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马来西亚、新西兰已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百检网 2022-02-11
新加坡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2004年5月14日,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等*****分别会见了来华访问的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

  李显龙在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谈时表示,新加坡决定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是基于对中国在发展市场经济方面所取得成就的承认。温家宝说,新加坡宣布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是一个积*友好的举动,中国政府对此高度赞赏。

马来西亚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北京5月29日电 中国和马来西亚29日发表联合公报,马来西亚宣布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这是继新西兰和新加坡之后,近期第三个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

新西兰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北京4月15日电 中国和新西兰14日同时宣布,双方已经就贸易和经济合作框架达成协议,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新西兰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意味着中国在获得梦寐以求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首次取得突破。

欧盟6月将提交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初步评估结果

中华工商时报》透露,欧盟主席普罗迪表示,给予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是欧盟努力实现的目标,因为这不仅对中国有利,也有利于欧盟经济的发展。他确认,2004年6月底前将向中国提交对这一问题的初步评估结果,而且该结果将无损于*后结果的达成。他说:“我相信欧盟和多数成员国同样以非常积*的态度看待这个问题,这也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充满信心的原因。”


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为什么需要别国承认?

一场小规模的中美贸易听证会,目前正引起全球舆论的广泛关注。6月3日,三名中国商务部代表将在此次会上向美国官员及工商界人士陈情,争取美国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在此之前的5月初,温家宝踩着欧盟东扩《欢乐颂》的余韵,首次以总理身份访欧。所到之处,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成为重要话题。

  上任仅两月的商务部部长薄熙来,直截了当地对澳大利亚人和日本人说着同样的话:承认中国,给中国自由平等的机会。

  几乎所有与经济相关的中国高官,都向世界传达同样的声音。一些海外媒体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它们说:“北京发动了强大的外交攻势。新西兰已于4月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欧洲就是下一个目标。”

  中国在通往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之路上,突然把“市场经济地位”作为一个重要的外交目标,展开了一场为争取“市场经济地位”的名分而进行的征战。

  为什么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需要别国的承认?这种承认会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造成什么影响?其背后的政治、经济涵义是什么?

  “成长的烦恼”

  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之争与“WTO规则有关”,“入市”实际上是当年“入世”的遗留问题。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施用海说,中国当年为加入世贸组织,签署了四个附加的条款,包括:反倾销案件中非市场经济地位规定,期限15年;“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期限12年;“纺织品限制措施”,期限8年;还有一个就是过渡性报告审议机制。

  “这些条款的基本思想是一个,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对待你时采用歧视性手段。”

  这种歧视性手段*直接的表现方式,就是在倾销案中核定成本时,以非市场经济国家定价受政府干预为理由,不拿该产品国内价来衡定,而是选取一个他们认为与中国类似的市场经济国家为替代。

  比如在*近尘埃落定的中国彩电倾销案中,美国选取印度为替代国,结果*高征税幅度达到78.45%。156 0190 2607年欧盟对中国彩电进行的反倾销调查,则选取了劳动力成本为中国20多倍的新加坡为替代国,结果导致几年后中国彩电在欧盟的市场份额丧失殆尽。

  “如果你被认为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就可以不选替代国,直接看你的出口产品是否低于国内价格即可。”施用海说。

  糟糕的是,中国将要因此束手束脚长达15年。另一方面,不仅美国,所有WTO成员国都可以此来应对“中国制造”浪潮的席卷。与中国有着巨额商贸往来的欧盟、日本、澳大利亚频频动用此条款,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西,也开始运用这个武器对付中国。

  据商务部提供的数字,截至2003年10月,全球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案件共540多起,直接影响出口160亿美元,中国成为遭受反倾销诉讼*多的WTO成员。商务部官员日前表示,国外反倾销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主要障碍之一。

  大国新诉求

  这里面有一个悖论:四个条款显然不符合以公平、平等自号的WTO原则,它为何能被强加给中国?

