险经营模式。成都依百兰鞋业有限责任公司正是抓住这一契机,2000年开始引进流水线作业,之后陆续展开与美国**鞋业品牌Paramont等多家知名欧洲企业的合作,成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7年,依百兰销售收入达到9000万元,2008年则一跃跨上了1.5亿元。对于未来,依百兰总经理吴德国这样预测:“我相信,鞋业企业的黄金时期正在来临!”另一家规模鞋企艾民尔也已经进军了韩国、日本、新加坡市场,同时加大了在越南女鞋市场的开发力度;卡美多的产品也已经出口到了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多个国家。
国际市场的低迷,促使部分鞋企选择了由出口贸易向内销市场转变。国家拉动内需宏观政策的出台,也为成都制鞋企业的转型提供了非常好的市场环境。顺利转入内销市场的欧萝巴鞋业有限公司如今已经在国内的北方市场打开了销售局面,今年销售额更是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0%。
招数四
降低成本小企业同样创神话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部分小企业经不起风浪而垮掉了,但这也正好证明了适者生存这样一个普遍而简单的法则。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小企业改变了打法,在金融危机中坚强地活了下来,并且活得十分体面而精神。永达鞋厂就是这样一家小企业。
一个占地仅为1000平方米的鞋面加工厂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容纳了400名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月9万双的饱和生产订单——这不是神话,通过降低成本,张礼贞的永达鞋厂不仅没有被淘汰,反而更红红火火地生存着、成长着。
去年3月,张礼贞结束了在东莞18年的打工生涯,带着技术回到了老家金堂县竹篙镇青松社区自主创业。当地政府对这个刚刚诞生的微小企业给予了*大限度的支持,为她找到了一个闲置已久的厂房,并减免了两年的房租。内地劳动力成本比沿海低,没花费太多资金,这个厂顺利地成长起来,解决了家乡400多名乡亲的就业,其中绝大部分是沿海返乡人员。市政府主要领导亲临现场的鼓励和支持。使张礼贞心里的创业之火燃得更旺,发展的欲望更加强烈。如今,永达鞋厂的生产能力已经不能满足迅速增加的订单量,已经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着手扩大生产规模。
结束语
成都鞋业迎来发展春天
金融危机没有阻止成都鞋企发展的步伐,也没有动摇它们在蓉投资的决心。在效益增加的基础上,今年鞋企加大了投资力度,纷纷在成都投资建设产业园区和生产基地。今年成都市制鞋产业已有13个重大项目,2009年计划投资9.6亿元,今年一季度实现投资2.5亿元,完成全年投资额的26%,其中艾民尔与美丽点两个项目已顺利达产,大洋制鞋、隆腾投、芙蓉鞋业、路尚鞋业、金福特、康奈等投资项目也在加紧建设之中。
成都的制鞋产业已经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未来的成都鞋业,已经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成都制鞋企业正书写着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