  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研究所副所长李雨时看来,现在并不是评价WTO谈判功过的时候。“入世后对中国整体发展的推进作用非常明显,这是*重要的。”

  回溯历史可以发现,中国并非甘愿自缚手脚,而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那时中国的改革到了攻坚阶段,内部动力比较弱了,急需引入外来机制增加改革动力。”而现实的情况是,中国入世谈判一拖十数年悬而不决,美国始终坚持在一般保障条款、特殊保障条款和反倾销条款等三方面的要价,从大局考虑,中国作出一定程度的退让是必要的。

  “决策层用心良苦。”李雨时教授分析说,中国采取的策略是“先付点代价,多争取时间促发展”。另外一方面,中国当时还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要让西方国家全部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也是不现实的。

  6月3日的听证会是中美之间**次就此话题的公开辩论。尽管之前国内的官员及学者都作出了不太乐观的预测:这次听证会很可能不会取得任何直接的建设性的成果,但有理由相信,中美之间能够积*展开对话,是提早解决中国对外贸易中“非市场经济国家”不利地位的先声。

  4月份,美国国会开了一个小型论证会,不少保守派强烈反对给中国“松绑”,理由很简单:这是中国应该履行的WTO 承诺。

  但中国有理由提出异议:形势今非昔比,入世后中国加快了开放和改革的步伐,市场经济框架已全面建立,就不该再受到“非市场经济”的歧视性对待。

  当然,更多人看到这诉求背后的多重动机。对外经贸大学卢进勇教授说,中国在此刻强烈提出市场经济地位的要求,除基于反倾销等经济考虑外,还蕴涵了丰富的政治诉求。

  “欧美对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是对我们改革开放多年成绩的认可,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大国形象。”卢教授还认为,新一届政府也希望为企业做一些实事,“如果前一届政府是挖井人,现任政府就希望做好修补及善后工作。”

  中国政府目前正以一种罕见的、密集的高调姿态进行此项活动。

  4月14日,新西兰**承认了中国为“市场经济国家”,接下来是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欧盟,也开始在中国进行大范围调查,并将于本月底提交初步评估结果。

  观察家们评价说,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将是未来一个时期内中国一项重要的外交任务和经济目标。

  一张“政治牌”?

  2002年8月,当欧盟把“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给予俄罗斯时,聪明的中国人就明白了WTO规则的言外之意:这不仅仅是经济规则,很大程度上它还是政治游戏规则。

  谙熟中俄经济构成的人士都了解,两国之前的经济形态何其相似,且从具体指标上比较,更早起步的中国开放程度远远大于俄罗斯。1998年,欧盟贸易政策调整时,中国和俄罗斯是一道被摘掉纯粹“非市场经济国家”帽子的。另有东欧一些国家,由于支持美欧的军事行动,也获得认可。有评论说,作为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WTO成员的中国,依旧没有被给予这一应得的地位,显失公平。

  商务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承认,中国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问题,复杂而敏感,不是单纯经济问题那么简单,牵涉很多政治、法律上的问题。

  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贾清文对这种说法深为认同。自去年12月中旬,美国商务部裁定中国木制卧室家具对美倾销以来,他就陷入了烦恼中,100多家中国家具企业被问卷调查,5家大型家具出口企业被重点调查,涉及标的10亿美元,是中国卷入的有史以来金额*大的反倾销纠纷。

  “可能会找成本很高的印度做替代国。一旦被裁定高税率,中国木制卧室家具将失去80%-90%的美国市场。”贾清文告诉记者,此案由美国30多家企业联合发起,理由是中国家具倾销使他们破产,工人失业。而今大选在即,一些议员从政治上考虑,会以打压中国企业的方式安抚民心,赢取选票。

  他无奈地表示,如果沦为一张政治牌,中国企业就很难有胜算了。

  日前有文章披露,美国已经没有生产胸衣的工厂了,所谓限制中国胸衣进口以保护美国就业的说法未免牵强。也有不少经济学家指出,美国制造业不景气,说到底是本土生产成本太高,却归咎于人民币汇率或中国低价倾销,其实是为自己开脱。

  另外一方面,中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对外贸易顺差加大,引来“中国威胁论”泛起,一些保守主义者对这条东方巨龙怀有“天然的恐惧”。

  毫无疑问,中国在国际贸易上遭遇的不公平对待,贯穿了西方社会对中国依然保留的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色彩。美方一位谈判代表曾私下露骨地表示,15年后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已经发生改变”,这之前要给它必要的限制。

  温家宝在接受德国记者施托尔特采访时说,武器出口禁令是冷战的产物,事情已经过去15年了,已不合时宜,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也同样如此。

  “我是个乐观的人,我预计欧洲会取消军售禁令并承认我们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从*先取消中国的“纯粹非市场经济地位”,到给予一些中国企业市场经济地位,再到这个月底提交的初步评估报告,“温和的欧洲”似乎在不断伸出橄榄枝,但是,不少学者和官员都理性地看到,短期内是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果的。

  力图在政治上发出独立声音的欧洲,事实上还相当程度上受到美国的影响,甚至看美国的“眼色”。同时利益也是决定因素。欧盟新吸收了10个东欧成员国,他们的产品一定程度上跟中国结构类似,一旦中国产品被逐出欧洲市场,他们就可能成为补充。

  而美国人则更加麻烦。“打中国牌”已经成为美国政界惯用的手法,中美在不少问题上都存在泛政治化的倾向。“市场经济地位”同样会沦为美国向中国讨价还价的政治筹码。

  中国离市场经济地位有多远?

  一个假设:中国如果在游说各国尤其是大国方面无功而返,是否将就此笼罩在非市场经济国家阴影下?

  对外经贸大学WTO研究专家张汉林的看法与众不同:“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

  他的观点是,即使欧美不给与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受影响*大的是倾销调查时的不公,但涉及金额每年不过数十亿,跟总的出口总额4300多亿相比,只占*小部分,而且十几年后这些条款自动作废,不必过度担忧。

  “*重要的不是人家给不给我们地位,因为就算给了,他还会有其他方法来制裁你,每年发达国家反倾销诉讼也不在少数。”张汉林说,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如何更快的与国际接轨,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市场化程度。

  让我们看看“硬币的另一面”:市场经济十年疾行,究竟到了什么程度?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究竟差距在哪里?

  受商务部委托,由原国务院研究室宏观司司长、经济学家李晓西担纲的《2003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去年公开出版。这本多达40万字的实证性报告宣布,中国的市场经济程度已达到69%,超过世界60%的临界水平,“中国已是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

  同时也有舆论评价说:中国正处在巨变之中,它不再是一个计划经济体,但也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国的情况处于这二者之间,中国是否是市场经济的问题,不是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

  “其实,究竟市场化比率达到什么程度,这个数字很难计算。”李雨时教授不回避对此观点的争议:经过十年发展,尤其是入世后突飞猛进的变化,中国市场化程度的确**提高,但不能忽视存在的明显差距。一些行业垄断,国家指令计划依然影响着国民经济。“什么时候我们的电话单再没有‘月租费’,手机像座机一样‘单向’了,就证明我们的市场经济发展又前进了一步。”李雨时说。

  美国在今年2月5日召开的“中国与WTO:执行和监督问题”听证会上,商务部助理部长詹姆斯·约胡姆发言说,中国入世后评估和修改了上千条法规,使其与WTO规则相一致。

  “尽管如此,中国向完全按照市场规则运作的经济体制转变的进程,还远未结束。”

  他还提出了几个行动较慢的方面。比如知识产权保护,盗版使所有者每年遭受超过15亿美元的销售损失。提高透明度、建立标准系统、保证非歧视性国民待遇方面,都存在问题。

  学者们认为,欧美对中国的严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并非坏事,可以加快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步伐。

  那才是中国恒久的目标。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相关问答